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无所惧 向光前行 ——济南市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全面下沉防控一线直击

2022-05-07 07:45:0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陈心如 袁家照 卢虹 王瑞红 蔡卓男

责任编辑:王浩

  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出发;深夜,伴着点点灯光回家。他们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如今奔赴在不同的街道、社区,深入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线,他们与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同心同力同战斗,一起凝聚起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

  一个人就是一道光,汇聚在一起,就成了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力量。

  做的都是些“小事”

  从秩序维护到核酸检测信息录入,从测量体温到给封控区送快递……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张晓天说:“我们做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小事,其实社区工作人员才是最辛苦的,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

  而这些“小事”的背后,却是简单的事情每天重复上千次。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政策法规处的杨晓青负责在核酸检测点登记,这听着是项简单的工作,但如果日均工作8小时以上,然后重复上千次,再加上不透风的防护服,说不累是假的。她笑着称自己是核酸检测中的“信息高速录入器”,每天面对着上千个登记信息,颈椎病犯了,就贴上膏药继续挺着。

  还有一些“小事”,不能嫌麻烦,能做就尽心去做。“我想到楼后的菜园里拔点菜,我种的菜再不收就老了。”“你看我的菜园和花都缺水了,能不能麻烦你帮我浇浇水?”……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和质量服务中心的王芳爽快地答应下,然后顶着30摄氏度的高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走在泥土中,提着一桶桶水浇在花盆和菜园里。

  也有的事,其实一点也不“小”。

  行李箱备在车上

  核酸检测采样工作集中安排在一天两个时段,一是上午7点到10点,二是下午5点到晚上9点。上午7点开始,因为有换装、场所消毒、搬运防疫物资等大量准备工作,所以需要6点半到位;晚上9点结束,也是不能说走就走,同样需要打扫“战场”、清理和搬运物资、消毒处理和更换衣服,到家一般都是晚上10点以后甚至更晚。

  济南市财政投资基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李清雁,每天带着行李箱出门,穿越在从济南高新区到槐荫区的35公里路程上,随时准备夜宿社区。

  短短两天时间,他协助完成了近3000名居民的核酸检测工作,更难的是还要解决随时发生的疑难问题。4月28日一大早,一位独居老人因家中缺少食品,发出求助,李清雁立即协调社区,上门送去食物,解了老人燃眉之急。当听到一句句“辛苦啦”“谢谢你”……他总是微笑地回一句:“小菜一碟。”

  市商务促进中心的褚磊,为了尽可能省去一些路上时间,连续三晚住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他说,从小区检测点回办公室休息,一早一晚能节省1小时,时间实在太珍贵了。

  到社区之前,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机关党总支(组织人事处)的郭飞把家人安排回了平阴老家,这样既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自己又能安心在社区工作。夜里值班时,他就住在车里,抬头看着封控居民家里或明或暗的灯光,静静等待着他们一盏一盏陆续熄灭,“那一刻特别希望疫情能快点结束,让城市恢复繁华,让防疫人员合家团聚。”

  社区工作有方法

  “社区工作人员很认真,这是我的第一印象。”市贸促会的赵常昭回忆起第一次进社区,值班人员在经过电话核实、严格检查健康码和行程码之后,才允许他进入小区,“一切都井然有序。”

  来到社区,就是社区人。接到下沉社区协助防疫工作的通知后,国家税务总局济南市天桥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靳炫提前到达天桥区北园街道东方御景社区,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穿上红马甲和医用防护服,戴好手套,共同搭建核酸检测采样区。

  为了让更多群众高效完成检测,志愿者们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顾不上喝水,在忙碌中忘掉了饥饿。第一天的检测工作持续到晚上6点半,居民排队等候时间较长。通过微信群,他向社区负责人丁新婷建议,采取“预填登记”的方式,准备好便利贴,在排队等候时,由现场维护秩序的志愿者提前询问居民个人信息,并登记在便利贴上,居民拿着便利贴直接交到登记人员手中,极大压缩登记过程的处理时间。

  这种“预填登记”的方式,使效率提高了近60%,由原来10分钟10人,提至4分钟10人。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郭飞也由衷感慨,他对社区基层工作有了全新认识,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项工作井然有序。每天晚上10点多,当做核酸检测的人群散去,社区工作人员还会进行复盘总结,汇总当天遇到的情况,以此调整第二天的工作方法。

  汗水浇灌的幸福

  终于有两个单元解封了,有解封的居民对王芳说:“你们为了我们的安全,天天穿着防护服为我们服务,出了多少汗,你们真是辛苦了!”而她也只是摆手笑着说:“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能用我的汗水浇灌大家的幸福,是我的荣幸!”

  市商务促进中心的刘冬杰,主要工作是核酸检测扫码登记和样本封管提醒,工作内容不复杂,但是要细心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遇到老年人操作智能手机不熟练或者没有智能手机,就需要帮助他们登记。4月28日,气温突然下降,刘冬杰冻得瑟瑟发抖,这时有一位曾经被她帮助过的老人直接把外套脱了给她穿上,“虽然那天天气寒冷,但我的内心却很温暖。”

  “小薛,防疫物资交给你管理。”刚到社区时,市投资促进局统计考核处的薛岩还是一个防疫工作的“门外汉”,如今却成了一个“多面手”,被社区工作人员亲切称呼为“小薛”。他分享自己的感触,“在服务社区的点滴中,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视社区为家,把社区居民放在心上,社区居民就会把你视为亲人。给自己家干活,充实又快乐。”

  赵常昭说,一周的时间,他在社区与工作人员处出了感情,与社区居民“混”成了脸熟,“真诚的交流、共同的努力,让这段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特殊日子十分难忘。”

  (本报记者 陈心如 袁家照 卢虹 王瑞红 蔡卓男)

作者:陈心如 袁家照 卢虹 王瑞红 蔡卓男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