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专家建言献策,共议强省会建设新路径 向新图强,站上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2022-04-26 06:28:42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智库专家建言献策,共议强省会建设新路径 向新图强,站上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编者按 市党代会和市两会相继召开,回顾了全市过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发展成绩令人振奋。同时,对未来五年我市发展的历史方位、奋斗目标和实践路径予以明确,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绘就了宏伟的发展蓝图。本期“智库解读”聚焦“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及“济南市如何借力统一大市场”等热点话题,邀请三位专家对此进行深入阐释,为济南市站上高质量发展新高度、踏上强省会建设新征程凝心聚力、贡献智慧。

五大举措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杨志恒

  产业是地区发展的立身之本。现代产业体系是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代表了生产、流通、组织与技术等未来发展方向,是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是充分把握产业变革趋势,适应信息技术革命、数字经济浪潮、低碳减排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以战略性的产品布局应对行业变革新趋势的要求,是我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另一方面,从国际竞争与行业发展态势来看,我市部分传统产业已逐渐进入成熟期,加快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规避产业体系发展的“结构性陷阱”,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围绕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一决策部署,突出的重点举措有:

  首先,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的前进方向。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作为制造业大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济南发挥自身优势、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战略选择,有助于持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未来五年,济南将新培育3-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产业创新培育有全球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服务,形成基于创新能力、创新效率的内生比较优势。在当下国际局势日益复杂、全球化日趋退缩的背景之下,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全面突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关键零部件以及原材料等,短期内攸关产业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长期内攸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也是弘扬“工匠精神”“制造文明”的大好时机,能够推动制造业更快地迈向更高层级。

  其次,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提高汇聚现代产业的能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有效释放现代生产要素的叠加、倍增作用,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密集程度高,是现代制造业所亟须的中间投入,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准和附加值,实现产业链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国家要求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推进和深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实现服务经济比重逐步提高,聚焦省会城市首位度提升、全域一体化发展,发挥服务业集聚所具有的产业关联度强、服务网络化、交易集约化、品牌广域化等优势,实现由制造业驱动向服务经济驱动转变,达到高端生产、高端服务的“微笑曲线”价值链两端,造就城市经济持续调结构、稳增长的底气。

  第三,建设数字先锋城市,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的主阵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加速融合发展可为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精细化的服务,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促进数据高效共享和有序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提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在当下,数据资产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重要保证,但是数据的获得往往需要很高的成本,借助数字先锋城市建设,为我市相关企业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数据,完善数据交易平台提供了保障。而且,数据作为一种优质资产,通过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来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例如,与金融机构合作,促进“产业+金融+大数据”的协调发展,可以为数据提供者提供融资渠道,缓解先进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压力。

  第四,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这是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前瞻性布局。围绕这一构想,需要充分把握现代新兴技术所激发的新需求,结合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实际,推进前沿引领技术突破,布局前沿技术及未来产业赛道,提高中高端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加强产业变革趋势预判和重大技术预警,积极发展专业化的共性技术,适应未来产业制造模式的转变,尤其要通过数字化平台技术、智慧互联技术、云技术、AI技术等,促进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不同制造业行业领域传递和共享,加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的分工协作和跨界融合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

  第五,培育产业发展生态,全方位筑牢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通过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制造业在市场、成本和技术上的竞争优势,着力搭建产业爆发新生态载体,优化创新应用场景供给流程,加强产业链“卡脖子”项目上的创新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生力军,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的协同发展。除此之外,要完善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制度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应该不断降低产业进入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开展广泛合作创新。

  总体上,现代产业体系是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考虑到技术或知识分工等更加复杂的分工形式,以上五个方面对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全面安排,将成为济南进一步发展的新动能。在这一思路指引下,充分考虑现代化进程中知识更新的复杂性和经济活动的异质性,关注产业和产业要素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特征,把握好时间节点的选择,结合人才、信息、政策、社会治理等软环境建设,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群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经济行稳致远。(作者系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土地经济中心主任)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创建要点

