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见证|博物馆里卖咖啡,118岁老楼成“顶流”——老建筑再出道

2022-03-15 06:19:4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张一 李冬阳 实习生:张晗

责任编辑:卢卫美

  拍摄时间:3月11日

  拍摄地点: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

  拍摄内容:118岁老楼的新生

  不久前,中国邮政第一家咖啡店“邮局咖啡”在厦门正式落地的消息,让其他城市的年轻人直呼“羡慕”。

  其实,在济南也有一家这样的“跨界”咖啡馆,不仅同样是满满的邮政元素,更藏身在一处百年老建筑中,与古色古香的书信为伴。在各大社交网络,“小姐姐”们身着旗袍,边品咖啡边赏名人亲笔书信的美照,让人不禁对这里产生了好奇——

  一间历经118载风霜的老建筑,是怎样成为如今集博物馆、邮局、咖啡馆为一体的“顶流”?

融媒·见证

  集邮爱好者到此邮寄明信片。

  它是博物馆书信主题国内唯一

  或许不仅是济南人,任何一位曾路经济南站附近的旅客,都会对一栋始建于1904年的老楼留下印象。它就在济南站出站口拐角处,圆柱状角楼及曲线柔和的窗楣是典型巴洛克建筑风格。门外旅人匆匆,门内却依旧保持着“从前慢”的步调。

  马乐是济南邮政的工作人员,也是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副主任。说起老楼的历史,对书信文化颇有感情的他如数家珍。“这栋楼今年118岁了,前身是济南最早的电讯建筑。那时候正逢济南开埠,迅速发展的贸易离不开电报收发。”马乐说,当时一封电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非常昂贵的,于是这里也提供慢递业务,向远方寄递相思。济南战役时,老楼也曾被炮火洗礼,至今外墙上还留着清晰的弹痕。

  2004年经一路拓宽时,老楼从东南往西北平移了11米。“那时候的技术达不到整体平移,外墙砖石都是编好序号,重新垒起来的。”马乐说,经过一系列修缮,2013年老楼被列为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为了更好地保护老济南邮政历史和书信文化历史,这栋饱经沧桑的电报大楼于2016年再度按照最初的装潢修缮,成为我国至今唯一一座以书信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馆内一楼展出的是古代书信,二楼展出的是近现代书信,其中不乏 康 有为、梁启超、林徽因等名家手笔真迹,精致的信纸上落着或苍劲或娟秀的字迹,让人不禁想象着那个属于他们的黄金年代。

  它是邮局难舍“纸短情长”的浪漫

  在一楼深处,保留着办理邮政业务的窗口,窗口造型同样是浓浓的民国风,复原了老楼的样子。采访这天,济南日报记者恰巧遇到了几位老人,在窗口往成摞的信封、明信片上盖着邮戳。

融媒·见证

  老建筑已化身博物馆。

  今年81岁的任善昆老先生是黄河集邮研究会的一员,恰逢我国保护母亲河日20周年,他所在的济南分会和聊城分会在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会谈,还要给研究会的成员们寄去主题明信片。任善昆展示着手中的书信,思绪不禁拉回了自己年轻时代。

  “像我这个年纪的人,对书信的感情太深了。从前亲人朋友只能靠书信沟通近况,异地的恋人更是靠它来传递相思。”任善昆说,即便如今年轻人已经对书信邮寄的方式感到陌生,但电子设备一秒即达的信息,与翻山越海、穿越千里才送到手中的纸张相比,总少了一份值得永久留存的意义。“对我们这种集邮爱好者来说,邮局的存在更是不可或缺的。这家邮局窗口开在博物馆里,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活动场所。”

  马乐说,总有人问起“还有人寄信吗”,从窗口业务量来看,仍有那么一部分人还在坚持通过书信交流,“纸短情长,藏着的是现代社交软件道不出的绵绵情意。他们不只是在坚持着一种习惯,还是在追忆着自己远去的青春。”

  为了让年轻人了解邮政、书信文化,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内还打造了许多有趣的角落。

  “这是‘三行情书’专区,游客可以创作三行短诗,留在这里展示。”

  “这是我们的‘时光慢递’业务,可以寄信给未来的自己。像是很多小朋友给自己寄了信,我们还会让家长也写一封,几年后同时交到小朋友手中。”

  “这满墙的明信片,都是以咱们老济南文化为主题的,很多年轻人会给朋友、家人寄一张,也有不少人还是第一次尝试寄信”……

  它是咖啡馆老建筑在香气中新生

  最近,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一楼入驻了一家以邮政为主题的咖啡馆,老建筑飘出咖啡香。

  “2020年济南邮政邀请我们跨界合作,用咖啡、下午茶的形式让它焕发新生。”山东佰城仟物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四月集萃品牌,在年轻群体中颇有名气,也因此接到了济南邮政的橄榄枝。在企业负责人李迁看来,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发展文创、打造艺术空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内部装潢很有民国特色,还有已经打造好的书信文化氛围、邮政文化基础,而且博物馆内本身就设置好的桌椅,能直接供客人使用。”

融媒·见证

  咖啡馆入驻,博物馆成网红“打卡”地。

  佰城仟物品牌主管邢睿坤展示着为邮政主题专门设计的茶饮、咖啡包装,经典的“邮政绿”是主色调,杯托设计成骑自行车的邮递员,吸管上插着邮戳卡片,咖啡表面用“济南”“华夏书信”的字样取代了拉花……“为了设计这一系列品牌形象,我们的设计师补习了很多邮政、书信知识。”邢睿坤说,2022年春节后,咖啡馆开始试营业,“我们在新媒体、自媒体平台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宣传推广,很多人特意身着旗袍来打卡,同时感受济南独有的悠闲慢时光,大家也很惊讶于济南还有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空间。”

  不仅是年轻人,任善昆也对咖啡馆的入驻非常惊喜。“我之前在新闻上看到外地有一家邮政与咖啡结合的地方,就感到很新鲜,没想到一进华夏书信文化博物馆,也闻到了香香的咖啡味!”任善昆说,“从前我们盖上‘票’就忙忙活活地走了,现在能坐下来,跟多年不见的老同事喝着咖啡聊聊天,感觉特别好!”

  听到老人这么说,马乐、李迁、邢睿坤都露出了笑容。

  对他们而言,看着这座老建筑从承担历史使命到经历战争,再到闲置、被保护,如今又担起更多职能,作为参与者很是欣慰,“更重要的是,它唤起了年轻人对家乡文化的情怀和责任感,这也是使建筑与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的一剂良药。”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曹雅欣 张一 李冬阳 实习生:张晗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