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来自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主动请缨到抗疫第一线,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或在转运隔离人员,或在社区做志愿服务……以白衣为甲,冲锋在前,用行动汇聚成战胜疫情的坚实力量。
请战一线彰显青年人的朝气
“您好,请问您是什么时间到的济南?”“您好,您做核酸检测了吗”“您好,您需要第一时间到所在社区报备”,这是济南市群众体育事业发展中心青年干部李强在下沉社区进行电话摸排工作时,每天说的最多的话。济南市体育局团委组建了这样一支青年队伍,他们年轻有朝气、积极有担当,他们虽然不能像医护工作者那样深入管控区、封控区,但他们主动请缨,递交请战书,奔赴防疫一线,为疫情防控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支队伍就是市体育局青年防疫志愿服务队。
单位接到下沉社区的通知后,李强主动申请参加社区防疫。下沉基层后,李强负责电话摸排工作,包括时空伴随、次密接、密接等情况,“电话随访要时刻注意避免使用敏感词汇,还需要一一了解被访群众现居住地址、核酸检测情况、出行情况等信息,并详细登记。”李强表示,其实最辛苦的是社区工作人员,他们每天要面对辖区上万名住户的各种复杂情况,在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王梦瑶是市体育局青少处的工作人员。她所在的社区共有1万多名居民。为将每天推送的核查数据清零,王梦瑶每天要打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随访电话,详细记录好居民居住地址、出行情况等相关信息。嗓子哑了就多喝点水、吃个润喉糖,腿站酸了就做几个放松的动作缓解一下。王梦瑶说:“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量比我们要大很多,很多工作人员是24小时坚守岗位。与他们相比,我们这点累不算什么,能为泉城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觉得很光荣。”
市体育局团委副书记韩宁下沉社区以来,负责协助社区进行居民登记、重点地区来济人员电话随访、防疫物资搬运分配等工作。韩宁每天拿着大喇叭喊楼,化身“大白”随医护人员入户登记核酸检测人员,积极做好隔离居民的思想工作。韩宁说:“最开始的时候喊楼,有点难为情,一天之后就适应了,现在已经对目前的工作很熟悉了。面对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我们没有退让;面对困难,我们没有抱怨。我的同事们舍小家顾大家,不仅诠释了体育精神,而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体育人’的初心和使命、责任与担当。”
青年人勇担时代使命。市体育局青年防疫志愿服务队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共筑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社区书记发挥网格作用助力抗疫
群众事,无小事。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如何能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保障群众生活质量,解决群众生活中面临的难题,一直是十六里河街道秀泉社区综合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妙甜和同事们挂在心头的事。“
“我们在总结防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将群众服务与疫情防控建立在社区网格之上,发挥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主观能动性,就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王妙甜说。为第一时间掌握社区居民生活信息,王妙甜带领社区网格员深入社区,挨家挨户摸排人员情况。为适应居民上下班及作息时间,他们常常利用下班时间,深入社区走访。每敲一次门,他们便将这一户居民的诉求记录在册,并引导居民加入社区微信群。通过一段时间的摸排,社区居民中涉及化疗、透析的病人,独居老人,孕妇等特殊人员住户全部记录在册,并在社区建立特殊人员档案。一旦出现封控,可为这些特殊人员开辟绿色通道,保障他们及时就医。
目前,秀泉社区有居民14875人、4747户,面对如此庞大的社区居民数量,防疫管理工作只靠社区“两委”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为此,王妙甜动员社区党员多作贡献,将党支部建立在网格上。这些党员既有社区“两委”的工作人员,也有不少志愿者。在王妙甜和同事们的动员下,不少退役老兵、退休干部加入到社区管理工作中。
一位重点地区返济的市民,在经过多次核酸检测证明阴性的前提下,开始进行隔离,由于家中的父母分别患有股骨头坏死和心脏病,于是他便向社区和相关部门申请居家隔离。王妙甜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联系网格员和相关防疫部门开始对居民进行流调,争取在疫情防控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让他能够在家中隔离。在得到相关部门许可后,网格员开启贴身服务模式,买药、送菜,转运垃圾。14天的隔离生活结束后,这位市民向王妙甜和网格员一遍遍道谢,感谢他们对自己的理解和帮助。
坚守责任与使命 做防疫一线“摆渡人”
黄好伟是商河县中医医院120救护车司机中的一员,负责隔离人员和患者的转运接送工作。一天中午,黄好伟接到需要转运隔离人员的任务,来不及吃饭,他便开始了工作。黄好伟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工作不定时、不定点,随时接到上级电话随时出车,不分白天黑夜。虽然很辛苦,但在这个特殊时期,顺利转运患者和隔离人员,是我们的责任。”黄好伟说,为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疫情防控期间车辆采取“专车专人值班”,每次转运结束后,无论白天黑夜、无论距离远近,他们都及时、严格地按照规定对救护车进行清洗、消毒,为执行下一次任务时刻准备着,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很多时候,我们或是在接送患者的路上,或是在转运隔离人员的路上,家里照顾不上、饭不能按时吃、控制饮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等都是常态,有时候一天连续出车到凌晨四五点。”黄好伟说,虽然内心总感觉对家人有些愧疚,但为了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白衣执甲,闻令而动。120救护车司机同医护人员一样,全副武装、并肩作战,转运接送隔离人员和患者,飞驰在大街小巷。和医护人员不同的是,他们“以救护车为家”,一天24小时随时待命,逆行出征,他们都是勇敢的战士,用实际行动坚守责任与使命。
(本报记者 刘文 王蓓贝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