□张振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济南市推进落实这一目标,将“积极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2022年的重点工作,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面促进消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应有之义。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包含“国际”“消费”“中心”三个关键词的现代化城市,兼具国际化城市、消费城市、中心城市的特征,但又赋予城市发展新的使命。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方向是国际化城市。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志,推动了中国城市迈向国际化进程。国际化城市是融合国际化因素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能够高效、方便、快捷地连通世界与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能级以高端、发达的服务业为主导并辐射国际,人居环境和社会文化高度友好、开放、包容、有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具有国际化城市的特点,更要成为国际性的消费资源汇聚地、一流的国际服务缔造者、面向未来的城市美学风向标。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本质是消费城市。消费城市是后工业化时代信息技术、交通设施、人口结构变化推动的生产型组织选址更加灵活背景下,城市功能从“服务生产”转向“服务消费”,形成以商品和服务消费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城市形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包含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提供的国际化、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消费品,还包括公共性的城市安全、教育、文化、医疗等消费品,通过汇集优质消费资源、建立新型商圈、推动消费融合创新、打造消费时尚风向标、加强消费环境建设、完善消费促进机制,成为国际消费市场的制高点。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定位是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是特定区域内生产和流通资源能力相对集中、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关键节点,通过生产的分工、协作、扩散以及要素资源的流通、配置,推动区域协调和优势互补的综合枢纽城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仅可以为周边区域提供高品质的消费服务,还可以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相关制造业、成为生产基地,也可以激活周边区域的旅游功能和其他消费功能,甚至为中心城市人口提供居住和生活服务,进而形成“服务业-制造业”协同集聚、“中心-区域”良性互动的共同体发展态势。

  济南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创新性的工程,需要把握国际化城市、消费城市、中心城市的内涵特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点在于加大国际化消费服务供给。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不能以适应当前和区域消费需求为目标,而应该放眼未来和国际,通过供给优质和丰富的消费品、消费空间创造消费。济南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品牌、区域特色连锁品牌、高成长性网红品牌及新锐品牌,大力培育济南本地品牌和老字号,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市场供给体系;另一方面要打造国际化消费目的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地标性商圈,开发一批高品质、时尚化、差异化、体验式的融合购物休闲、餐饮美食、文体娱乐、公共服务等业态于一体的商业集聚区或步行街,以及融合“夜购、夜游、夜食、夜赏、夜读、夜健、夜宿”等功能于一体的夜间消费集聚区,举办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节庆及展销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繁荣兴旺的城市消费场景。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难点在于优化消费环境。济南市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广度、深度,一方面增强对国际企业、品牌、商品、服务、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吸引力,提高国际化供给能力,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国内外消费者,促进国际化消费者主体数量的增长。这需要济南市研究并对接国际通行规则,建立国际化、规范化、全方位的法律法规、消费制度、消费政策、服务标准,形成统一开放、规范有序、服务友好、诚实守信、货真价实的消费氛围,给经营者以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给消费者以优越的消费环境。针对国际消费者,济南市需要提供周到、细致的消费服务,实现重点商圈、景区的多语种支付、退税、售后、咨询、应急等配套服务的便利化,不断提升国际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亮点在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城市本身就是创新的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理应成为消费领域创新的引领者。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融合的加速,不断涌现的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了流通效率,改善了供给结构,繁荣了消费市场,激活了新型消费领域。济南市需要明确打造“引领国际时尚的消费产品、服务、人才和品牌集聚地”的发展目标,持续做强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探索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壮大定制、体验、智能、时尚等新型消费,持续创新消费业态、消费模式、消费场景、消费制度,给予消费者更充分的选择权和更优质的消费体验,为消费的扩大和升级提供新动能和新手段,发挥对整个消费领域以及相关行业消费演变的引领作用,构筑城市与多种产业创新发展和融合发展相结合的新图景。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集聚国际消费资源、服务国际消费需求、引领国际消费时尚,并能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发挥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济南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转变经济结构、依托国内市场、吸引国际资源、创新发展方式的积极探索。

  (作者系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

走出自我小循环打破要素资源“天花板”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可以说,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也将“聚力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上开新局”作为2022年重点工作。那么,济南市该如何借力统一大市场,做大济南发展新优势?“理响泉城”工作室为此采访了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副研究员、山东大学博士后冀刚,就“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现实背景、改革攻坚方向、省会城市的融入等核心话题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有所启发。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顶层设计

  理响泉城:《意见》的出台,是基于怎样的战略安排和现实考量?

