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乡村振兴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草庙头村“两委”给出了思路——— “156 万元咱得这样花”

2022-04-22 09:53:1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张鸿儒

责任编辑:王浩

  4月上旬,莱芜区和庄镇草庙头村,一座以一棵600岁流苏树为核心的小公园正式建成。“这里原是‘柴草园’‘垃圾堆’,现在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4月18日,草庙头村党支部委员栾翠凤高兴地说,“等5月份流苏花盛开,村民们茶余饭后来公园散步,好不惬意。”

  草庙头村背靠大山,村民多以种地瓜、花椒为生,集体经济薄弱。有上级乡村振兴扶持资金后,半年时间里村“两委”成员不断将惠民资金争取到村里。“近期,我们通过上级或自筹等方式,争取到了156万元乡村振兴资金,草庙头村的建设都是从这些钱里来的。”栾翠凤告诉记者,“我们把钱都投在村民最迫切需要的‘民生工程’里。”

  因为地处山区,村子不仅缺水,而且道路破损严重,文化娱乐设施欠缺,并且村中老人居多。“把能筹集到的资金都用在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这是村“两委”的共识,也是村民的心声。

  草庙头村决定先为村里建一处幸福院。他们筹措资金24万元,建起了具备厨房、餐厅、娱乐室、休息室、演出舞台、健身器材的幸福院。每天老人们聚在幸福院打牌、健身,有演出功底的老戏迷还可以经常上台过把瘾。每5天,村里便为8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一顿免费午餐,由专门工作人员或志愿者服务,老人们乐得合不拢嘴。

  建幸福院的同时,村里开始修路装路灯。“草庙头村地无三尺平”“晴天疙瘩路,下雨路泥泞”,这是对村子道路状况的描述。村东南有一片山峪叫东峪,全村三分之一的可耕地在这条山峪里边,并且还有40多个地瓜窖。通往山峪的路全是土路,最宽的地方不足一米半,窄处只有几十厘米,村民种地用不了大型机械,收种庄稼全靠肩挑和独轮车。而且,过去村里没有路灯,到晚上街上漆黑一片。面对这种情况,村“两委”想方设法要让村民种地告别扁担和独轮车,并在村里的路上安上路灯。

  半年多下来,村里整修了3000米的生产路,安装了40盏太阳能路灯。“道路一直通到山坡上,今年卖地瓜,商贩的大货车能一直开到每个地瓜窖的旁边。街上亮了,村民开始凑到路灯下拉呱聊天了。”栾翠凤说。

  此外,草庙头村还筹措了100万元对村中自来水管网进行改造提升,对污水管网进行建设。“过去街上污水到处乱淌,现在好了,街上一点儿污水也见不到了。而且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方便多了。”77岁的老党员翟作千说。

  “对老年人生活‘兜底’,村里有路、有灯、有水,接下来要关注的还有他们的精神生活。”栾翠凤说。村“两委”成员抓住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又投资4万元,以流苏树为中心,清理周围垃圾后,栽植花卉苗木100余株、植草600平方米,建起了流苏公园。

  去年以来,和庄镇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围绕目标要求,立足工作实际,不断发展壮大本土特色产业,通过文旅融合助推全域旅游,认真打造具有和庄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现在政府出资,在我们村门口又开始修路了,这条路将连通博山和莱芜,下一步,我们将利用我们美丽山村、特色村庄的优势,借助全域旅游的‘东风’,努力让村民过得更体面。”栾翠凤说。(本报记者 张鸿儒)

作者:张鸿儒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