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泉城·理上网来】济南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基本思路和策略建议

2022-07-27 09:03:4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齐 峰

责任编辑:鞠月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济南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更好把握乡村形态快速演变的阶段性特点,找准自身短板弱项,精准发力,科学推进。

  一、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基本思路

  1.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和组织责任,落实党政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要求,特别是县乡党委书记要发挥关键作用,明确市县党政领导工作任务分解到基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层层落实推进乡村建设。

  2.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乡村建设事关农民切身利益,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需要,为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创造条件,提高农民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让农民真正承担起主体责任,心甘情愿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激活乡村建设内生动力。

  3.坚持系统思维和整体发展理念。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必须立足当地实际,以系统观念统筹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在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等领域全面推进,实现乡村整体进步。

  二、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战略重点

  1.科学编制实施村庄规划,建设特色乡村。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根据乡村发展演变趋势,合理确定村庄分类布局和规模,因村施策,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提升规划约束力、科学性和前瞻性。二是坚持全域规划理念。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村庄建设。三是加强村庄风貌引导。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乡村特色风貌,不搞千村一面,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2.全面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设宜业乡村。一方面,加快补齐农村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短板。持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公路提质升级工程,重点打通行政村以下通村(组)路和村内主干道以及附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这“三类路”;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加速农村新基建建设。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加速千兆光纤网络、5G、物联网等新基建向农村覆盖延伸,打通新基建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3.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幸福乡村。一是加快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农村公共服务网络体系。提高财政对乡村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养老等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向乡村社区基层“下沉”。二是突出加强乡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施强镇筑基教育工程,提高农村普惠幼儿园覆盖率,深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乡镇驻地教育水平;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推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档升级;支持乡村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化文化场馆,让乡村居民就近享受先进的文化服务;实施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互助型养老服务。

  4.全面提升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生态乡村。一是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加大对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荒山、滩涂、林地等治理力度,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二是打造与全面小康相匹配的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施垃圾分类;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解决好乡村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净化问题;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

  5.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富裕乡村。一是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彰显泉城特色的农业品牌,布局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走产业多元化、产品优质化发展路子。二是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和生态环境,加快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特色手造、乡村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6.强化文化赋能,建设文明乡村。一是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持久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农村农业生产各方面。二是创新发展乡村优秀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乡村文化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发挥成风化人、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打造新时代乡村精神家园。三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政府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建设乡村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发展乡村文艺团体,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积极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业,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策略建议

  1.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有效机制。二是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支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工坊等适度规模经营,引进工商资本发展乡村产业,提高村集体和农民收入。

  2.构建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大格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推动乡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要搭建有形之手。政府是乡村建设的主导力量和投入主体,各区县成立乡村建设行动协调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做好乡村建设规划的组织实施。二要用好无形之手。政府要制定支持企业参与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三要拓展社会之手。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乡村建设的途径,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乡村建设。

  3.健全完善乡村建设多元投入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公共预算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工作,设立乡村建设重大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创新财政支农方式,确保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二是健全金融支农政策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金融、保险、期货、再保险等政策工具的重要作用,更多利用金融特别是中长期信贷资金,健全乡村建设资金保障体系。三是运用市场化力量参与乡村建设。政府可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建设基金,出台工商资本投资乡村建设优惠政策,建立工商资本下乡优先扶持目录和负面清单制度,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乡村建设项目。

  4.着力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大力培育乡土人才。积极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经理人、农村实用型人才及乡村党员干部等教育培训,加快形成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群体。二是创新农村育才引才用才留才机制。制定吸引高素质人才下乡、人才返乡留乡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实施“人才回引计划”,盘活乡村人才资源,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创客活乡,创造群贤毕至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加强乡村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内培外引”双向发力,引导推动干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培育选拔一批政治站位高、勇于担当、知农爱农的年轻后备干部充实到乡村基层组织,把优秀领导干部配备到乡村建设各个领域,为推进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作者系济南社科院科研部部长、副研究员,本文系2021年度济南市社科规划课题《济南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路径和策略研究》JNSK21B0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齐 峰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