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河效果图
金雷风电生产线
艾山街道陈家庄社区整洁美丽温馨的居住环境
城市建设日日新
在今年钢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份份亮眼成绩单、一件件民生暖心事进入大众视野。
与成绩单同时亮出的,还有钢城区未来五年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2022年具体工作安排。自此,全区未来五年的工作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步履更铿锵。
“闪光”数字彰显发展成就
过去的五年,钢城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1.8万元,实现翻番。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中排名前列。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产值、营业收入均达到千亿级规模,成为工业强市的重要引擎。“四上”企业突破600家,产值过10亿元企业达到8家。
承接好莱钢“三供一业”、市政设施及其他社会职能移交,完成2.4万户居民的水电暖改造,31个职工居住区纳入社区管理。
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5个,被评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实施环境治理项目354个,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228家,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3%,比2016年提高27.3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实现质的提升。
4259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2个省、市贫困村全部摘帽。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落实小额创业贷款1.5亿元,创建为省级创业型城市。
刚刚过去的2021年,钢城区紧紧围绕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5个省优选和22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4亿元,70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68.5亿元。新增“四上”企业83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新发展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引进市外投资7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40万美元。
区文体中心演艺场馆完成基础建设,区科创中心主体封顶。完成外环路改造19.8公里,改造提升朝阳路等7条城区道路。完成11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拆违拆临19.3万平方米,完成17条道路外立面整治。硬化村内道路20余万平方米。
推进工业污染、钢渣堆场等领域整治,关停4座转炉、5座1080立方米高炉,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4.6%,启动大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干流整治全线展开。完成城区山体保护与控制规划编制。顺利通过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评估验收。
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抓好医疗机构、冷链物流等重点场所和人员管控;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做好“全行业、全领域”安全生产下沉检查,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创建为省食品安全区。
启动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新建农村幸福院75处。完成25所学校消防改造,统筹推进软硬件建设。区中医医院加快建设,辛庄卫生院完成改造,建成7个中心村卫生室,创建为省级健康促进区。
区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闪光”的数字,都是钢城区近年来深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结出的累累硕果,全区呈现出蓄势崛起、厚积薄发的强劲发展势头。
锚定新目标 开启新征程
钢城区第一次党代会,描绘了全区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为全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也向全区吹响了担当新使命、奋进新征程的号角。
此次区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同时对2022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区第一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区委“1364”工作思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赢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保障六大攻坚战为重点,提升境界、争先创优,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打造东强战略智造先导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会经济圈“鲁中会客厅”,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美丽钢城,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作出钢城贡献。
工作目标包括经济发展高质量、城市建设高能级、乡村振兴高标准、生态保护高水平、人民生活高品质、社会治理高效能等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指标要求。
下一步,钢城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人民至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大力发扬“严真细实快”的作风,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以严的标准、真的态度、细的方法、实的导向、快的效能,一步一个脚印,把绘就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重点抓好“八个聚力突破”
目标已定,新的篇章即将续写。2022年是全面落实区第一次党代会任务的开局之年,钢城区将如何精准发力?区政府工作报告给出具体答案:综合考虑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基础优势,重点抓好“八个聚力突破”,推动钢城区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聚力突破。重大战略赋能,主动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全力抓好大汶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紧紧抓住“强省会”、东强、工业强市等机遇,加强与周边区县产业协作配套。融合发展增势,加快与省会中心城区融合发展,加强多领域合作,着力增强一体化发展水平。深化与新泰、沂源等地的交流对接,努力打造毗邻县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带。交通互联提速,缩短与中心城区的通行时间,构建与相邻区县半小时交通圈。
在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上聚力突破。做强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产值增长15%、增加值增长8%;全力服务山钢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建设,抓住宝武、山钢重组重大机遇,推进精品钢产业延链强链;以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为载体,壮大产业规模;融入山东重工等企业配套体系,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转型发展;推动3D打印粉末等高端材料产业化。做大现代服务业,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引导各类业态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积极引育科技孵化、工业设计等业态,优化商业网点布局,促进消费升级,发展电子商务,净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6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做优文旅产业,推进区内旅游资源连线开发,做好“旅游+”文章,加快红色游、工业游、生态游、赛事游等业态发展,培育创意设计、影视等文创产业,推动单一旅游向多产业发展。
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聚力突破。强化科技创新,打造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家。推动科技成果交易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3亿元。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培植壮大企业,开展“培优扶强”行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新发展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17家,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60家;开展“技改提质”行动,实施投资过亿元技改项目21个。开展“智能化改造”行动,建成市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智能工厂样板企业10家;开展“人才助力”行动,对100名企业家、1000名管理及科技人才、1万名职工分类培训。精准招商引资,突出“招引”和“落地”两个关键环节。加快项目建设。推进8个省级重点项目、37个市级重点项目、79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40亿元。提升园区能级,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推进园区争先进位,打造全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在提升城市品质上聚力突破。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成区文体中心演艺场馆主体工程,完成8条市政道路改造,新建改建100个智慧公交站亭,推进6条道路绿化提升,贯通山体绿道7.7公里;加快高铁新区建设,打造发展增长极、城市新地标;推进综合换乘枢纽建设,实现高铁、公交、客运、出租一站式换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实施城市家具一体化保洁,继续开展拆违控违行动,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处置,规划建设公共区域充电桩,划定3500个公共区域机动车停车位,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抓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在推进乡村振兴上聚力突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新增设施农业3000亩;发展畜禽、药材、果蔬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2.45万吨,确保粮食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3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新改建农村道路38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20公里,村内道路“白改黑”15万平方米。增强乡村发展活力,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到83%。
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上聚力突破。开展环境问题“八大专项整治”行动,严控工业污染排放,加强道路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完成88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雨污分流治理,完成两个污水处理厂改造,新建污水管网21公里,完成65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大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小流域治理16平方公里;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退化林修复工程1500亩、森林抚育6000亩。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节能减碳技术改造,加快推进新能源、碳减排项目落地;调整优化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用地结构,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就地消纳,发展循环经济;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创建低碳型社会。
在防范化解风险上聚力突破。加快区疾控中心建设,新建方舱隔离房间1000间;提高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筑牢群体免疫屏障。守牢安全生产底线,紧盯重点领域,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强化部门、属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推进街道“三站合一”建设,优化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守牢社会稳定底线,完善网格化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药品质量提升行动,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推动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上聚力突破。稳定和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500人;开发1220个城乡公益性岗位,优先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建成返乡创业工作站,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0万元以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争创全省养老示范区;各类保险扩面2800人,新建医保工作站8家、工作点200个;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1.8万余名慢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升教育发展水平,建成3所公办幼儿园,新建一批学科实验室,改善教育教学环境。优化医疗服务资源,建成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楼,完成山东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诊疗楼主体工程和感染科病房楼建设,完成区中医医院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推进汶源、里辛卫生院异地建设,新建10处中心村卫生室;加快电子健康卡普及应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随访智慧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街道、村居文化服务效能,新建泉城书房、城乡书房6家;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蟠龙梆子等民间艺术团体发展,持续推进电影、戏曲进乡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度挖掘艾陵之战等历史文化,讲好钢城故事、留住历史记忆。
蓝图绘就,惟有奋斗。未来,钢城区将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美丽钢城,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毕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