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济南时,就实现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4年过去了,济南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月14日,在“牢记总书记嘱托 奋力走在前开新局”全市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上,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章丘区、商河县、莱芜区牛泉镇、历城区芦南村的相关同志,围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维护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创新发展集体经济等方面,谈感想、话心声。
以村庄为单位绘制乡村振兴作战图
“以村庄为单位绘制乡村振兴作战图,创新建立‘一村一业、一村一策’推进机制,制定落实一对一、点对点扶持政策,逐村培育富民兴村产业,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局长曹军围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谈了创新经验做法。
曹军说,我们总结落实“一员三权”改革做法,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拓展集体资产权能,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以高标准打造历城港九、槐荫沿黄、南山港西、章丘明水4个片区为先导,加快建设一批美丽乡村先行区,推动“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实现美丽乡村由示范创建向整体全域推进转变。
同时,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确保年内粮食播种面积不低于725万亩,总产达到295万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聚力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加快建设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全面筑强“三农”根基。深化十大特色产业振兴成效,培育壮大农业全产业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217名各类人才入选村“两委”
4年来,章丘区坚持党建引领、全域统筹,纵深推进五大振兴。章丘区委书记马志勇介绍说,2021年所有行政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50万元以上的达到58.8%。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初的19420元增加到2021年末的26727元,年均增长9.4%。
为激发农村活力,章丘深化全域党建,890个行政村调减为532个,517个村实现“一肩挑”,217名各类人才入选村“两委”,村级班子结构更优、战斗力更强。推进改革创新,在全国率先实施承包地确权颁证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员三权”多证合一试点改革。2021年启动农村“三变”改革,57个村分红2326万元,受益群众4.2万人。为提高乡村治理服务水平,章丘建设82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30个乡村振兴党建联合体,实现村级组织、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社会治理“融合一体推进”。
马志勇介绍,章丘将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健全五个专班工作机制,抓好村级组织头雁队伍建设,创新开展党建联合体、资源融合体、产业聚合体、治理共同体“四体共建”活动,推动资源融合、产业聚合、治理互融。
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商河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目前全县89.2万亩小麦已进入收获季,预计单产545.7公斤、总产48.68万吨,较去年分别增长0.94%、0.99%。商河县委书记袁长奎说:“我们将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粮安商河’。”
为提高综合粮食生产能力,商河整县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减肥减药节水洁田行动和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吨粮县吨粮镇等创建项目,力争2022年粮食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45万亩以上,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化率80%以上,新增示范性家庭农场、合作社90家。
如何提升粮食生产质效?袁长奎说,我们推广良种良技良法,提升粮食收储、加工、在线交易水平,壮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全产业链条。制定落实商河县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等五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方案,争取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家,加快家家悦5.0智慧云仓建设,全力支持金沙河面业一期项目6月20日运营投产,力争明年达到加工生产5个商河县小麦产量的满负荷产能,高标准建设“四新”经济发展新高地。
全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到49家
作为中国花椒第一镇、全国最大的山楂干集散地、莱芜鸡腿葱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莱芜黑”种猪繁育基地,近年来,莱芜区牛泉镇以林果、蔬菜、谷物、文旅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构建起“四区多点”覆盖全域的发展格局,带动形成19个“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加快实现村强民富。
莱芜区牛泉镇党委书记王超介绍,我们以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切入点,组建绿色田园党总支等4个党建联合体,与周边20个村抱团发展,积极倡导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支部书记项目”工程,全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达到49家。
王超说,下一步,牛泉镇将加快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创建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万邦公司、兴源公司、华兴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山楂、鸡腿葱、花椒、黑猪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激活产业发展资源要素,将探索建立全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实现“统一平台管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鉴证、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监督管理”,以合作社形式对房屋、土地进行整合利用,增强农村闲置资产流动性,破解村级产业发展“地、钱”制约,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项目,叫响“三变”改革的牛泉实践。
已向村民发放收益金和退休金2000多万元
历城区港沟街道芦南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深度贫困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为从根本上改变落后局面,芦南村大力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21年村集体固定资产4.05亿元,村集体收入360万元,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芦南路径”。
芦南村党支部书记贾虎平介绍,芦南村实施封山造林行动,共栽种各类树苗150多万株,建成15个拦水坝,打造了云台寺郊野公园,成功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单位”。依托良好生态资源,做靓“诗画田园、生态芦南”旅游品牌,使集体和村民有了稳定增收的致富源。
贾虎平说,我们创建了“党支部+合作社+企业”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先后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开发合作社、食品加工合作社,让村民每年按股分红,已累计向村民发放各类资源收益金和退休金2000多万元。引进项目管理公司,突出村集体主导作用,建立社企联营机制,统筹开发集体资源,投资1.1亿元建成云台山田园综合体一期工程,芦南人实现了不离土不离乡就能增收致富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