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31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落下帷幕,山东代表队共获6金9银,其中,历城二中学子斩获4金2银,奖牌数量居全省首位。历城二中金牌获得者廖一岩、赵昱淏进入国家集训队,并获得清华、北大保送资格。
奥赛不仅仅是一块奖牌
在采访中,斩获奖牌的学生们告诉记者,他们对生物的兴趣一般都是从初三时开始接触生物这门科学、接触生物竞赛开始的。“生物这门学科像一个大观园,你不断深入,一会儿遇见一翼‘亭子’,一会儿遇见一座‘假山’,你会不断看到这个大观园里的风景。”学生们这么描述这门学科的魅力,他们有人从“光合作用”实验开始爱上生物,有人则是从细胞的进化中得到关于生命的领悟,从而喜欢上这门学科。
兴趣是接触生物竞赛的第一步,在“起跑”时也有很多学生站上了起跑线,比如一位学生提到:“班上一开始报名学习生物竞赛的同学有20多个,后来进入省队、获得奖牌的就屈指可数了。”
这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与心态都是一种磨练。历城二中副校长岳善华也总结了获取奖牌的学生的共同特点:首先是对竞赛学习的专注性,比如廖一岩,他对待生物和生物竞赛就很纯粹,“专注于学习、比赛和这门学科的自我提升。”再者就是目标很明确,能够坚持下来;此外就是这些学生的主动性非常强,他们会主动与老师沟通、与同学交流,也就是说,他们能明白从中自己能收获什么又该付出何样的努力。赵昱淏的班主任老师回忆起了这样一个细节:早上6点跑步,其他学生到了操场可能在等待着老师安排,但赵昱淏可能在6点之前就到了,他会主动跑步:“他知道运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另外,也是在脑力高度消耗下的一种放松方式。”
这也是为何选手们在谈及整个竞赛过程后说出“奥赛不仅仅是一块奖牌”的原因。
学霸们会学也会玩
高手较量,每个学霸的“招”不一样。
赵昱淏的感触是“思考”很重要,当遇到自己弄不懂的问题时,一是要记下来,另外要把这个问题弄懂、反思融会贯通。这其中,“问”很重要,去问自己的老师,去与自己的同学交流,吸取别人看待问题的方法与思维,再结合自己的特点思考,就会提升。同时,赵昱淏认为,考试时长比较长,临场心态也很重要,比如,有的同学就是因为在首场发挥不好,考完一场跟其他人交流时心态下滑,对此,赵昱淏的经验是,在每场考试时,考完不再讨论上一场的得失,准备积极心态为一下场做好准备。
在历城二中的获奖学子中,李桓宇摘取金牌,他也是唯一一位高一就摘金的学生。从初三开始接触生物竞赛,到参加国赛,李桓宇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在比别人要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李桓宇的方法是高效的时间管理,他会每天在上午、下午、晚上各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高效学习,同时,“脑图”也是李桓宇的独属能力:生物竞赛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需要系统归纳,李桓宇会把一些记忆点、难点在脑中形成一张图,在复习时在脑中不断过这些图,抓住核心与重点。同样摘金的刘祯起则是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忆。
学霸们不但在学科知识上达到自己的高度,也爱好广泛,有自己的放松方式,廖一岩喜欢说唱,李桓宇钢琴达到9级……
竞赛的意义不止于一枚奖牌,学生们对于生物的探索也刚因这场生物国赛而起步。摘取银牌的李泽城希望再通过一年的努力,考入理想大学、未来成为一名中科院研究员,研究病毒有关知识,攻克新冠、艾滋病等病毒;同样摘银的田凯文则希望未来能去北京大学深造,看到生物这门学科更旖旎的风景。
(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赵世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