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先锋 |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村参与共致富 请看衙前村的——新农人战队

2022-09-19 07:17:31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孙慧娟 王刚 冯经伟

责任编辑:鞠月芹

  村里的“菌女团”学习摘菇技术,实现“家门口”就业。衙前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探索发展新路。

  小小菌菇,撑起衙前村的“致富伞”。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村参与共致富 请看衙前村的——新农人战队

  先锋档案

  衙前村通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积极探索“两包一干”新路子,通过党支部“包”产业发展前端和市场销售终端,村级合作社负责实施带着群众“干”,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产业振兴形成多元化道路,带动乡村破茧成蝶、实现嬗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

  清晨的平阴县东阿镇衙前村,鸟鸣啁啾。在仲秋暖阳里,焕发勃勃生机。15日,记者来到菌菇种植基地,村民正兴高采烈地采收朵朵菌菇。

  “这是白菇,那个叫花菇……摘下来就能吃,你尝尝!”村民焦德芬小心翼翼地将一朵浅灰色的菌菇摘下,送到了济南日报记者手中。“摘菇是细活,学问可大了去。”她是村里公认的利索人儿,“种了一辈子地,怎么也没想到,咱农民也能当‘专家’。”

  实际上,衙前村不光人变了,村也变了!

  “路窄坡多生活难,一穷二白人心散。”在原村“两委”班子成员姜传祥的记忆中,这是几十年前衙前村的真实写照,但近些年,随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成立,村里有了新气象。今天的故事,就从衙前村的“新”说起——

  返乡“新农人”发展新理念

  说到村里的新气象,当属吸引了更多返乡“新农人”,这也是村“两委”下大力气做的事。

  9日早上7点,32岁的衙前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副社长苏树盛坐在菌菇种植大棚外的板凳上,拍了拍手站起身,“来,开干!”

  几年前,苏树盛还在一家食品类企业工作。2018年,他返乡创业,将自己积累的丰富市场营销经验放在了合作社发展上。

  测定水分含量及PH值,控制好温度、湿度及光照通风……从菌菇种植技术“小白”成长为超会玩农业的“新农人”,苏树盛作为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立志要为衙前村打造一支“新战队”。“直到现在,我也是一步步摸着石头过河,这个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采访中,苏树盛向记者讲述了他初次接触菌菇产业时的“26小时”。

  那是菌菇第一次来衙前村的场景——

  “菌菇是有生命的,要给它喝水、保湿、变温、通风。它才会不断‘回应’我们,形成菇蕾。”衙前村外聘技术人员国世琨记得,当时,注水设备频繁出问题,菌棒湿度不能保证,大棚控温难度较大。“这对于衙前村的技术初学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我们要更换注水器、找适宜的管线。”苏树盛回忆道,凌晨3点多,他带着年轻的党员干部们动手制作注水工具。然后再反复试验,观察菌棒湿度。历经26个小时,才算是“刚入门”。

  “要把有想法有拼劲的年轻人拧成一股绳,让基层党员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为全身心投入村合作社的运营,苏树盛将自己的资源和理念融进了合作社未来的发展,“让更多‘新农人’懂技术学运营,知道‘农业工厂化’的现代化运营思路,发展订单式农业,做好产品延伸。”

  “未来,咱衙前村也有一支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生力军。”每当想到这里,苏树盛总是充满干劲。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村参与共致富 请看衙前村的——新农人战队

  “菌女团”撑起半边天

  “人手少,任务重,咱老姊妹儿一定要给力!”一大早,村“两委”班子成员、衙前村妇联主席刘传平,就来到了合作社的菌菇大棚。她告诉记者,“我们村妇女队伍组成的‘菌女团’,能撑起半边天。”

  说到这,有个人不得不提,“菌女团”带头人,65岁的村民代表张玉玲。“摘菇,讲究眼疾手快!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菇柄的基部,要精准。”张玉玲给10余名姐妹们讲述着摘菇技巧,算得上是半个技术专家。

  “如今,咱老百姓也跟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收入还比以前多了几倍。”张玉玲说,这“菌女团”可不是白叫的,个个是能手。她轻轻拿起一根菌棒提问,“修风,说说咋才算好菇?”

  站在一旁的“菌女团”成员马修风指着菌棒上的菇蕾说个不停。“我们的菇,追质不追产。市场也供不应求,工人平均每天都摘10多筐。”

  刘传平介绍,土地变股权,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如今,这一工作机制在衙前村被探索应用。为确保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范有序运行,村里正筹划组建产业项目开发、资金资源统筹、技术培训服务、运营管理服务等工作小组,负责调度和跟踪落实合作社发展情况,并组建妇女队伍学技术、管理,带动更多村民本村就业。

  “大家伙把心聚在一起,规范合作社各项事宜,实现‘党政线’和‘业务线’双线发力。”刘传平说。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村参与共致富 请看衙前村的——新农人战队

  支部建在产业上

  首批菌菇上市那天,来自德州、临沂、聊城收购香菇的客商挤满菌菇基地会议室,合作社收获了“第一桶金”。衙前村党支部书记苏本清特意穿上正装,迎接远道而来的商家。

  “激动的心情无法表达。合作社的发展关乎每一位村民,我得给大家伙一个交代。”苏本清表示,合作社投资300余万元、12户村民投资30万元入股,建了5个食用菌空调大棚,每个大棚每批可上架13000个菌棒,大棚全年生产,每年可上架10-12批。

  “5个棚年销售额292万元,可获得利润总额约40万元。”苏本清跟几个村民代表算起账。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进行产品深加工,不成问题!

  “我有信心创立衙前村村民自己的品牌。”苏本清说,村“两委”要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形式聚人心,握成“一个拳头”,实现从“自扫门前雪”到“全村参与共致富”的转变。

  未来,衙前村还要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上。

  “支部联建合作社,既能发挥党支部组织、管理群众的优势,保障群众的分红、务工收入,还能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盘活土地、技术、市场等各类资源。”苏本清表示,村里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又见夕阳,静谧的小村庄里,只有秋风掠过耳畔。55岁的丁庆莲要下班了,她说:“看着一朵朵开伞的菌菇,就像看到了希望。家里还种着6亩地,加上这块工钱,日子越来越好了。”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孙慧娟 王刚 冯经伟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