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15年,出色地完成了黄河滩区脱贫迁建、济钢产能调整、空天信息大学筹划、空天信息产业培育等一系列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任务。先后获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他就是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空天信息产业推进组(黄河滩区迁建推进组)副组长史晓楠。
史晓楠在2022年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主论坛现场
汽车是他的常用“办公室”
2007年,史晓楠以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的身份来到济南市槐荫区匡山街道工作,“当时正赶上创建首批国家级安全社区,我就主动要求负责组织创建工作。”史晓楠笑着回忆起当时作为“新人”工作时的艰辛,“街道辖区内共有8个村居、3个大型批发市场和近千家企业,为了对他们有全面的了解,我白天一有时间就往村里、小区里跑,晚上再回家记录走访情况。”史晓楠坚持实地考察,凭着一股子执着不服输的劲头,完成了组织交办的第一份任务,4个多月后辖区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成为国家级安全社区。
2017年6月8日,在济钢钢铁产线关停的前1个月,史晓楠接到了进驻济钢、指导关停工作的命令。“接到命令的那一刻,我深知要关停这样一家企业,需要面对的困难非同寻常。”史晓楠说,“但工作的需要就是战斗的命令,怎能容得片刻的犹豫和迟疑,我随即投入到工作组组建和进驻厂区的准备工作当中了。”为了尽快摸清和熟悉情况,史晓楠连夜制定了关停工作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了46项重点任务及完成时限。为了能随时随地掌握进度,史晓楠每天都要忙到凌晨才有机会合一会儿眼,为了节约来回上下班的两个多小时,他把汽车当成了移动办公室,吃住和工作都在里面……
史晓楠在国内首个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装配试验线项目现场
在黄河滩头攻坚克难
2017年,山东省黄河滩区的居民迁建规划获批,史晓楠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投身黄河滩区迁建工作中。
为解决迁建工程手续审批层次高、协调难度大、办理周期长的现实困难,史晓楠先后10余次到多个部门协调对接,并充分结合专家的意见提出了分批、融合的合理建议方案,极大地加速了护城堤、村台改造、撤离道路等工程的获批进度。
“滩区迁建工作最难做的还要数群众的思想工作。”史晓楠说,为了坚定滩区群众的搬迁信心,史晓楠查阅了大量迁建政策,整理成明白纸和宣传册,现场给滩区群众解惑答疑;为了让滩区群众长久“乐业”,史晓楠深入滩区、走村入户,牵头建立了村级劳务合作社和动态就业台账,并制定出台了促就业、保障搬迁生产生活、好事办好等政策文件,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就业和后续生产生活问题……
来回300多公里的路程,3年里,史晓楠隔几天就转一圈,风雨无阻。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33.9万滩区群众实现了期盼多年的“安居梦”。
史晓楠在平阴县东阿镇和苑社区调研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外迁安置项目
甘当产业引进的“店小二”
为全面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填补山东省空天信息产业领域空白,济南市、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及济钢等联手推进相关产业项目。而这背后,也满是史晓楠的身影。
史晓楠积极捕捉机遇、牵线搭桥,不回避困难,甘当产业引进的“店小二”。“我们仅用了28天,就促成了双方合作,共建济钢防务产业孵化平台并注册成立;在空天院没有安排人员到济南的情况下,仅用17天就完成齐鲁研究院的注册。”
从“老熟人”到“协调师”再到“店小二”,拥有19年党龄的史晓楠始终冲锋在基层一线,扮演一块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的“砖”。他常说“哪里工作难,哪里就该有我”,这句最质朴的话,也是他最真实的工作写照。 (本报记者 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