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 为城市软实力提供文化动能

2022-05-20 06:28:05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陈炜敏 赵晓林

责任编辑:王浩

  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 ——“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文明典范城”十大之城系列报道②

  日前,由扁鹊、辛弃疾、秦琼、李清照等“济南名士”卡通形象制作而成的核酸检测贴纸火爆出圈,在全国引发一股热潮。灿若繁星的济南名士,成为这座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文化,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来源,也赋予这座城市以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品尝过甘甜的天下第一泉,明府城里听一曲老残听过的“梨花大鼓”,城子崖畔抚摸薄如蛋壳的龙山黑陶……泉水文化、齐鲁文化、名士文化、黄河文化、二安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组成了这个城市文化兴盛、灿烂厚重的过往,也将共筑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新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开发、保护、传承、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使本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适应,让优秀文化跨越时空,为提升城市软实力提供强大的文化动能,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济南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 为城市软实力提供文化动能

  规划建设“一园、一镇、一馆、一基地”

  推进黄河文化

  来到济南北部的黄河泺口大坝南岸,一座高约50米的仿古建筑矗立在黄河边,这就是刚落成不久的鹊华楼,也是济南黄河文化展览馆的所在地。

  登上鹊华楼,近处的泺口险工、百年泺口黄河铁桥,远处的济南黄河大桥,以及更远处的华山和黄河北岸的鹊山,都尽收眼底。

  在泺口黄河段,还“隐藏”着古代治黄碑刻、百年水文站、泺口水利枢纽、泺口码头遗迹等众多的黄河文物和遗址。这个区段可以说是济南黄河文化最典型、最集中、最丰富的区域,再现当代“鹊华秋色图”的核心区。

济南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 为城市软实力提供文化动能

  近年来,济南对于挖掘、研究、推进黄河文化一直紧抓不放。“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21年发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4次提到济南,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是黄河流域唯一支持建设的国家级新区。加快推进泺口古镇规划建设,塑造一批以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地标,打造具有济南特色和学术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研究高地。

  我市还提出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阐发济南黄河文化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规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新时代济南“黄河故事”。未来,我市将规划建设“一园、一镇、一馆、一基地”,即黄河文化主题公园、泺口古镇、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文化传承基地;打造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立连接黄河—大明湖—泰山文化公园体系,紧密对接沿黄城市,加强文化旅游协作,联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充分展示黄河文化、齐鲁文化、泉城文化。

  依托深厚资源

  打造非遗文化名城

  济南丰富灿烂的非遗资源,为城市人文历史气韵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截至目前,济南市已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项(济南皮影戏),国家级非遗项目13项(济南皮影戏、济南吕剧、莱芜梆子、济阳鼓子秧歌等)。

  近年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非遗传承保护,先后出台《济南市市级非遗保护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济南市建设曲山艺海大码头实施意见》等,不断完善、规范各项工作制度。每两年一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2019年全国非遗曲艺周等活动,不断提升济南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同时,组织开展非遗活态传承八项工程,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分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等。

济南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 为城市软实力提供文化动能

  下一步,我市将推动出台济南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实施细则,启动非遗条例立法调研工作,进一步提升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分类开展传统工艺振兴、曲艺传承发展、传统节日振兴、传统医药保护等,打造示范点。推动非遗项目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百花洲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水平。推动各区县深入挖掘本地非遗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加快推进镇村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和非遗工坊等场所设施建设。

  加强对非遗项目内涵挖掘和创意研发、非遗衍生品设计生产和展销推广,打造一批非遗伴手礼,打响“济南手造”品牌。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出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支持非遗项目融入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大力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支持非遗产品走向海外。组织开展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月、非遗在社区等系列传承展示活动。

  打造“博物馆之城”

  建设遗址博物馆群落

  5月18日,我们刚刚迎来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是城市软实力最好的展现方式之一。目前,全国十余个城市都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其中就有济南。2022年,济南市将实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实《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博物馆发展相关扶持政策,支持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健康发展,大力实施类博物馆培育计划,建设“博物馆之城”。

济南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 为城市软实力提供文化动能

  济南市目前在册的各类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了数十家,在国内同等城市处于领先水平。

  《济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指出,力争到2025年,我市构建起以市博物馆为龙头、区县博物馆为骨干、行业和主题博物馆为支撑的博物馆体系,全市博物馆数量达到150个,年展览数量达300个(次)以上。

  在规划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同时,济南市对于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也非常重视。

  济南东部的历城区、章丘区、莱芜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其中,考古遗址就是非常出彩的一类。

