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在田间轰鸣。(本报记者崔健摄)
6月6日芒种节气,长清区归德街道沙河辛村一望无际的麦田散发着阵阵麦香,风吹麦穗摇摆,麦浪涌动,锋芒显露。头戴草帽的农民在田垄间看护麦田,收割机在田间轰鸣劳作,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看着麦子一茬茬地进入收割机,被粉碎后的秸秆在收割机后方随着机器前行飞散而出,一股浓浓的麦香扑面而来,这就是丰收的味道。
科技助农提升种植技术亩产从900斤提高到1300斤
“今年真是一个丰收年,我初步算了一下,比往年多挣了十几万元呢。”长清区归德街道忠圣利民家庭农场农场主庄衍忠,手里捧着刚收上来的麦子,笑得合不拢嘴。庄衍忠说,往年小麦的市场收购价在1.2元一斤左右,今年涨到了每斤1.5元,同时,亩产量也大大提高了。
“之前一亩小麦,也就能收900斤到1100斤,今年粗算了一下,每亩产量提高到了1300多斤,这多亏了政府给我们农户的政策扶持和种植技术指导。”据介绍,庄衍忠从2014年开始种小麦,承包了400多亩地。最初因为没有先进的种植技术,只是依靠祖辈传下来的传统种植经验管理麦田,产量一直上不去。这几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经常组织培训,同时还有专业技术人员下来指导,这让他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
“这些专家不仅传授给我们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打开了我们的眼界。”庄衍忠说,去年下半年连续的阴雨天气让小麦播期推迟,对此他因苦于没有解决办法,内心十分焦虑。可没过几天,市里就组织了全市小麦免耕播种现场观摩会。通过筛选小麦晚播高产品种,组装配套精播高产、宽幅精播栽培技术、农机农艺结合规模化播种技术,正是这些技术,为今年夏粮的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小麦促弱转壮夺夏粮丰收培训月活动”“千名农技人员下乡夺夏粮丰收攻坚行动”,科技助力让弱苗实现转化升级,农技专家下乡、到村、进田,多举措开展技术服务,全过程“把脉问诊”,手把手精准指导,一、二类苗的占比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良好态势。
土地托管解放农户双手每亩地成本从600元降到300元
风吹麦浪,阵阵麦香袭来。田间地头,农机手们驾驶着收割机穿梭于金色的麦田之中,机器的轰鸣声仿佛在告诉农户们,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小麦长势比较好,麦穗又大又饱满,基本没有倒伏现象,收割起来也比较方便、轻松。收完这片麦子,我还要赶紧去隔壁村收呢,也就是这几天忙活得紧,不能耽搁了最佳麦收时机。”说这话的,是长清区永盛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勇。1997年就开始组建农机队的他,一干就是25年,也正因如此,李勇对这些年麦收的新变化最有发言权。
农户笑得合不拢嘴。
“以前收麦子,我们需要到处跑,而且由于机器少,找我们帮忙收麦子的农户又多,根本忙不过来。”李勇说,现在他们开始施行“耕种管收运”全程土地托管服务,农户只要年初跟农机队签订一个托管服务合同,就可以解放双手,实现种植全程机械化运作,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生产成本。
李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农户自己负责全部作物种植的话,成本是每亩地600多块钱,其中包括种子、化肥、雇用机械等,而托管给农机队的话,每亩地一年的费用为300元到400元。
“可以说实现了农户与农机手的双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农户单打独斗,难以应对自然灾害,有实力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土地托管,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农机和农技帮扶,显著提升种植户效益和抗灾能力。”记者了解到,把土地托管出去的农户如今当起了“甩手掌柜”,释放了劳动力,有的到企业打工,有的加入了合作社成为员工,真正做到了农业生产和务工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