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亮丽的底色,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大事。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既要有大刀阔斧的锐意,更需有细微之处的温度。
初秋时节,在各区县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攻坚行动的大画卷中,记者记录下一些细小点滴。
初秋时节的济阳,风景如画,处处彰显生机。(张群摄)
在这里
路见本色可“席地而坐”
一扇门、一家店、一条街,都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济阳区创新举措、积极探索更多符合实际情况、有效管用的办法,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挂牌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鼓励!”近日,济阳街道雅居园社区、康瑞社区、城里社区、银山社区为第二批“门前五包”星级商铺挂牌。各商铺负责人纷纷表示,将持续落实优化“门前五包”,共同打造高品质街区。
据悉,为充分调动商铺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济阳区启动了“门前五包”签约挂牌制度,各社区结合第三方工单、日常巡查、随机抽查等日常考评结果,对辖区内临街单位“门前五包”责任制落实情况开展星级评定,以优促创、以点带面、典型引路,让标杆典型成为文明引领者。
干净的路面有助于提升城市颜值、扮靓城市形象、凸显城市内涵。对此,济阳区城市管理局实施道路保洁“延伸”服务,从主次干道到人行道、辅道,再到墙根、楼根和商户门前,落实精细化作业标准,保洁员清理、捡拾各路段背街小巷、绿化带内杂草、烟蒂以及白色垃圾,突击清理人行道、辅道杂草、青苔和尘土,重点实施机械化保洁,城市主次干道逐渐由“路见本色”达到“席地而坐”标准。
公厕虽小,却与广大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济阳区城市管理局在提高公厕的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便民服务上想办法,实行“一客一保洁”,确保无污渍、烟蒂、废纸垃圾。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协助老、幼及行动不便者如厕。实行“随坏随修”制度,保证公厕各类设施完好,努力打造温馨的如厕环境。
当前,济阳区上下正汇聚磅礴力量,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转变作风、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新局面。
(本报记者:张群 通讯员:梁越)
历下区趵突泉街道青年东路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创城入户问卷调查。(李冬阳摄)
在这里
居民安心过冬有保障
如今,走进历下区趵突泉街道青年东路社区5号院,可以看到,进门的路面被挖开一部分。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5号院建设时间长,居民较多,管道使用多年出现老化生锈现象,为了让居民安心过冬,居委会联系辖区物业,共同将管道翻修,确保居民可以安心过冬。
听见居民声音,解决居民诉求,趵突泉街道的创城工作不仅有温度,有解决问题的速度,更有让人安心的力度。青年东路社区居委会在入户期间,经常听居民提到“管道老旧”“最好换换”等话题。于是,社区联系“红领物业”,召集工作队,集中修整、替换暖气管道,目前工程进度已经过半。
小到广告纸片清理,大到路面整修、管道改换,趵突泉街道按下创城“加速键”,离不开大家的努力。“我们按照分组,去自己的辖区,入户、打扫卫生,把整个工作往前提。”连日来,趵突泉街道各科室、各个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党员群众志愿者,还有“双报到”单位的志愿者们,大家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将隐藏在角落的纸屑等垃圾一扫而光,遇到居民反映问题,他们都认真记在小本本上,社区工作人员随后将工作汇总、归类,对症下药。
在上下齐心协力配合下,楼道焕然一新,街巷也变得整洁有序,曾经乱摆乱放的“共享单车”找到归宿,破旧掉色的广告牌也“崭新登场”。
(本报记者:李冬阳 通讯员:王 慧 周浩然)
在这里
有种幸福叫“15分钟生活圈”
“孩子们都搬到了高楼大厦里,我和老伴儿就愿意住在咱们小区。现在环境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方便,没事还能和老街坊们聊聊天、跳跳舞,别提多幸福了。”谈起如今的美好生活,槐荫区昆仑街社区74岁居民黄廷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早高峰时刻,步行8分钟就能到纬九路农贸市场买新鲜菜;走10分钟就能送孙女上幼儿园;再多走几分钟,顺路去社区门诊为母亲取药;睡过午觉,再约几位老街坊到楼下口袋健身广场活动一下筋骨……迈开腿,一次最多走15分钟路程,就能满足基本日常生活需求,这是居住在振兴街纬九路社区李阿姨每天的生活写照。
“纬九路社区15分钟生活圈涵盖了一个农贸市场、五所幼儿园和学校、三处社区门诊、一处社区文化中心、三处口袋广场、一家日间照料中心……要多方便有多方便,这个圈是以居民为圆心的。”纬九路社区书记华凤英介绍。
在南辛庄东街37号院,工人们正在开展一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我们现在做的是楼道内墙基层清理,之后再刷一遍腻子,另外一支队伍正在进行自来水和暖气施工。”在楼道内,施工人员向记者介绍。
老旧小区居住环境提升是市民最为关切的身边事,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块“硬骨头”。为此,槐荫区将“老旧小区提升改造行动”列入民生实事重点项目,主要对南辛庄东街、德兴、纬九路社区三个片区18栋居民楼4.9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实施道路整治、绿化提升、内墙粉刷,完善公共照明及监控设施,大幅提升小区人居环境。
针对停车难问题,昆仑街社区设立了“智能化停车系统”,对社区道路进行微循环规划;为解决居民上楼难问题,绿地新城社区推进电梯加装工作,对加装费用、设计理念、后续保修等进行现场答疑;为规范电瓶车充电,消除消防隐患,营市街街道开展了充电桩“无缝隙全覆盖”工程,确定安装50余个充电点位,缓解居民充电难的问题……一桩桩身边小事,一项项扎实举措,汇聚起了社区居民的幸福生活。
“对群众来说,身边的变化是引发他们幸福感的具体内容,如何更好地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槐荫区住建局局长陈建防介绍,“在工作中,我们追求以‘新’换‘心’,怎么改尊重群众意见,行不行听取群众反馈,不断巩固改造成果,让群众长久受益。”
(本报记者:张龙)
天桥区北村街道志愿者清理小区内杂物。(张素芬摄)
在这里
背街小巷开启“美颜模式”
背街小巷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连通着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天桥区北村街道重建于1987年“8·26”大水后,片区在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中逐渐黯淡,变成了典型的老旧小区。
今年,北村街道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契机,重拳出击,铁腕整治,整容美颜,实施“治脏换颜”“治乱优秩”“治差赋能”“治弱填智”四大工程,实现了居民从“有居”到“优居”的“安居梦”,社区治理也实现了从“乱”到“治”的新飞跃。
老旧小区最普遍的难题就是乱停车、乱搭建,居民停车圈地占地,飞线漫天飞舞,市容秩序差,居民矛盾多,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对此,街道下大力气攻坚居民违建,拆除违规搭建,清理住户充电飞线,施划停车位,配合区工信等相关部门线缆入地,大力宣传文明停车,安全用电等理念;“三班倒”加大对济泺路、师范路、缤纷五洲、山东通讯城、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等主要路段、商城周边、重要点位的巡查整治,治理占道和流动商贩,实现了由乱到治。
深化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垃圾分类宣教广场,以“绿动联盟”体制机制为文明生活赋能增效;“治裸补绿”,增补绿植,让居民能够“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更新楼道内消防及照明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由差到全。
完善党建引领智慧化网格管理平台,以“街道总网格-社区大网格-楼宇微网格”三级网格体系为依托,完善城市综合治理平台功能,集成录像、环卫、照明、道路、河道、管网等智慧管理系统,以“城市大脑”推动文明典范城市建设,实现管理服务由弱到强。
(本报记者:张素芬 通讯员: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