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幸福往往源自于一些小事。
比如说,家住历下区文化东路街道山大路238-2号院的老人鲁力最近遇到一件小事。前几天,网格员李瑞年上门给他宣传防疫政策。离开没十分钟,李瑞年又回来了。原来,他发现老人家门口的脚垫边角翘起,担心老人出门被绊倒,他赶紧回家取来了工具修理。
“家里的孩子都没有你细心!”
被人惦记着,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学院派”上门来拉呱
不得不承认,现代城市居民邻里之间的空间距离缩短了,心理距离却在疏远。住在对门的邻居,即使相隔不过几米远,但保持距离似乎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守则。邻里关系已经成为城市社会关系中缺失的一环。
“青年引力志愿团”志愿者赵明龙上门宣传防疫知识。
“特别怀念我们年轻那时候,邻居之间每天聚在一块儿拉呱的场景。”家住山师北街11号院的独居老人王芳说,生活条件好了,吃穿都不愁:“人老了,反倒是爱热闹了。”
文化东路街道山师大社区与山东师范大学是一路之隔的“邻居”。街道和社区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孤单”的老人有很多,他们尤其需要感情上的关爱。老人的心思被留意到了,街道“邻里帮”与老人的帮扶对子也结成了。
在文化东路街道“工委+专委”区域化党建工作开展下,像山东师范大学这样的驻地单位,有效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它们发挥着“近邻”的距离优势,利用自身资源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比如说,山东师范大学与街道“党建+邻里帮”志愿服务项目化推广中心签订了“龄医伴”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项目,心理咨询相关专业的师生志愿者利用自身所学,走进了空巢老人家中。
“来啦,快请进……”党员志愿者敲门,王芳热情地打开了门,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直到坐在沙发上都没分开。几天没见,老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一会儿给志愿者分享自己最近学到的食疗方法,一会儿又唠起了家长里短。老人话 里说到的人物,志愿者也都特别熟悉,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
小事当成大事办
居住在文恒社区的居民说,在这里,不管大事小事,只要反映了,就有人管,而且当成大事管。
党员志愿者何群向老人介绍药物说明。
前阵时间,恒大帝景小区的居民反映,小区里电动车下雨天都淋在外面,第二天都变成了“落汤车”。文恒社区党委书记张颖在收到这一诉求后,立刻将这一问题反馈至街道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并召集物业研究具体解决方案,计划修建车棚。此时有居民提出质疑:在小区内规划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建车棚,会不会属于违建?
文化东路街道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朱帅在了解到这一问题后,第一时间召集环保、市场管理、消防等5个部门共同研究这一问题。
根据当前济南市的相关规定,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各部门共同确认电动车车棚建设相关事项,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用电安全等指导。
在街道、社区、物业三方的积极对接下,车棚顺利动工。目前,该小区的电动车车棚占地面积近1500平方米,兼具充电功能,能够同时停放超过1300辆电动车。
“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的积极作为给物业公司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时也带动着物业公司更加积极地面对居民诉求,主动解决问题。”金碧物业总经理、党员董淑松说。
小事不出社区就能解决,得益于文化东路街道“1+5+N”的综合执法模式。面对社区居民的诉求,街道社区积极回应,不论是办事态度和办事效率都让居民感受到了身在社区的幸福感。
“孩子头”召集起志愿团
有人从小事中感受到幸福感,同样也有人从做小事中收获成就感。
恒大帝景小区物业积极解决电瓶车停放问题。
26岁的李瑞年从山大路238号院长大,大学毕业后,他来到文恒社区成为一名网格员,服务对象就是他打小的邻居们。
“那些看着我长大的老人,如今很多行动不便了。看着他们老去的样子,心里挺酸的。”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李瑞年觉得仅仅自己做服务还不够,他要带动更多人。作为小时候的“孩子头”,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那群小伙伴。李瑞年拿出当年的“派头”一招呼,小伙伴们踊跃参与。
“年哥,志愿服务具体都是干些啥活呀?”“社区里到处都是活!你看这些大件垃圾,得联系环卫工人来拉走;夏天院子里的草长那么高,不得人来拔吗?现在防疫这么要紧,得上门跟老人们讲解政策……”当小伙伴们认真地去做每一件小事时,他们发现自己收获的是长辈们的认可和尊重。
“优秀志愿者”的证书颁发到“青年引力志愿团”小伙伴的手中时,他们说:“当志愿者,倍儿自豪!”
如今,“邻里帮”已经成为文化东路街道党工委的志愿服务品牌,通过盘活辖区优质资源,明确了7大类50项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惠及群众近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