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钢铁集团泰嘉不锈钢冷轧板材深加工生产现场(本报通讯员李文树摄)
去年以来,莱芜区抢抓全省系统集成改革试点重大机遇,准确把握改革着力点阶段性变化,聚力打造“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突出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动能转换赋能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莱芜区坚持产业集群化方向,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实施“链长制”,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建设一批补链、扩链、强链项目,构建链条完善、协作配套良好的先进制造业生态圈。探索建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链条推进体系,完善督促协调制度,加大帮扶考核力度,确保项目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早见实效。
总投资1535亿元的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致力于建设运营效率高、创新能力强、制造成本低的产业集群。莱芜区以系统集成思维,创新“指挥部+政企专班”模式,严格落实政府、企业“两张清单”,统筹做好项目建设、产业配套、服务保障“三篇文章”。目前,“汽车零部件+整车+物流”全产业链条已初步成型。
持续推动泰钢、九羊等传统企业绿色转型,泰山钢铁与钢铁研究总院共建全国首个“绿色智能城市钢厂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产业技术研究+科技孵化+产业化+工程化”融合发展模式,全力打造绿色智慧型“城市钢厂”。九羊集团与东北大学深化产学研融合,引进绿色无头轧制技术,合作共建全国首条绿色无头轧制中试生产线,实现从炼钢到连铸到热轧到产品的全流程创新,彻底摆脱了对国外技术装备的依赖,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去年,泰钢、九羊双双蝉联“中国民企500强”。
战略平台赋能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莱芜区坚持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的原则,持续深化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三大功能区瘦身强体、回归本位、错位发展。
莱芜高新区聚焦体制机制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园区发展新模式,设立山东第一只境外股权投资基金,建成全国第一家产业人才培养赋能平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高企数量及增长率列全省第2位。
雪野旅游区做大做强科创研发、会议会展、文化旅游、通用航空等产业,成功举办山东体育产业发展大会、雪野露营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总投资46亿元的“梦回齐鲁”主题文化园成功落户,房干村获评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莱芜农高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成功举办第八届国际姜博会,叫响了“莱芜姜、赢健康”品牌。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建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中关村信息谷、嬴城电子信息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九个专业园区特色鲜明、群峰并起,“三区九园”产业格局加速成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要素保障赋能 提升市场化配置效率
莱芜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推进土地供给、财税金融改革,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发展动力。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出台《关于全区重点项目精准用地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实施“标准地”供地改革,加强土地储备统筹,全过程监督管理,有效破解了土地低效利用和浪费难题。
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巩固完善“银政企对接”“产供销对接”等机制,用好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产业发展基金等政策,探索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共建共享、联保联贷等平台,为各类经营主体解决了一大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完善税收征管制度,构建税收专家顾问、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三位一体”法治服务体系,从对外、对内、内外关系三个维度,着力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税务人规范度、征纳和谐度,实现了法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营商环境赋能 打造良好服务生态
莱芜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目标,大力推行政务服务集中办理,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建立集跨省通办、一窗受理、限时办结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企业登记等政务服务实现省际之间互通互融、信息资源互推共享。实行项目帮办“1+1+N”新模式,审批时限压缩60%以上,“多证连发、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呈现常态化。主城区10分钟、街镇15分钟政务服务圈日益完善,132项政务服务事项街镇可办。推行“午间无休”“证照到期提醒”服务方式,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府。建立“好差评”反馈机制,安装35台窗口评价器,开发微信公众号,实现评价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三个全覆盖。
通过“店小二”式服务,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仅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也大大增加了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去年,莱芜区获评“2021中国最具投资发展潜力区”。
创新主体赋能 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莱芜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行业联盟、人才等创新主体作用,集聚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莱芜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设立各类研发平台,综合运用财政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豪驰新能源汽车、华安生物全降解心脏支架实现批量生产,珅诺基研发的我国原创中药一类新药淫羊藿素软胶囊获批上市;由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得者、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主导的“介孔谷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落户莱芜;全省首个加氢母站——山东泰山钢铁集团加氢母站建成投产;“泰山钢铁新能源(氢能)产业园”入围山东省“十四五”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等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莱芜区建立引、育、用、留“四位一体”人才制度体系,完善“人才新政20条”、高层次人才服务卡等政策,设立人才发展投资基金,探索实施服务专员、助创专员、法务专员“三员助力”模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切实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本报记者 刘冰玉 通讯员 赵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