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创新“1+10+N”工作体系 按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快车键”

2022-09-19 09:51:48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鞠月芹
莱芜区创新“1+10+N”工作体系 按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快车键”

  群众在徐家河社区红色驿站看报乘凉。(刘然摄)

  今年以来,莱芜区以“为莱新新未来”党建品牌为引领,紧扣“强基础、聚合力、增动能”发展定位,创新“一个品牌+十项行动+多个平台载体”的“1+10+N”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快递、外卖、网约车、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基层治理,激发“新”活力、共享“新”阵地、发挥“新”力量,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为新业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聚焦组织覆盖实现同“新”互联

  “高金花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也是公司的一名流动党员,每一名流动党员就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如何把这些珍珠串起来,一直是我们新业态行业的一道难题。”在位于凤城街道的万顺叫车莱芜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殷允立对记者说。和高金花一样,其他新就业群体流动党员也迫切希望找到“家”。为此,莱芜区、凤城街道先后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发出“鼓励流动党员到就近城市社区报到”的号召,当天就有12名流动党员到凤城街道相关社区参加党员“亮身份、晒承诺、比作为”活动,并积极参加“我是一名党员”“共驻共建聚合力”等主题党日活动,持续为新就业群体注入“红色基因”。

  据了解,莱芜区以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先后成立快递、外卖、道路运输等行业党委,为快递物流、外卖送餐等新业态行业配强党建指导员、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等服务力量283人。实施入党积极分子专项培养计划,实行发展党员计划单列,注重将政治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符合条件的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关键岗位负责人和一线能手吸收到党组织。

  聚焦组织关怀搭建暖“新”空间在张家洼街道柳家店社区的红色驿站里,一位外卖小哥熟练地找到插座,给手机充上电,并接了杯水坐下休息。他告诉记者,在没有订单的时候,他经常来这里休息,他觉着红色驿站既方便又温馨,就像标语里写的,“每一站都是家”。这是莱芜区各个红色驿站的缩影,自启动红色驿站建设以来,莱芜区坚持“有功能、有特色、接地气”创建标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点、户外驿站等场所,整合服务资源,已在新就业群体集聚区建立“红色驿站”“小哥之家”“司机之家”等54家,每家日均服务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居民群众等20余人次,确保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工作者“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能喝水、累能歇脚”。

  同时,街道、社区建立常态化联系新就业群体制度,整合部门、园区、街道资源力量组建“暖心服务队”,开展“关爱基层网点、关爱一线员工、关爱弱势群体”等暖心活动。

  “红色垃圾桶放有害垃圾,蓝色垃圾桶放可回收物,绿色垃圾桶放厨余垃圾,灰色垃圾桶放其他垃圾……”在凤城街道胜利社区“四点半课堂”,志愿者张一卓正在给新就业群体子女特设班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据介绍,社区以“四点半课堂”为依托,构建了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新业态群体的工作纽带,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画出社区治理最大同心圆。

  像这样的特设班,在莱芜区还有3个。街道、社区在加强与新就业群体党建联建共建中,接收新就业群体子女参加社区“四点半课堂”、联谊、文体、义诊等活动,让新就业群体切实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

  聚焦组织服务推动贴“新”保障莱芜区依托司法、人社等部门,组织开展劳动权益保护讲座、培训,举行法律宣讲、心理咨询等公益活动,发布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热线,畅通劳动争议维权渠道,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保障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党委作用,对外卖、快递、电商等新业态企业开展摸底调研12次,建立一本“助企台账”;开展“每日一则温馨提示”等主题活动,进行安全普法、健康宣教、防护培训等,在微信群累计发送250余条温馨提示,提升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外卖电动车、快递末端服务车辆交通通行秩序和车辆管理,消除道路安全隐患,保障新就业群体出行安全。

  聚焦组织引领实施温“新”共建

  “你好,招募兼职网格员的招募令,我可以报名吗?我住在凤城街道,但是在张家洼片区送快递,招募令上写的民情收集、防疫服务啥的,我都能干。”自从张家洼街道向辖区发出社区兼职网格员招募令后,工作人员不断收到市民的咨询来电,纷纷表示想加入。该街道为填补治理“死角”与“盲区”,引导、培育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当好兼职网格员、基层治理生力军,在走街串巷的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社区精细化治理中来,这也是莱芜区完善社区治理,“全方位”服务群众、提升群众幸福感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莱芜区借助新就业群体网点覆盖面广、走街串巷的优势,延伸网格化治理触角,建立社区网格员与新就业群体“1+N”结对机制,发布兼职网格员招募令,现已有34名外卖员、快递员主动报名与社区网格员结对,加入到城市社区志愿服务中来。同时,通过开展“随手拍”公益活动,累计向社区反馈27条问题线索,结合大走访活动,当好“城市微管家”,在突发事件报告、社情民意传达、民生政策宣传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本报记者刘然 通讯员王宁)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