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测一下体温。”4月5日,在市中区十六里河一处公共卫生间门口,身穿“大白”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对前去如厕的市民说。不仅是门口的查验和登记入册,卫生间内部,保洁人员每天不少于3次全覆盖消杀作业,尤其是门把手、门锁、水龙头等部位进行重点消杀,防止交叉感染。
不仅是公共卫生间,垃圾转运的过程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对于正常产生的居民生活垃圾,我们坚持日产日清。如果量大,会采取二次或者多次方式灵活调整收运频次。”十六里河环卫所所长张斌说。现场可以看到,每当收运来的垃圾到达中转站,身穿“大白”防护服的驾驶员首先按照既定流程将垃圾进行机械化投放,随后,消杀作业人员身背消杀喷雾设备,对垃圾收运车装卸口、车轮、驾驶区、车体等部位进行全面消杀。同样,在居民区垃圾收集点,运输人员也是身穿“大白”防护服、佩戴口罩及防护手套对垃圾桶进行开盖、装车、放回、消杀等操作。
“连日来,我们持续强化对公共道路、垃圾转运站、果皮箱、城市家具、保洁员宿舍及公共卫生间等场所的清洁、消杀力度,积极营造安全、整洁的市容环境,筑牢疫情防控‘环卫防线’。”市中区城管局环卫管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举措是做好防疫工作的保障,一线环卫作业人员管理同样离不开规范、标准。“现在单位经常给我们发口罩、防护手套、消毒液这些防疫物资,每天上岗都得测体温什么的,定期核酸检测,管理很严格。还有些爱心企业也给一些资助,在路上打扫卫生时,有些商户还提供热水、休息点,心里也挺暖和的。”保洁员李大姐说。
“喂,哪里需要清运?”“老张,多带个口罩,有备无患。”“稍等一下,再看看行程码。”……这是环卫工作者日常的交际。清洁、消杀不只是疫情防控的手段,也是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保障。有些人在为垃圾收集、清运、处理忙碌,有些人在为核酸检测忙碌;有些人每天面对各种垃圾,有些人每天面对四面八方的入济人员。这些话语、这些忙碌的身影共同构筑了疫情防控最坚实的屏障,有平凡的“他们”,就有充满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