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济南将基本建成现代气象精密监测、预报、服务体系 暴雨将实现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预报

2022-03-23 07:18:07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赵璐

责任编辑:鞠月芹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十四五”时期济南将如何开展“气象行动”?22日济南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围绕《济南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解读并回答记者提问。

  济南等12个城市试点开展大城市气象预报预警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重发,特别是2021年河南、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出现极端强降雨、龙卷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

  济南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呈频发重发的趋势,2021年,短时强降雨多达32天,为历年最多;尤其是强对流天气过程,其出现次数(多达19次)、极大风力(2次达13级)、12级以上大风持续时间(15分钟以上)、局地强冰雹(最大直径达7厘米)均为历史所罕见。

  中国气象局选定北京、上海、重庆、济南、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武汉、西安、沈阳12个城市,开展大城市气象预报预警和精细化气象服务能力提升试点。

  “做好气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要加强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山东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洪广介绍,为提升济南市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济南市“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气象规划》)正式印发。

  将实现2小时内分灾种、分区域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

  《气象规划》提出,到2025年,济南市基本建成现代气象精密监测体系、精准预报预警体系、精细服务体系。高精度、广覆盖、空地互补、与周边地市协同观测的济南大城市综合气象观测网基本建成;暴雨、强对流实现分区域、分时段、分强度精细化预报预警,预警准确率和提前量进一步提高;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城市内涝、轨道交通、地质灾害等气象风险预警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政府主导、依法治理、部门联动、社会共责”的济南气象防灾减灾机制更巩固更有效。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更加优质,气象赋能济南经济社会发展、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成效明显。

  “在强化精准高效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方面,将综合利用多源遥感资料,改进雷达外推算法,实现2小时内分灾种、分区域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的空间分辨率达公里级,更新频次达10分钟。实现基于格点预报的强降水分区预警。”济南市气象局业务科技处处长尹承美介绍,在网格预报方面,济南将提升全球与区域模式产品的解释应用能力和偏差订正能力,提高产品自动加工、服务按需提供的能力和水平,使网格预报向客观智能方向转变,满足大城市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城市管理的发展需求。

  济南市民每10分钟就能获得气象实况信息

  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气象灾害风险加剧越来越显著地影响人民生产生活,气象如何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更好地造福民众,趋利避害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气象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对于公众,可以获得每10分钟更新一次的全市温度、降水、风速、风向等气象实况监测产品和公里级分辨率的温度、降水、风速、风向等短时临近预报,在安排衣食住行和‘康养娱购’时得到个性化、定制化的气象服务信息。”济南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刘爱梅介绍,为更好地服务泉城、服务人民,打好“气象+”赋能行动攻坚战是《气象规划》的重要内容。在“十四五”时期,气象部门将在应急、防汛、交通、能源、生态、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加强气象服务预报预警技术的研发,突破一批制约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进行更深入的融合。

  ●相关新闻

  济南气象灾害中,暴雨洪涝占比最大达到56.1%

  “气候不断变化,天气愈加极端,灾害层出不穷,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得越来越频繁和强烈。”济南市气象局业务科技处处长尹承美介绍,《世界气象组织天气、气候和水极端事件(19702019年)造成的死亡和经济损失图集》显示,在过去的50年里,天气、气候和水的危害占所有灾害的50%,占所有报告死亡人数的45%,占所有报告经济损失的74%。我国是全球季风活动最为显著的国家,洪水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对济南而言,在济南分灾种损失中,暴雨洪涝占比最大为56.1%,干旱次之,占比为14.4%,大风、冰雹第三,占比为12.1%,低温冷害和雪灾第四,占比为10.4%。“因此,做好暴雨、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冷冻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服务工作十分重要,同时也要做好其他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尹承美说。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赵璐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