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校地融合工作座谈会暨驻济高校科技成果发布会日前举行,一批驻济高校科技成果集中签约转化或路演推介。济南市科技局创新搭建校地融合发展服务体系,助力当地企业和产业集群发展,为稳经济保民生贡献科技力量。
组织座谈会
听驻济高校代表献计策
创新活力更加澎湃。济南市累计安排3.85亿元经费,支持28所驻济高校院所、387个项目,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和合作热情。
服务机制更具特色。依托济南科技金融大厦和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先后为30家驻济高校院所提供成果转化服务,免费评估科技成果7266项,挂牌成交知识产权项目457宗,成交金额达36.05亿元。
转化模式更为高效。建立高校院所高价值成果库,为高校院所构建科技成果“挂牌+拍卖”交易模式,先后组织山东大学、省农科院等驻济高校院所开展成果拍卖会和推介活动,2021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473.48亿元,连续3年保持全省首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
……
5月31日,济南市科技局联合山东大学、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主办的驻济高校科技成果发布会上公布的济南校地融合发展数据让人惊喜。成绩固然可喜,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深入推动校地融合发展,让高校更多科技成果助力企业发展?
在发布会之后,济南市科技局专门组织召开了校地融合工作座谈会,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10家驻济高校代表对下一步促进校地融合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言献策。这些意见建议收集整理后,将成为科技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促进工作提升。
开专场发布会
让科技成果更精准地对接企业
“济南建设强省会,要更务实多创新,从本地区优势之处着眼做大做强产业。”一位与会代表对济南日报记者表示,济南具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应把这一优势发挥出来。比如在新兴产业发展上,要从自身产业底蕴和优势出发,进行选择性发展,不能盲目跟风、一拥而上,要在其他地区不具基础、尚未重视、还未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上全力出击。
当天的驻济高校科技成果发布会是一个专场,围绕晶体材料、器件与高端装备方向。“设置专场的目的是让高校的科技成果更精准地对接到相关企业。先做好材料,利用材料做成器件,再把器件用到装备上。五年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与器件方向在济南转化多项千万元以上的科技成果,在山东华光和山东德艾普等企业实现了市场应用。”山东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刘德宝表示。
会上,章丘区政府与山东大学共建中小企业创新园中试基地合作协议正式签署,山东大学—华药启创核医学分子影像研究院、山东大学—德升生物细胞治疗技术联合实验室、新型履带式顶推设备电液一体化研究项目等6项驻济高校成果转化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齐鲁工业大学新材料研究所分别推介了各自取得的重点研发成果;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部分专家学者对7项晶体材料领域重点科研成果进行了路演。
正如参会的一家企业代表说:“这样的形式可以常搞,可提高科技成果落地的速度。”
在晶体材料产业领域,山东大学拥有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宽禁带半导体产业研究院、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等高能级研发平台以及一流的创新人才及团队。作为济南市先进材料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济南晶体材料产业集聚了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山东)公司、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校地融合将助推济南晶体材料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集聚。
部门联手合作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济南拥有驻济高校52所、80万在校师生、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8家,在全国创新型城市中居第14位。基于这样的优势,济南市在校地融合发展上潜心做文章。
去年10月,济南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驻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市校融合发展战略的若干政策措施》,共20条,其中提到,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驻济高校高质量发展,20条措施每一条都是高含金量。
其中,在加快校地创新资源共享和成果转移转化部分,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探索采用“揭榜制”方式,支持驻济高校与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联合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承担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任务;驻济高校新建的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可分别获得最高100万元、50万元补助;中小微企业购买高校科技成果,经认定后,可获得不超过年度技术合同成交额3%的补助。
与此前不同的是,该政策措施由济南市科技局和市教育局联合制定。“部门联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还是第一次,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我们组织驻济高校科技成果发布会同样是对措施的落实。”市科技局科技合作处负责人刘全祥表示。
济南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提升成果转化“加速度”,深入推进济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建立完善“学校侧”与“企业侧”合作机制,建设“校区、园区、街区、社区”四区融合创新综合体。
济南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西武说:“深化校地融合发展,支持高校院所开展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是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我们组织活动的目标是搭建一个平台,把高校和企业的科技成果、团队、资本等产业化元素串联起来,在政策的助力下,在区县载体的支撑下,推动实现项目孵化落地。打造这样的服务体系,是科技部门应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