放眼全国,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做大做强省会城市,使其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支撑带动全省以及所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已是众多省份的共同选择,今年也是济南全面落实“强省会”战略关键之年。
随着各区县党代会、两会落下帷幕,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已明确,唯有实干推进,才能加速扬起省会经济龙头。
天桥
坚持项目为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桥区坚持招商引资与服务并重,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以项目吸引资金、配优资源、激发动能,带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好“双招双引”。重点围绕“两大园区”、重点产业、楼宇载体,大力招引实体类项目、建链强链补链项目、总部型项目。深化“152”招商机制,加强区级招商资源统筹,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优化项目联审机制,构建“大招商”体系,提高招引增量和质量。发挥招商合伙人和合伙平台奖励政策激励作用,实施招商引才、招才引商“双轮驱动”,强化招商项目全周期跟踪服务,全面提高招商成效。全年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的实体项目20个,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总部项目10个。加强人才制度体系建设,创新“人才+项目+资本”模式,完善人才使用、激励和服务机制,新增市级以上“高精尖缺”人才1000人。
抓实项目建设。坚持以大投资、大项目带动大建设、大发展,大力实施“投资倍增”行动,聚焦总投资426亿元的28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强化跟进服务,形成联动机制,加快建设进度。积极谋划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示范性的重大项目,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推动项目加速落地,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推进机制。用足用好专项债,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资。
抓优服务保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整合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间、优化审批流程,落实好重大项目容缺受理、拿地即开工等有效机制,以最快的审批速度助力项目建设、企业投资。优化土地供给,盘活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合理调节用地指标,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支持城发、控股、财金等平台公司整合资源、开拓市场,用好用活各类融资工具,拓展融资渠道。加强政银企对接,谋划组建区级主导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本报记者 张素芬 通讯员 陈紫涵)
济阳
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区域发展后劲
当前,济南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锚定黄河流域中心城市目标,黄河以北成为建设主阵地。多重历史机遇叠加,带动济阳进入崭新的发展时期。
站在新的起点上,济阳将聚焦动能转换,在增强区域发展后劲上谋求更大突破。
济阳区济北开发区企业生产线。 (张群 摄)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家以上,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积极搭建创新平台,切实发挥济南特医食品产业技术研究院作用,力争新增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4家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在济阳设立研发或成果转化机构2家以上。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建立国有控股人力资源公司,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力争新增“泰山”“泉城”等高层次人才10人。激发企业家创新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营造创新引领发展的良好氛围。
促进产业强基固链。全面推行链长制,围绕食品饮料、智能制造等优势产业,精准谋划实施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壮大产业集群规模。大力培育产业主体,积极引导旺旺、金麒麟、汉方制药等龙头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梯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上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过亿元企业5家。加快技改上新步伐,用好技改投资奖补政策,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中国(济南)特医食品城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立足服务起步区、服务机场及更广区域,加快黄河北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增强消费辐射带动力。壮大商圈规模,建成启用众海新天地特色步行街,提升华百广场、力高仟喜荟等商贸综合体业态层次。加强普惠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争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2.5亿元。加快培育新型金融业态,鼓励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支持铂源药业、上华科技等企业上市。积极发展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怡亚通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壮大现代物流业规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研发设计、定制化服务等领域的公共服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实施旅游发展品质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文旅项目进度,打造油菜花、油葵金色观光长廊,扮靓黄河风情线。 (本报记者 张群)
槐荫
聚焦11个“创新突破”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槐荫区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槐荫应该怎么干?