  冀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造,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统一大市场规模效应不断显现,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设施加快联通,要素市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共识不断凝聚,公平竞争理念深入人心。这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基本框架中,从基础要素、核心部件和主体内容等方面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角度来看,《意见》的出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战略部署,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完全可以被认为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顶层设计。

  从现实来考量,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更是“正逢其时”。一方面,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延宕、经济增长承压前行的背景下,《意见》的出台对有效化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必然会产生显著作用,也是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办好自己的事情、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具体行动和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市场体系长期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比较突出等问题,影响了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功能的发挥;而且政府也会因为缺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经济的基本手段、杠杆、工具和资源,难以有效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

  “统一大市场”并非整齐划一、齐头并进

  理响泉城: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统一”的好处在哪里?“大”的意义是什么?需要规避哪些容易陷入的误区?

  冀刚:当前,超大市场规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有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一个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设施联通标准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商品和服务市场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的大市场,是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重要前提,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务必要久久为功、一以贯之,其中“统一”和“大”是两个基本点。

  所谓“统一”,是全国范围的统一市场而不仅仅是区域性的统一市场,其最大的好处在于统一规则和标准、破除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同时,《意见》也明确指出,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要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优先推进区域协作,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也就是说,“统一大市场”的“统一”,并非整齐划一、齐头并进,而是在充分考虑我国区域市场发展差距的现实条件下,统筹需要和可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的科学部署,是有区别的“统一”。

  所谓“大”,不仅是规模体量的“大”,更是竞争力强大的“大”。我国有14亿多人口,经济总量达到17.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8%,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是最具潜力和优势的单一大市场,这是一种与其他生产要素具有同等重要性的比较优势。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市场,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经济面貌,而在超大规模体量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巩固、拓展市场竞争力优势,形成协同效应,有利于让我们的市场由大到强。当前,在做大体量的基础上,强化竞争力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大市场,其最大的意义在于赋予了我国超强的经济韧性和回旋余地。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小池塘内经不住暴风骤雨,但大海能容得下狂风巨浪,这才是“大”的根本所在。

  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走出自我小循环

  理响泉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肯定会有“梗阻”因素,需要“啃骨头”“攻山头”。从预期的角度来说,这种改革承压会体现在哪里?

  冀刚: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绝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劳永逸,肯定会遇到很多“硬骨头”“顽瘴疾”,碰到许多新问题、新挑战。其中,着力强化反垄断、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或许会成为一段时期内改革承压的重点领域。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被迅速调动,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各类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市场治理行动,地方保护主义得到有效遏制,市场整合程度持续提升,但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壁垒依然存在,如在各类招投标中对外地企业进行限制,在财政奖补、信贷优惠政策方面对本地企业和外地同质企业区别对待,这些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正常竞争。

  因此,《意见》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立破并举,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垄断,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这都不可避免地要触及既得利益者,遇到的改革阻力也会更大。所以,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全国一盘棋,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向未知进军,统一大市场,畅通大循环,确保各项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打造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济南样板”

  理响泉城:基于山东、济南目前的市场化改革,应该如何嵌入到“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部署中来?利用好这一契机的意义是什么?

  冀刚: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必然要以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其中加快推进资本、数据、能源和生态环境等要素和资源市场的放开、放活是关键。这也与我省年初提出的“十大创新”中“要素保障创新”的要求不谋而合。要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变量,也应该成为山东嵌入“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部署的重要抓手。作为省会城市,济南市尤其要以新思路、新举措打破要素和资源“天花板”,以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契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用足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扭转要素紧缺与资源闲置并存的局面,加速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淘汰落后,盘活闲置,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做出引领性探索,打造“济南样板”。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济南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济南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完全可以借助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契机,以加快要素市场化为抓手,扩大影响力、提升首位度,引领半岛城市群和黄河下游城市群大市场发展。一是做强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撬动更多资本反哺实体经济,让资本市场与新旧动能转换在更高层级上实现良性循环,引领全省加快融入统一的资本市场。二是推进数据资源登记确权,探索做好数据安全保障、数据确权、数据标准化等方面的基础性制度性建构工作,在实现数据资源的可用不可见、市场可交易、对接有标准、共享有规范方面实现突破,引领全省加快融入统一的数据市场。三是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积极探索破除能源跨区域交易壁垒的有效路径,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引领全省加快融入统一的能源市场。四是做实行业标准规范化,积极探索由区域碳市场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的过程中,市场主体有序参与碳排放权市场交易所面临的准入门槛不统一、配额分配不透明、排放数据难追溯、激励作用不够强等突出问题,引领全省加快融入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 (本报记者 肖明君)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