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队员进行实战演练。
防汛物资保障充足。
演练现场安装抽水设备。
■拍摄时间:6月14日■拍摄地点:应急物资仓库、蓝翔路演练现场■拍摄内容:迎战汛期筹备工作
14日上午9点,一夜未合眼的隋修彬出发赶往位于卧虎山水库供水所院内的应急物资仓库,再次检查物资储备、设备调试情况。作为市防汛应急指挥保障中心副主任,进入汛期以来,他和同事们开启了“白加黑”模式,雨情牵动着心情。
当天,济南日报记者跟随防汛应急指挥保障中心工作人员,走进物资仓库、参与现场演练——
南北有别 防汛物资依环境而备
“这是移动灯塔,缺少电力的险情现场可以提供应急照明”“这是防汛电缆,为发电机组无法到达的区域提供电力传输”“这是铅丝,可以在抢险中挂柳防浪、捆扎加固”……
卧虎山水库供水所院内的这处应急物资仓库内,各类物资有序摆放,且在显眼处分别设置了标识。橡皮艇、冲锋舟、救生衣、土工膜、编织袋……应急物资共有30余个大类、70余个品种,储备物资价值900余万元。近800平方米的仓库内还设有恒温室,可以更好地保存橡胶、塑料等材质的物资,“冲锋舟、橡皮艇配备了7台雅马哈发动机,这在应急抢险中是最先进的!”
隋修彬介绍,这处物资仓库2009年建成,距离卧虎山、锦绣川水库平均车程仅15分钟。“济南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山区水库非常集中,一旦发生险情,防止水库外泄造成的险情是最为关键的。”隋修彬说,冲锋舟、照明设备及用于装入沙石截停水流的编织袋等,都是为南部山区防汛“量身定做”。
在济南北部,防止城市内涝是防汛的重头戏。天桥区黄冈路有一处应急物资仓库,待命的都是“大家伙”——不同规格的应急排涝车停在院内,最“给力”的一台每小时排水量达到4000立方米,还有灵活轻巧的皮卡式小型排水车,便于在市区内低洼处、桥梁下进行紧急排水、救援。
“进入汛期以来,我们已经对防汛物资进行了3次检查,确保设备维持最佳状态,关键时刻拉出来就能用得上!”隋修彬说。
全天值守 全市53支救援队待命
“蓝翔路一处桥下发生险情,听我口令,立刻出发!”
14日下午,黄河路桥应急抢险队队长张兆生一声令下,队员们立刻冲上应急排涝车,向目的地出发。“险情”发生地点是一处河沟,队员们有序冲下车辆,迅速从车辆后箱左、右、后侧展开行动:有人搬出水带在路面上铺开,有人调试车辆抽水系统参数,有人用绳子加固设备,有人冲到河面旁观察水情……此时,他们的头顶是乌云散去后毒辣的烈日,一次次演习只为险情真正发生时不耽误一分一秒。
“我们共有20名抢险队员,进入汛期以来就开启了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观察天气、接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张兆生说,队伍自2012年成立以来,主要保障市区内的应急抢险任务,也曾多次支援外地,帮助当地顺利度过汛期。
市区内哪些地方最易发生险情?张兆生介绍,低洼路段或公路、铁路桥下,以及各处桥梁,是内涝的主要防范区。“别看是市区,对于抢险队员来说也存在极大危险性。”张兆生回忆起8年的抢险工作经历,涉水救援时因水面高涨、不清楚脚下地势,基本处于边摸索边前进的状态。“不出任务的时候,我们就组织训练、演习,一遍遍熟悉设备、练习水面作业技巧,时刻准备着!”
黄河路桥应急抢险队是济南市应急队伍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市、区县各级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共有53支,人数共计4289人。其中,市级防汛抢险救援队伍8支,人数863人;区县防汛抢险救援队伍45支,人数3426人。
未雨绸缪 4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内,同样迎来了一年中最紧张的时期——
“13日的那场雨让我们心揪了起来,眼睛紧盯着指挥部里的大屏幕,观察各个水库、桥梁、易积水路段的情况。好在前期未雨绸缪,平稳度过了!”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是全国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多年平均降雨量670毫米,汛期降水频繁且具有突发性强、产生径流快、降水时间集中、可预报性差等特点。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和省气候中心预测意见,结合我市汛期气候特点,预计2022年夏季全市平均降水量为520至560毫米,较常年偏多二至三成,气温较常年略偏高。
按照职责划分,济南市城乡水务局作为济南市政府工作部门承担全市水利工程、城市的防洪排涝抢险工作。为应对复杂的防汛形势,汛期来临前,济南市便组织各级防指和有关单位全面梳理了自查、行业检查情况,强化了应急演练、相关培训以及值班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并且完成了43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115项水毁工程修复。
“目前,济南市的应急物资储备共价值4200余万元,能应对一般洪水,我们也建立了完善的物资调配机制,市民可以放心!”隋修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