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
李德虎、吴伟峰、赵驰和韩延汝是济南市图书馆文化活动部的工作人员,也是一群“80后”“90后”。阅读推广这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好玩和有趣”的。
“行马!”“吃!”
济南市图书馆展厅内的一张圆桌前,4位年轻人正围成圆圈,玩着一款叫“打马”的桌游。“真好玩,我也想玩一局。”一旁看热闹的小朋友,忍不住也想加入他们。
了解了“打马”游戏的由来,就不难理解它为何会吸引年轻人和小朋友。据说,在宋朝,这是一种十分流行的市井游戏,就连“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也是它的“粉丝”。市图书馆的珍藏古籍《马戏图谱》中就生动记录了李清照对这一游戏的喜爱。她曾写道:“打马”是“博弈之上流,乃闺中之雅戏。”
工作人员演示“打马”游戏。
镇馆古籍里藏着“爆款”游戏
“打马”游戏是如何从千年前的宋朝穿越到现代的?一切还要从这4位年轻人说起。
李德虎、吴伟峰、赵驰和韩延汝的工作是策划和组织活动,用更具创意性的方式为市民推广阅读。
“现在各地阅读推广的形式都越来越新颖,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绞尽脑汁,去想一些‘奇招’,想办法让大家走进图书馆,爱上阅读。”文化活动部主任李德虎坦言,有的时候灵感的出现往往在一瞬间,团队人员一旦萌生了新创意,大家就会赶快聚在一起商量讨论可行性。
前不久,市图书馆梳理了“十大镇馆之宝”典藏,其中有一卷清朝光绪年间出版的《马戏图谱》。书中对“打马”游戏的记载吸引了赵驰:“咱们要不要试试还原下这个游戏?”
关于游戏,之前他们曾经尝试将宋朝历史故事改编制作成年轻人喜欢的“剧本杀”,在读者中反响也不错。但还原桌游游戏,这还是头一回。
《马戏图谱》。
原来你是这样的李清照
想法一旦出现,大家马上开始行动。他们先是从图书馆资源库中查找资料,又去网上搜索,发现有关“打马”游戏的史料少之又少,基本都集中在这本《马戏图谱》中了。然而该古籍全部是繁体字,且没有标点符号断句,晦涩难懂的古文一时间难倒了大家。
为此,他们求助图书馆古籍部的同事,又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对古代游戏有研究的高校老师。团队成员韩延汝是古典文献系研究生毕业,联系专家学者、查找历史资料和解读文献的工作主要由她来做。
“读懂了这些文献,你会发现宋朝人真的很会玩,而且玩得很雅。”韩延汝翻开《马戏图谱》,其中一条游戏规则写道:“不从众议喧闹者罚贴十张”。“意思是,不遵守规则和大声喧哗的人是要罚十个筹码的。”
“我在上初中之前,一直以为李清照身为‘婉约派’,一定是深藏闺阁的传统女性。但后来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后发现,她不仅有才情,而且活得恣意洒脱;不仅喜欢写诗词,还喜欢喝酒、玩游戏!”韩延汝说,通过古籍仿佛真正看到了李清照的生活状态。
“对,李清照称‘打马’为‘闺中雅戏’,可能那个时候的小姐姐们就喜欢晚上喝点小酒,围在一起玩这个游戏。可能也是在这样的状态下,第二天写出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样的词句吧。”赵驰笑着说。“对,就差发个朋友圈了!”“哈哈……”
经过简化后的棋谱。
穿越时空还原古人生活图景
尽管历史文献中有关“打马”游戏的规则读懂了,但真正还原它还是有很大难度。“原版游戏规则非常复杂,2到4个人来玩,每个人有20个棋子,仅马匹的品种就有50多个。”考虑到现代人的接受度,大家决定将游戏规则简化。
“其实它整体很类似于现代的飞行棋。经过我们简化后,游戏人数2到4人,每人手中10匹马,通过投掷三个骰子,依次选择下马或者行马,最终让自己的10匹马从起点走到终点,先行全部抵达终点的为获胜者。”赵驰一边与吴伟峰玩着游戏,一边介绍规则。在此之前,他们多次调整,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打马游戏1.0版本”。
这款游戏第一次亮相,是在前不久的“二安”文化旅游节上,四位小伙伴现场摆起游戏桌,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和小朋友“试玩”。这也让团队成员们有信心进一步完善游戏,升级到今后的“2.0版”“3.0版”……“我们还打算将这个游戏设计成真人版,以人为棋子,使参与互动性更强。”李德虎说。
随着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古人的很多生活细节呈现在我们面前。除了“打马”游戏,我们还看到有美食家复刻南宋名菜“蟹酿橙”,有化妆师还原洛神的“白妆青黛眉”。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古人那极富烟火气的生活图景,也让传统文化入眼更入心。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王飞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