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高质量。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考核进入全市区县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21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增加值力争达到3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5%左右,“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0%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城市建设高能级。功能布局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短板弱项逐步补齐,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7%左右。高铁新区活力迸发,打造成区域交通大枢纽、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品质生活居住区。城市更新有序开展,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加快对外互联通道建设,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综合能级显著提升。
乡村振兴高标准。农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都市精致农业做优,一、二、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粮食综合产能保持在5000万斤以上。乡村建设行动取得重大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乡村整治实现全覆盖,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生态保护高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优良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完成大汶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雨污分流、水库塘坝完成治理,实现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和污水应治尽治,基本完成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万元GDP能耗降低19%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争创全国节水型城市典范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人民生活高品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进入全省区县前30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中小学布局更加优化,学前教育供给丰富多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品牌化发展,职业教育实现突破,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引进省会优质医疗资源,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区。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省会差距明显缩小。
社会治理高效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显著成果,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文化事业更加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风险防范化解、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化城市、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本报记者 毕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