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的“万能”书记。每天一睁开眼睛面对的都是琐碎小事,但她依然乐呵呵地说:“社区工作只赚不赔,因为投入的资本最少,收获的情感最多。不管身体如何,年龄多大,只要党员群众需要,我愿意在这个婆婆妈妈的岗位上一直干下去,无怨无悔。”在她的带领下,昔日基础设施差、流动人口多的老旧开放式社区,如今已蜕变成群众乐居生活的全国文明和谐社区示范社区。
她就是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济南市天桥区工人新村南村街道西区联合党委书记、西区社区党委书记田象霞,一名工作在最基层的“小巷总理”。从青丝到白发,从青春到花甲,她扎根社区39年,时刻把群众冷暖装在心里,尽心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在平凡的岗位上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创造了数不清的感动。
“群众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别看现在的田象霞是人人夸赞的好书记,但是刚调到这里时,居民也曾对她表示过怀疑。初到社区,田象霞看到社区里竟然有一座臭气熏天的垃圾山,她挨家挨户上门,号召大家一起“移山”,但是却遭遇了多次白眼,怀疑她会“半途而废”。田象霞二话没说,找来独轮车干起来,一锨下去,老鼠、蜈蚣四处乱窜,旁边人吓得直跳脚,她愣是一车车装满推走。
“田书记有一种魔力,就是让我们不自觉地跟着她干活,特别有冲劲。”在她的感召下,党员群众也行动起来,几天内装了70辆大卡车的垃圾山被移出了社区。
西社区地势低洼,极易雨水倒灌。一到下雨天,别人都匆匆往家跑,她却抓起自己的小红伞往外跑,看到有雨污水井被垃圾堵了,她挽起袖子就掏。有居民问她为什么总打红伞,她笑着解释:“红伞最醒目,居民有事老远就能找到我。”一到下大雨的晚上,办公室长椅就是她的床。她要保证危急时刻,居民有事就能找到人。田象霞做的工作远不止这些,而所有工作的核心就两个字,群众。
田象霞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坐着讲作风,不如站起来看作风;催着群众干,不如带着群众干。”忙,是她39年的工作常态。作为社区大家庭的“当家人”,千头万绪的事她都打理得妥妥帖帖。常年的辛苦工作,田象霞的身体时不时会出现点状况,但她总是“偷着”生病。“病了,她就晚上偷偷去打针,白天没事人似的正常上班,这么多年,愣是没因为生病请一次假、休息过一天。”社区居委会主任荆亚男说。
有居民提出“想学诵读”,她立即“招兵买马”,成立了诵读队;居民想“磨刀”,她立即安排买电砂轮、去学校淘换长条凳,成立了磨刀队;居民提出“想学吹葫芦丝”,田象霞想办法请来老师,成立了“葫芦丝班”……就这样,社区组建了腰鼓队、秧歌队、合唱队,还有义工奶奶护校队、居民义务巡逻队、社区黑板报宣传队等。从事社区工作39年来,田象霞每天上班都会提前1小时到单位,先绕着社区转一圈,和群众聊家常,常常聊着聊着就把群众所需所想的事办了。也正因为这个习惯,田象霞对社区的每栋楼、每个单元,甚至每个家庭的情况都如数家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总能第一时间出现。
“谁家两口子吵了架,细心劝说用温情;谁家小狗扰民,深入家中去劝导;哪怕有个马蜂窝,也要精心处理好……”一位居民曾经以快板的形式,这样描述田象霞。开放式老旧小区下水管道设施老旧,漏水是常见问题。只要居民找她,她都会“一管到底”,有时候会协调好几天;居民排练节目缺少资金,她便自掏腰包为艺术团购置服装;居民两口子吵架拌嘴,她也会上门耐心劝解。
西社区之前没有天然气,能让居民用上干净的燃气,是田象霞的大心愿,她前前后后跑了多年,终于让符合安装条件的居民家中都通了燃气。但小区里有几幢1970年代的老楼,没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不达标,一直没通气。“我们想办法改造达标,一定得让居民都用上燃气。”为了这句诺言,田象霞一跑又是一年多。在她的大力争取下,2016年,西区社区被纳入山东省老旧小区改造试点,路平了,灯亮了,配套全了,管理精细了,一个个小广场也修葺一新,热闹非凡,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群众利益无小事。在田象霞眼里,不仅是困难群众,只要涉及群众利益,没有小事,都是大事。39年的社区工作实践中,田象霞总结出一套独到的群众工作方法:即以“三靠三用四到位”为主要内容的“象霞社区群众工作方法”,曾被民政部列为全国推广的100个优秀社区群众工作法之一。田象霞说,培养更多“小巷总理”,是她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
(本报记者郭哲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