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构建的三级巡课制度让教研在线上贯通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梁大磊 摄
自3月23日起,济南市各区县陆续启动线上教学。半月余的时间过去,“无论学校、师生还是家长,都比2020年时更从容、淡定”,是线上教学再次开启时的共识。
疫情,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也促使着教育参与者对“互联网+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当前,在济南的各中小学中,把线下教学课表搬到线上已不是难事,不过,线上教学并非将传统的教学方式简单地转变为在线形式,如何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作用、构建出新型的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成为济南教育人的新探索。目前,线上教学提质增效的“济南方案”已见雏形。
千校千面的云课堂
当课堂再次被搬到线上时,有了更多新的打开方式。
近日,济南市莱芜区雪野中心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操场上》以“双师授课”的方式开讲:一年级4个班级的所有学生打破班级限制,汇聚到同一个在线课堂,一位语文老师主讲,其他3位语文老师助教。
小学低段,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还未形成,线下课堂中,老师承担的是教学与管理两种角色,线下场景也能让这两种角色“兼容”:有学生开小差,老师可以随时走下去敲一下桌子提醒,线上,一人难以兼顾。
“双师课堂”可以形成教学合力。以《操场上》为例,主讲老师李延美讲授知识,其他3位老师负责课堂纪律与互动,比如,当李延美提问时,一位学生开麦作答外,其他学生可以同步发送语音,由助教老师一一点评。“给学生送个大拇指或者小花花,他们就会特别开心!”
根据省市相关要求,为了保护学生视力,线上课堂的时间压缩到每堂20分钟,主讲老师需要精讲精练,在备课时,老师们也联合教研,共同打磨一篇精品课。
初、高中的课堂,又是另一番景象。挖掘学生内在学习、管理的主动性成为老师们课堂设计的重点。
“课上没学懂、学透的,课下可以再针对性回放老师录制好的微视频。”山东省实验中学在物理学科中开出的“自助餐”式微课清单被学生们广泛点赞。省实验中学物理学科主任李斌介绍,物理学科难度大,学生们的学习思维也存在差异,老师们原创的分层微课是课堂授课的有效补充,自主选择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节奏掌握知识。
“这次线上教学,是一个从量到质的提升。”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刘庆华说,有了2020年的线上教学基础,在“如何教”与“如何学”上济南早已做好了预案: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当前疫情形势下中小学校线上教学的指导意见》出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线上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对线上教学进行整体指导。此外,第一时间印发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制定的“线上学习指南”,对不同学段、学科进行针对性、特色化指导,为济南线上教学“提质增效”筑就第一层保障,多彩课堂成为“云端”的一道风景。
跳动增加的云课表
“那位同学,为什么没开摄像头?”在济南市外海实验学校6年级1班的体育课中,体育老师亓祥兵一边示范着跳绳的动作要领,一边要求学生们都打开摄像头,方便他指导动作,班级群里,一位迟迟未开摄像头的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在他准备凑近屏幕“点名”时,这位“学生”开口了:“我是来听课的……”
很快,亓祥兵发现,他的班上来了很多“插班生”,这些“插班生”中,有市教研员、区教研员、校长、教务主任……
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谢毅手中,拿着一摞来自全市不同学校的课表,消息在她手机中不停跳动,提醒她有新的课表传过来;另一间办公室里,初中英语教研员吴雨宁正在给几位老师打电话,反馈着她的听课建议;高中化学教研员盛连蔚,则把他看到的“师生自制化学实验教具”这个好创意写进了巡课录。
让师资、教研可以跨越时空限制互通、流动是线上教育的一大特点,线上教学开启后,济南各级教研员们化身学员,拿着课表“推门”进入全市14个区县不同的班级巡课。“原来一天去不了几所学校,现在如同踩上了筋斗云,上午在平阴,下午到商河,晚上又可以与市中的老师们一起教研。每天8:20上线,一天可以听七八节课。”
济南也建立起了市区校三级巡课制度。“插班生”们置身同一课堂,如何能有序又有效?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小学教研部主任武先玲介绍,目前,“线上巡课12条”已出台,对巡课的内容、路径与注意事项都有明晰的规定,这也意味着,济南线上教学巡课有了统一标准。“每位市教研员还根据巡课情况梳理出了各个学段学科的‘巡课录’,给老师们提供方向性和规律性的指导。”武先玲说。
在三级巡课制度的引领下,济南市舜耕小学英语教研组探究出了“5+10+ 5”线上英语教学流程:5分钟回顾旧知,10分钟新知呈现,5分钟巩固练习,使英语线上教学更加规范有效。如济南市舜耕小学一样,巡课制度让教研在线上贯通,保障线上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提质增效”。
双向赋能的云驱动
老师们做“主播”越来越专业,小学低段可以一个人上网课的学生人数在增加,家长焦虑少了,学校的心理热线也“冷”了……线上教学推进中,教育资源在云端的配置优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一堂课,教育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碰撞。
“教育视角的延伸给了我新的触动。”在巡课时,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管玲进入了南山一所学校的课堂,“里边只有八九位学生。”以为是学生没到全,跟老师沟通后管玲才知道,这是一个教学点,里面是全部的学生。“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名教研员,如何为不同生长环境的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线上教育,如何帮助那里的老师有更好的教研成长,让我对线上教学‘一个都不能少’有了新思考。”
“线上学习我们到底该给予学生们什么?”这是武先玲的思考。在她看来,线下到线上,学生们学习的内容一致,但学习方式、情境、心态都不一样了,“应该是让学生持续一种学习习惯和状态,同时,线上学习是学生自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训练场,我们应该把这个优势放大。”
在巡课中,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员周燕发现,相较于2020年老师们主动提升信息素养的意识在提高,更多的老师主动在线上教学的软硬件上进行提升,有些学校也进行了平台的整合和部署。
记者查阅到,教育部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提出,要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线下与线上是交互的,线上教学同样可以为线下教学赋能。在刘庆华看来,疫情,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这也是一个契机,推动着济南市区校三级教研网络的构建,“比如历城二中有一堂课,市区的其他高中学校,乃至省内的高中学校都可以同步听评,三级教研网络的构建将赋能学生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