  在历城区,大辛庄遗址是最具影响力的一处文物考古遗址。以商代遗址为主,并保存有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堆积的遗址。这处遗址出土过甲骨文,是殷墟以外首次发现的商代卜辞,在甲骨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大辛庄商代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往东的章丘区内,城子崖遗址、焦家遗址、西河遗址、洛庄汉墓都曾经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莱芜区则有着多处重要的齐长城遗址,防止盐走私是当年建设齐长城的重要目的之一。今年4月份,莱芜区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锦阳关段)项目开工建设。

  2022年,济南将实施考古遗址公园提升建设工程,提升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展示质量,推动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

  另外,洛庄汉墓在今年4月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博物馆的改造提升项目已经列入专项计划;焦家遗址、西河遗址的博物馆建设也已经提上日程,这三处遗址的相关主管单位或部门也正在进行整体建设规划,相关博物馆的规划均是其中的重点项目。

  从大辛庄遗址到洛庄汉墓,这条位于济南东部的文物考古线路,按照规划,每处遗址都能建设博物馆,将在济南东部形成价值极高、内容独特、内涵丰富,具有济南历史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群落,为济南的文化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采取多种艺术形式

  讲好济南故事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一贯追求,而在重要事件和重大节点面前,我市文艺工作者更是从不缺席。

  在过去一年里,聚焦建党100周年关键节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等进行主题艺术创作,为观众奉献了由全国优秀警察张保国事迹改编的音乐剧《敬礼》、反映抗战主题歌颂莱芜儿女的莱芜梆子《新娘》、聚焦泉城教师支教少数民族题材的儿童剧《童年》、展现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英雄事迹的京剧电影《邓恩铭》等一批艺术精品。

济南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 为城市软实力提供文化动能

  2022年,我市将把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文艺精品创作作为首要任务,围绕黄河文化、泉城文化、名士文化、红色文化等,加快推动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努力创作一批具有济南风格、齐风鲁韵、中国风范的文艺精品力作。

  针对目前正在创作的重点文艺作品,如话剧《英雄山》、莱芜梆子《烽火绝恋》、吕剧《长歌尽美》,电影《开国将帅》《出戏》《千里寻党》,戏剧电影《邓恩铭》《二十二万公里路》,电视剧《大道薪火》《我们的小康时代》《老兵荣耀》,纪录片《扁鹊》,网络电影《中国救援·矿难36天》,小说《红房子》《大观园》,歌曲《人民就是江山》《攥着我的半个中国》《我的大河》,广播剧《黄河人家》等,我市建立健全全程跟踪协调指导服务机制,确保多出精品、快出精品。继续深挖济南特色文化,探索建立济南市文艺创作项目选题库,将《红十姐妹》《铁血锄奸》《芙蓉街》《新中国号》《谍诱》等红色革命题材和名泉文化、名士文化等传统文化题材以及现实题材纳入其中,鼓励采取多种艺术形式集中创作攻关,努力讲好济南故事,厚植济南历史文化名城土壤。

  “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不断加大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力度,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以精品奉献人民,自觉肩负起引领文艺方向导向、风尚思潮的政治责任。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紧扣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爱国主义题材、现实题材、乡村振兴题材,搞好主题创作,加大生产力度。

  以展为媒

  “直播”城市文化软实力

  2021年,三场重量级文化展会在我市依次登场,在疫情冲击下仍然取得亮眼的成绩: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集结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385位艺术家,共接待60余万名观众,网络媒体总点击量超过2亿次;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吸引读者60余万人次,参展数量和规模创历届之最;第2届中国文化旅游交易博览会在展览规模、省区市参展数量、活动数量、交易额、直播带货数量上均创历届之最……

济南建设底蕴深厚的文化之城 为城市软实力提供文化动能

济南国际双年展

  众所周知,会展活动是城市对外宣传的最佳载体,是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窗口。许多展会更起到带动当地经济繁荣和旅游、促进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的效果。如书博会、文博会的举办,对于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复苏提振、有效发挥文旅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济南国际双年展联动着大众对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认知与选择,让“逛美术馆”“打卡展览”成为风尚,使展览从文化现象“出圈”到社会现象,成为市民社交与公共生活互动的新模式。

  以展为媒、以会为介。非遗博览会、书博会、中国文化旅游交易博览会、济南国际双年展等各种文化会展,已成为“直播”城市文化软实力、呈现城市魅力、提升城市美誉度的良好平台。新的一年,我市将高质量办好第7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第3届中国文化旅游交易博览会、济南国际双年展,将博览会作为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重要抓手,作为山东和济南市的重要文化名片,精心培育,重点打造。目前,第7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正在积极筹办中,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和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建立起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的一体化推进机制,共同推进博览会筹备进程;组织省市有策展经验的精英团队、部分文化和旅游场所负责人、非遗专家、区县非遗工作者等多方面力量参与。

  作为城市的一员,我们不光是历史文化的继承者,也是发展创新的担当者。站在新时代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将坚持将城市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原则,把文化资源转变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源泉,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作者:陈炜敏 赵晓林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