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14日讯(记者 冯瑜)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今年1-6月,全市10个国控断面水质100%达标,好三类水体比例达到90%,超过省定好三类水体比例目标20%,国控断面水质指数位居全省第一。
2022年1-6月,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其中化学需氧量指标浓度较“十三五”元年改善50.7%、氨氮指标浓度改善87.4%,再创历史纪录。“济南市小清河水质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环保督察以督促改典型案例。
我市建立了“全流域”水污染考核监管机制,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水质考核为抓手,严控水污染源头,全力保障断面水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定期考核,奖优罚劣,精准分析研判全市水环境状况,建立并完善《济南市水环境质量改善考核细则》,扩大市控考核断面基数,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将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改善指标纳入区县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
建立“在线监控,追踪溯源,立即整改”快速反应闭环机制。为充分发挥科技监管优势,将水质在线“国标站+微站”全域监控系统与环保网格员加密巡查机制有机结合,利用81个水质监测“哨兵”,实时监控济南市水环境质量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闭环解决。
建立每日河流巡查“一线工作”机制,狠抓问题整治,坚持沿河巡查常态化,采用不定期抽查、交叉检查、夜间排查等手段,加强污染源环境监管,摸排潜在风险源,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今年以来,每日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大排查,累计出动1500余人次进行拉网式检查,有效消除了水环境污染隐患。
建立部门联合“多力合一”共赢机制。市生态环境局打通部门职责壁垒,不断加强水污染治理部门联动。市、县两级生态环境、水务部门联合召开水污染形势分析会,深入研判问题,探源究底,寻求治污对策。联合市检察院开展小清河济南段环境保护及清违整治专项行动,对部分环境污染问题提起公益诉讼,着力解决影响河流水质的沉疴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