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莱芜区委联合公益组织和青少年群体在汉江公园开展“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2净滩行动”,对沿河垃圾进行地毯式清理;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共青团莱芜区委迅速吹响“青春集结号”,800余人青年志愿者迅速集结成青年突击队,投入到全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任务中……
共青团莱芜区委高效组织、有效落实各项工作,受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是莱芜区共青团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
2021年6月,莱芜区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改革启动以来,莱芜区坚持问题导向,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不断强化改革举措、凝聚改革力量,推动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走深走实,跑出莱芜区共青团改革“加速度”。
聚焦党建引领健全改革保障机制
为健全改革保障机制,莱芜区努力在区级层面优化改革环境,印发《关于开展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细化明确4大领域、26项改革任务清单,层层压实责任,确保试点任务落地落实。截至目前,26项改革任务已全部完成。
团的工作力量是改革的关键因素,莱芜区以专兼挂结合、社会化选才、项目化用人方式配齐配强区、街道(镇)、村(社区)三级团的工作力量。在区级机关层面,选配团区委专职副书记1名,新增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事业单位1个,考录机关事业编制人员2名;在街道(镇)层面,从传统领域、乡村好青年及“两新”领域选拔镇街一级挂、兼职团干部40名。村级团组织换届完成862个村(社区)团支部书记全部配备到位,平均年龄降至32岁。同时,建立“区县对接村居、镇街联系青年”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运行扁平化。
同时,将街道(镇)工(团)委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结果纳入街道(镇)年度考核,印发《莱芜区团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实施办法》《莱芜区团干部考评制度》;同步将党建带团建、队建纳入巡察督导、全区教育评价和教育督导内容,进一步增强党建带团建实效。
聚焦思想引领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做好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引领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共青团莱芜区委深化团员教育管理,积极开展“青年大学习”,参与人数累计33万人次。制定《积分入团评价表》《莱芜区中学团校建设工作指引》,探索发展团员“三全”模式。规范建立中学团校33所,实现中学领域全覆盖。
探索少先队社会化工作。推进少先队员到村(社区)报到,建设社区少工委30个;抓好青少年红色教育,建设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9个;开展党团队三旗传递行动,7200余名少先队员参与其中;组织6万人参与“红领巾爱学习”主题活动,从小培养爱党情怀;实施“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少先队阶梯式成长激励制度、新时代共青团激励机制指导大纲得到有效落实。
聚焦社会化动员提升资源筹措能力
组织力量薄弱、动员能力不足等常常是基层团干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莱芜区积极探索社会化生存方式,面向社会找资源、面向青年找帮手。
整合团属阵地资源。建设“青春社区”试点4个、“小哥驿站”4个、“青年之家”8处,开展活动50余次,覆盖人群达到800余人,新东方华庭社区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青春社区”全国试点。
整合团属队伍资源。依托莱芜新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联系蓝天救援队等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疫情防控、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安全自护进校园等志愿服务100余次,新增“两新”领域团组织12个。建立“团区委—直属团组织—团支部”三级网上青年社群60余个,组织化、塔群式建立基层团组织、青年社团的网上形态,提升组织动员穿透力和有效性,实现团青信息30分钟内覆盖,紧急信息5分钟直达。
整合团属项目资源。以“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为抓手,打造特色“青”字号项目品牌,推进团属队伍资源项目化。运用“新媒体+公益”的形式,线上募集资金99.85万元,“网上众筹”成为希望小屋建设资金来源主渠道。《网络众筹“希望小屋”》案例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全国10个优秀改革案例之一。 (本报记者 杨雪 通讯员 朱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