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2021年度济南市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考核结果,经过基地自评、现场考察、综合考评等环节,莱芜区3家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顺利通过考核。其中,山东永祥农业生态观光有限公司获得优秀等次。
基层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人才发展载体平台落后,一直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专家,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旨在发挥基层平台柔性引才聚才用才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为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任务落实,2019年,由区人社局牵头,区委组织部、区科协等16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成立了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专班。通过对辖区内15个镇(街道)开展基层人才调研,将乡村人才情况进行统计分类,全区1.1万名乡村人才中,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仅2276人,许多乡村闹起了“人才荒”。缺少农业带头人,缺技术,乡村发展难见起色,也加剧了其他各类人才短缺。为了破解基层人才集聚难题,专班致力在外引内育上下功夫,一方面,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升人才服务质效,搭建专家服务平台,夯实科技引领带动基础;另一方面挖掘本土人才资源,完善本土人才培育机制,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参与性、创造性,展现出本土人才熟悉乡情民意的独特优势,从而更好地让本土人才带动乡村振兴。
优化服务 广聚八方英才
紧扣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人才需求,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同向发力,在完善引才机制方面,先后制定了《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政策》《莱芜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即时认定暂行办法》等人才引进政策,将现代农业纳入重点扶持领域,引进优质农业产业项目,集聚农业人才,推进农业产业化、产业科技化,先后有10名农业类创新专家、创业个人入选莱芜产业领军人才。在人才服务保障方面,出台了《莱芜区高层次人才服务卡暂行办法》《莱芜区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管理办法》《莱芜区高层次人才法务专员管理办法》,为各类专家人才配发了人才服务卡,配备了人才服务专员、法务专员、助创专员,极力打造“近悦远来”人才新生态。“我是从外地‘召’回来的本村人。回来这些年,深深感受到政府对于乡土人才、农业人才的重视和关怀,作为新农人,健康体检、子女入学、人才津贴等需求都得到了满足,让我更有信心去带领社员和村民干事创业。”高庄街道东汶南村党支部书记亓新华说。
筑巢引凤 构建纳才高地
坚持平台留人,打造人才集聚成长和服务发展的前沿阵地,拥有省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3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层示范项目1个,市级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3家、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2家,为专家人才到基层创业创新提供广阔舞台。专班征集各类农业组织、农村产业人才技术需求,架起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农业类院校、科研院所的桥梁,邀请专家通过讲座、技术培训、个案指导的方式,为各基地和乡村产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山东昊日农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济南大学合作,将农户的废弃农作物下脚料姜苗、秸秆等变废为宝,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出生态替抗发酵料,并将相关技术推广到周边养殖户,累计为养殖户创收200余万元。山东昊日农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自从有了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的称号,我们的产品和公司形象得到了很大提升,养殖户越来越认可我们,更多的专家也愿意与我们进行技术交流,越来越多的乡村愿意给我们提供原料,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越来越强烈。”作为人社系统极力打造的专家服务基层品牌,区人社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专家服务两大主题,让真正有专家服务基础且服务广袤农业农村的企业得到实惠。
盘活资源 培育本土人才
农村发展离不开本土精英的带动,只有“土专家”参与和主导的乡村振兴,才能把本土人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真正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专班通过“政府主导+社会资源+农业主体”的培训体系,引导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到培训中来,既做参与者又做受益者。实施乡村人才培育提速工程,根据镇域特色产业特点,充分收集农民发展意愿,开设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实用技术科目,每年培训7000余人次,让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技能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区人社局、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针对农民特点,坚持实绩导向,制定科学的职称评审标准,让“田秀才”“土专家”冒尖、拔尖,累计有45名农民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初级职称认定,13人通过新型职业农民中级职称认定,乡土人才资源转化成了乡村发展新优势。
下一步,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专班将按照莱芜区第一次党代会中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部署要求,探索建立乡贤联盟等专家服务实体,出台符合莱芜实际、体现莱芜特色的乡村人才支持政策,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刘冰玉 通讯员葛承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