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画像丨既能讲诗词又能说英文——老街说泉人

2022-09-14 10:22:13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飞

责任编辑:王浩

  人物速写:

  孙宗莲,“老济南记忆馆”讲解员。身着“泉水蓝”工作装,孙宗莲引导游客们在曲水亭边一处泉畔驻足。随着她的讲解,游客也对眼前的这眼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围成一圈观察起来。

既能讲诗词又能说英文— 老街说泉人

  “就属济南的鱼和人最幸福,因为能‘泡’在泉水中。”在珍珠泉旁的溪亭泉畔,看着畅游在泉水中的鱼群,“老济南记忆馆”讲解员孙宗莲不禁感慨。

  在介绍这眼泉时,她还提到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看着眼前清澈见底、叮咚作响的泉水,游客也不免遐想到一代词人当年在溪亭泉畔游玩的画面。

既能讲诗词又能说英文— 老街说泉人

  古诗词里寻觅济南之美

  孙宗莲爱读书,也爱钻研济南文化。9月11日上午,她与一众书友志愿者一起,寻泉、读诗、讲故事,大家将诗词中的泉水故事又梳理了一次,刘氏泉、腾蛟泉、起凤泉……

  多年前,孙宗莲筹办了读书会,以书为媒介,在济南范围内结识了近500名书友。这两年退休后,她便开始照着古籍诗词里的记载,走街串巷寻找那些古人写过的地方。

  “除了府县志,中国古代很多文人的诗词中都曾提到过济南,其中描写的场景十分生动,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济南非常重要的渠道。”

既能讲诗词又能说英文— 老街说泉人

  加入“老济南记忆”志愿团队后,孙宗莲开始将自己整理的诗词加入到讲解词中,每到一个景点,她都会把当下的风貌和古人诗词相结合,用大白话讲述古人描绘的那种生活场景,让济南人文历史更加深入人心。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在趵突泉一侧,对照着泉畔的碑文石刻,孙宗莲向游客们讲起了赵孟頫的《趵突泉》。

  “在历代描写赞颂济南趵突泉的文学作品中,这首诗无疑是最为著名的经典作品之一。你仔细看他的描写,趵突泉从平地上喷涌而出,泉头仿佛形成了一把白玉壶,生动地勾勒出了泉水奔涌的视觉感受。泉水蒸腾的雾气、涌动的声音,在诗中仿佛就能听到。”

既能讲诗词又能说英文— 老街说泉人

  老街巷里挖掘济南故事

  “我们虽然与古人不处在一个时代,但通过诗词,我们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与古人曾经都站在同一个地方,看着同一眼泉。”对泉水文化如痴如醉的孙宗莲,除了爱读诗词,也经常走街串巷收集散落在泉水人家的故事。

  30年前张大爷在泉畔种下的棕榈树如今已经高耸入云;83岁的许奶奶在王府池子边过着最惬意的生活……

  跟着孙宗莲逛老街,总会有新发现。曲水亭街南侧往西的一个小胡同里,济南日报记者跟着孙宗莲拐了几个弯,竟然发现一处颇为隐蔽的泉水。“一般人可不知道这个地方。你看这水,多好!”记者也像孙宗莲一样俯身撩拨着泉水,泉水和迎面吹来的微风,给依然炎热的仲秋带来了一丝清凉。身处这一藏在老街里的秘境,听着叮咚的泉水声,不由感叹:“嗯,生活在泉城,真的很幸福!”

  从胡同里拐出来,一路上遇到了很多这里的老住户,83岁的许奶奶给孙宗莲讲起了她的故事:“我20岁嫁到这里,当时来一看,哎呀!这么好的一片水!俺娘家那儿可没有。”20世纪50年代,她嫁到芙蓉街,与张家小伙子喜结连理。她融入了这泉畔生活,如今晚年也因坐拥这片水而幸福满满。

  许奶奶的讲述,都被孙宗莲悄悄记录在小本子上。

既能讲诗词又能说英文— 老街说泉人

  从容自信展示济南形象

  “你看,这座起凤桥建于康熙五年。王府池子里的水流经这里,再到刘氏泉与珍珠泉的泉水交汇。”“这就是刘氏泉,不同于其他泉往上冒,它是一个‘壁泉’,也就是说泉水是从石壁上涌出来的。”“这条街叫马市街,古时候文武百官来府学文庙,文官下轿子、武官下马,都停放在这儿,相当于古代的‘停车场’!”

  一路上,听孙宗莲讲到了很多有关泉水、地名的故事。“以前我在县西巷工作,每天下班后一定要来这里转一圈!”2012年,很多人热衷于“出去”购置新房,但孙宗莲一家却选择从老城区买房。退休后,她第一时间加入志愿讲解的队伍,要把济南的美好分享给更多人。在孙宗莲眼中,人杰地灵的老城藏着数不清的泉水故事,住在这里是幸福的,挖掘和讲述故事也是幸福的。

  这些年,她学英语、练讲解,为的是应对不同的讲解场合。对外地游客,她喜欢讲人文历史;对青少年儿童,她喜欢讲红色故事;对外国游客,她能用英文介绍济南的自然风光。

  “很多济南故事如果没人去整理、去讲述,就会面临断代。”不只孙宗莲,在济南的老城区,活跃着一支由“老济南”组成的讲解队伍。他们自信地走上街头、面对游客和镜头,大方地讲述泉水故事,展示济南形象。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作者:王飞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