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你长啥样?”
“我的身高是14岁男生的标准身高,所以,你可以喊我‘14岁’的樵夫叔叔。”
绿色邮筒上映出秋日的阳光,一封盖有北洋大戏院、津浦铁路济南站旧址等济南特色“风景纪念章”的信件,即将跨越千山万水——樵夫又来寄信了。时至今日,他已经与来自多个省市的中小学生进行了1265天的书信往来,寄出书信5800封,收到信件4862封。
“樵夫”本名韩敏,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济南一位“80后”创业者。在他的书信中,记录着因疾病失去双手却依然努力生活的励志青年故事、书写了对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的感悟,还珍藏着一个跨越时光的约定……
先锋档案
樵夫,本名韩敏,曾经的人民教师,如今的创业者。2019年起,他开始和全国各地的青少年书信往来。其中,有残疾人、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
1265天的通信中,他将所见所闻、困境感悟写进信里,让全国各地的孩子们在了解济南的同时,也勇敢讲述自己的故事。曾经的“追光少年”,立志用余生光阴,以书信为媒,向孩子们传递一个共产党员的温暖。
一个最想成为的角色
闹市街头,失去双手的中年男子用牙齿咬着毛笔,书写“宁静致远”四个大字。
“这是我在街头看到的一幕,并让他给你写了一幅字: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樵夫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书信,邮寄给了17岁的聋哑少女小雨(化名)。
小雨因身体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却与樵夫有着说不完的话。
“虽然樵夫的身高永远定格在了14岁,但他通过读书和坚持,不断地积累,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努力成就了精神上的‘巨人’。”小雨留言告诉济南日报记者,在书信往来中,樵夫也讲述了他内心深处的缺憾,用亲身经历鼓舞自己,让她很是佩服。
“我是想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可以通过十足的努力,做到完美跨越。”樵夫表示。
几年书信来往,小雨在信中的称谓,从樵夫叔叔变成了樵夫。樵夫告诉记者:“孩子已经把我当成了朋友,这也是我最想成为的角色。
一封“红色家书”
在近期的回信中,樵夫提到了烈士陈觉1928年给爱妻写的一封“红色家书”。
“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也不觉泪流……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死又何憾!”
樵夫告诉济南日报记者,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共产党员,他深深领悟到革命烈士以身许国的民族大义。
“近几年,我逐渐养成了手抄‘红色家书’的习惯,也将自己的感悟,连同一份份手抄的家书一起,放进信封,让千里之外的孩子们也能读懂‘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的矢志不移。”
樵夫勉励孩子们从一封封“红色家书”里领悟共产党员的勇敢和坚毅,同时,也希望孩子们深思人世间的“离开”。他说:“我想告诉孩子们,如果哪天樵夫不再给你们回信,那定是在另外一个世界陪伴你们左右。”
一份简单又长情的陪伴
“为什么要坚持和孩子们通信?我觉得是一种信念和陪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每一通信件往来,樵夫都能讲述出一段动人的“追光”故事。
“这是一位泰安的小笔友,他通过3页信纸,倾诉了因为备战高考未能送父亲最后一程的悲痛;这是一位深圳的小伙伴,跟我吐露了自己勇敢追梦的艰辛。”樵夫说。这个孩子在信件中描绘了“中国,一点都不能少”;那个佛山的小笔友,在地图上标注了“佛山、济南”……“14岁”的樵夫叔叔,是孩子们“零距离”的陪伴者。
樵夫的办公桌上,放着五颜六色的水彩笔。他习惯用五彩斑斓的笔给孩子们写信,细微之处,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学着用孩子们的小心思传递正能量,不管身处何种困境,都要心向阳光。”
一幅中国地图的愿景
“樵夫,我用36张信封拼在一起,手绘了一幅中国地图。每邮寄一封信,你都能收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冰山一角’!你猜猜,你手上拿着的图案是哪里?”
“寄信人叫邱恩慧,来自长沙。”樵夫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宝箱”。里面收集着来自全国各地孩子们的来信和照片,没有一丝灰尘。“孩子们内心的使命感,体现在一些天马行空的小心思里。”
“孩子们是祖国的希望,更是未来。我们相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将所有的书信拼在一起,组成一幅中国地图,向祖国献礼。”樵夫感慨道,到2049年,有书信来往的孩子们,最大的也要40岁了。
对话樵夫
做中国的“汉修先生”
记者:给信件那头的孩子们说一句话吧?
樵夫: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而是有你在,我才有了最好的时光!
记者:近4年的书信来往,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樵夫:成长。
有本书叫《亲爱的汉修先生》。书中的小主人公鲍雷伊在小学2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与他联系。鲍雷伊表达了对父母离异的无助、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数年的书信往来,鲍雷伊不但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还坚定了要成为一名作家的决心。
希望将来的某一天,我也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汉修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