槐荫区提出11个“创新突破”:在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坚持科技引领发展、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科学系统双招双引、主导产业聚势成峰、实施重点要素保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全力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治理提升11个方面实现创新突破。
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 (张龙 摄)
“建立区级经济运行调度的‘政策库’‘措施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积极策划包装一批能够支撑槐荫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着力激发科创平台活力”“在抓专班上下功夫”“立足总部楼宇、特色街区招商,打造一批‘总部楼’‘亿元楼’甚至‘10亿元楼’”……一个个务实的举措为槐荫区不断凝聚前行合力,推动槐荫区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新征程中走在前、当主力。
槐荫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区域性重要创新策源地。通过打造全国一流的生命科学创新集群和“医教研产养服”大健康生态圈,充分发挥山科控股(槐荫)科创基地等载体功能,加快打造创新活力空间;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落实“科创十条”,加快建设槐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构筑创新人才高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优质资源与全区产业深度融合,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的“红利”与“活力”将在决胜“五大战场”与“两核三区”高质量发展上充分释放。崭新的槐荫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创新加快推进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央企总部城、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智能制造产业区、乡村振兴生态区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将加快“一线、一片、多点”战略由“规划图”变为“实景图”,成为“全省第一、国内一流、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的医学科学新城;着力发展特色主题楼宇,推动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空间扩容和功能升级,全力打造会展产业聚集区,推动央企总部城活跃繁荣;加快推进“一园十二坊”范围内建筑更新改造,打造具有历史记忆的特色功能区,推动百年商埠历史文化区全面振兴;做大做强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商贸物流等优势产业,打造享誉全国的半导体产业园,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区争先进位;打造8000亩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扶持鲁味斋等名优产品创新发展,推动田园综合体扩容升级,连片打造沿黄城乡融合示范区,推动乡村振兴生态区品质升级。(本报记者 张龙)
长清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新动能培育
在位于长清区的平安南路和玉清路交会处,仅半年时间,一座4万平方米的厂房拔地而起。
“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拿地、当年主体完工。目前项目一批次的建设已经完毕,4月份,我们二批次10万平方米厂房将开工建设。”三庆·智造云谷项目总经理汪彩霞介绍。
“大学城兴,则长清兴;大学城好,则长清好”。今年长清区将举全区之力支持济南长清大学城发展,进一步聚合科教人才、产业载体、创新要素,引进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企业,将大学城打造成为全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这给坐落于济南经济开发区、紧靠大学城的三庆·智造云谷项目带来重大机遇。
2022济南长清大学城“双招双引”项目集中签约。(邵明红 摄)
作为产学研资用一体化赋能平台打造的项目,这里拟引进新能源汽车电子配件、汽车及航空测试仪器、车用高能电机及传动机构等生产企业。项目达产后可形成百亿规模的电子配件制造和工业设计服务产业聚集区。园区将组建专业运营公司,园区内建有公寓、企业办公室、园区综合服务大厅、园区企业展销大厅等服务配套,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可实现企业业务一站式办理,为入园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促进企业茁壮成长,长清区将今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强化精准服务,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据了解,长清区今年安排了150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169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80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45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9.5亿元。聚焦重点项目,长清区健全完善“牵头单位与项目单位两点一线式对接、项目单位一揽子需求清单式交办、牵头单位分解问题分诊式推进、督查问题全程式跟进”项目全周期管理机制,统筹抓好项目调度、分析研判和问题解决,健全完善项目“专班化推进、清单化管理、全程化保障”工作机制,精准服务。每个项目都要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制定台账、挂图作战,强化督查、狠抓落实,用目标倒逼责任,用时间倒逼进度,用督查倒逼落实,确保每一个重点项目按时间节点加快推进。一时间,全区上下形成了围绕项目转、聚焦项目干、盯着项目办的浓厚氛围。(本报记者 邵明红 通讯员 李娜 石瑶)
商河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谱写经济发展新篇章
2022年,商河县将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高端生物医药化工、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为主攻方向,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培育市级以上“瞪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型企业20家。
商河县正在建设中的金沙河面业项目。 (郝倩 摄)
按照规划,今年该县将推动科源制药年内上市,力促磐升生物、科新药业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红日药业、凯美科技等项目建设,积极与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齐鲁国际生命科学城开展产业协作,打造生物医药化工产业集群。推动力诺特玻、泰富特钢、山东高速新材料等骨干企业健康发展,加快海耀新能源二期、胜开智能装备等项目建设,建成投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力促中交四公局、鼎瑞泰沣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易通城建、创伟、东展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山水绿色智能建材产业园,鼓励支持本地建筑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绿色智能建筑产业集群。加快建成金沙河面业、家家悦5.0智慧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积极引育农业链主企业,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加工流通中心,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发挥工业的延伸和协同效应,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餐饮住宿等传统业态提档升级,打造金融和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去年年初,商河县在全市率先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为金沙河面业颁发了全市首张“农地入市”不动产权证书。随后,该项目进入了建设加速度:提前30天完成开工手续办理,9286根地下桩仅用时27天,麦仓滑膜12天即建设一层,每个作业面都有400人两班倒、24小时连轴转,工地上最多时有2000人同时施工。随着项目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截至目前,饮品车间已正式生产,制粉车间和面条车间本月即将正式投产,预计全部投产后,该项目将年收储粮食200万吨、相当于全县5倍的小麦产量,年产值50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本报记者 郝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