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神奇手”打造城市“奇妙夜”——夜间美术馆

2022-09-15 07:26:3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飞 卢宇辰

责任编辑:颜甲

一双“神奇手”打造城市“奇妙夜”——夜间美术馆

  人物速写

  王国瑜,43岁,策展人。

  展馆内,一件件展示品用渔线悬挂 在 半 空中。王国瑜搬来椅子,在同事的帮助下站在高处,精心调整着展品的角度,直到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晚风吹来一丝清凉。

  在济南CCPARK创意港8楼,三三两两的年轻人走进一处小型美术馆。对他们来说,逛美术馆,是夜间文化娱乐的一种新选择。

  这家号称“济南首个”的夜间美术馆,几天前刚刚开展,集结了8位艺术家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开放时间为17:30-21:30,与“正统”的美术馆刚好打了一个“时间差”。

  为什么选择在夜间展览?策展人王国瑜说:“让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平时也能享受艺术生活。”

一双“神奇手”打造城市“奇妙夜”——夜间美术馆

“夜间美术馆”吸引市民参观。

  “画作命名权”交给观众

  在入口处,观众会领到一支记号笔。有人好奇地问工作人员笔的用途,对方神秘兮兮地回答:“进去后你就知道了。”

  原来,在展示陈列区的画作一旁,王国瑜都设置了一块空白的展板。在这里,观众享有“画作命名权”,可以任意为每一幅作品命名。

  一位年轻的妈妈牵着女儿的手,静静地站在一幅画着大树的作品前,小女孩歪头边看边思考着,许久才拿起手中的笔,在一旁的空白处留下笨拙可爱的字迹。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观众更加用心地去观察作品和思考作品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当然,每位观众自身的知识结构不同,他们对同一幅作品也会有着不同的感受。所以你才会在展板上看到大家给作品起了各种各样的名字。”

  王国瑜坦言,这样的设计更多的是为了增加观众与艺术品的互动感。在很多人看来,艺术是“阳春白雪”一样的存在,去逛美术馆,也是走马观花一般,缺少深入的思考。作品与人之间,总像是隔着一层玻璃一样。

  “让作品从墙上‘走下来’,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让观众体会到,艺术作品也可以是好玩的。”王国瑜要打造的,是一个“接地气”的美术馆。

一双“神奇手”打造城市“奇妙夜”——夜间美术馆

展馆一角

  让艺术品“走”下墙

  不止“画作命名权”,王国瑜还创意性地将美术作品与声音作品结合,通过多维度来帮助观众理解作品含义,增加“沉浸式”体验感。

  比如,当观众步入其中一个区域时,悬挂在空中的红外线感应器就会启动发声装置。这几幅画作出自王国瑜之手,他以儿时记忆中农村的夏夜为创作题材,画面是大面积的冷灰色调,依稀的光线让画中的场景更显静谧。而与之相搭配的声音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处理的,更加烘托了画面所营造出的氛围感。

  “过去是一张画纸研究了几千年。但如今,我们的展示形式可以更多元,声、光、电,这些都可以去设计去使用。”以往,美术作品的展览只需要一面墙,但现在有了更多的创意展示空间。如何去利用,考验的是策展人的能力。

  当初接到这一策展工作时正值7月份。这千余平方米的空间是一个方正的“大盒子”。空间如何分割再组合,区域如何排列更合理,展示品怎样悬挂更具美感……要想让观众感受到“步步皆是景”,仅靠“满”是不行的,展示也要讲究节奏感。甚至连悬挂物品的渔线高低、疏密,每种材料的价格等细节,策展人都要考虑到。

一双“神奇手”打造城市“奇妙夜”——夜间美术馆

王国瑜(右)与同事调整展品。

  带来“不一样的夜”

  搬运材料、制作装置,甚至要爬到高处拉线、焊接,王国瑜的工作场景打破了我们之前对“策展人”的刻板印象:原来,策展不仅仅是只做策划。

  “策展是要先设想一个最终效果,然后想办法去实现它。而且相比于其他工作,策展的难题往往都是边操作、边发现、边解决的,”王国瑜说,策展人不仅仅是策划者,有时更像一个施工人员,很多装置的制作和安装都需要亲力亲为。

  其中一个展示品,外层是用碎牛皮拼接的,直径有2.6米宽。因为体积过大电梯放不下,王国瑜和同事们只能一点点从楼梯上把它“滚”上来。8层楼,几个人轮换着还足足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这个“大家伙”放进展厅。后来,参观者们为这个展品起了很多有趣的名字。

  用时两个月,王国瑜将这处千余平方米的地方打造成了一个能够为市民带来“沉浸式”体验的艺术空间。仅仅开展3天,他们就收到了很多观众留下的反馈。王国瑜说,他们会将这些反馈整理好,交给艺术家们,“大众的建议会给他们接下来的创作带来新启发。”

  近年来,济南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消费场所。对于济南人来说,下班后的夜间,寻一处小众美术馆,与艺术“对对话”,也是一段奇妙的体验。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王飞 卢宇辰)

作者:王飞 卢宇辰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