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提升城市软实力”泉城法治论坛举办 崇法善治 花开时节满城香

2022-09-30 10:14:5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责任编辑:卢卫美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提升城市软实力”泉城法治论坛举办 崇法善治 花开时节满城香

  泉城法治论坛举办。

  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法治手段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唤醒高质量发展“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生动场景的最佳途径。9月28日,由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主办,长清区委政法委、长清区法学会承办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提升城市软实力”泉城法治论坛在济南举办。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我市举办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提升城市软实力’为主题的泉城法治论坛,这是全市政法系统和法学法律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具体行动和有力举措。”论坛上,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吕涛表明了对我市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以法治引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我们相信,通过此次论坛的深入研讨,理论与实践互动,济南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和提升城市软实力方面一定会达成更多

  共识,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将充分学习借鉴论坛成果,以高质量法治和政法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吕涛对此次论坛充满期待。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提升城市软实力”泉城法治论坛举办 崇法善治 花开时节满城香

  论坛现场

  吕涛强调,要聚焦法制体系建设,营造完备优质、敬商聚商的制度环境。深入开展涉及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畅通市场主体参与涉营商环境立法渠道,使法规制度准确反映营商领域需求。要聚焦合法权益保护,营造公正高效、护商助商的司法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最大限度降低执法办案对市场主体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要聚焦市场主体需求,营造利企便民、亲商惠商的服务环境。深化政法领域“放管服”改革,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要聚焦市场秩序维护,营造公平竞争、重商扶商的市场环境。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严格规范执法司法,加强法治宣传引导,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要聚焦矛盾风险化解,营造安全稳定、安商稳商的社会环境。做好涉企安全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深入开展平安企业创建,加大企业及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力度,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论坛上,山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山东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谢桂山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保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为题作主旨报告,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问题作了系统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长清区委政法委代表作经验交流发言。来自济南市政法部门及律师界的9名优秀论文作者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山东政法学院副校长兼法学院院长窦衍瑞、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淑华、齐鲁工业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主任钱继磊分别进行点评发言。

  以硬核举措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高地”

  法治是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好坏的关键指标。当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设“六个现代化强省会”,加速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机遇叠加、资源汇聚、势头正劲,这对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全市政法机关坚决扛牢“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使命担当,凝心聚力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我市在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中列全国第9位,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连续两年列第1位,在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列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第1位,获评中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

  发展环境更加安全稳定。市公安局持续开展涉企案件“攻坚行动”,330起涉企案件全部侦破,挽回企业经济损失5.9亿元。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各类商事案件24141件,审结破产、强制清算案件89件,盘活不良资产1.9亿元,为小微企业执结拖欠款9.5亿元。市人民检察院扎实推进打击涉企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惩串通投标、强迫交易、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涉企犯罪。

  公平正义更加充分彰显。市司法局推动出台《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清理违反市场原则、妨碍生产要素流动、影响企业活力的规范性文件。开展涉企案件专项检查,排查案件5万余件,整改问题400余个,帮助3400余家企业解决困难,挽回经济损失6800万元。

  服务保障更加优质高效。深化政法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无证明城市”创建,取消330项证明事项,打造济南公安“e警通”、“检察护航”APP、24小时自助立案系统等服务品牌。开展“万警进万企”行动,组建1354个服务团队,对接服务1.2万余家企业,解决诉求100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4000余件。在全国率先推行行政处罚“四张清单”,提供近900项法治惠企红利,受益市场主体超2.5万家。

  市中级人民法院 营造“五个环境”以法治服务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全市法院机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司法职能,持续改进司法作风,忠实履行各项职责,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和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防风险护产权,营造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紧扣市场主体创业安全需求,着力强化刑事审判打击职能,不断强化产权司法保护,营造“亲”“清”政商关系,让企业家在济南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树规则强导向,营造创新开放的“发展环境”。出台司法服务保障“六个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20条意见。加大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着力打造知识产权保护优选地。

  促活力助脱困,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聚焦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建设,强化平等保护理念,主动服务保障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走访调研,开展涉小微企业、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强服务重体验,营造阳光便民的“服务环境”。扎实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诉讼服务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开辟涉企纠纷“绿色通道”,建立“24小时自助立案系统”,确保司法为民“不掉线”、诉讼服务“不打烊”。

  抓改革提质效,营造便捷高效的“解纷环境”。深入巩固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成果,强化简案速裁工作,速裁团队增至69个,实现“简案快审、类案专审、繁案精审”。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应用,实现办案“质”“效”同步提升。

  市人民检察院 做好“三个发力”助力宜居宜业宜商

  今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围绕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立足大局,提升境界,在强化服务营商环境使命担当上持续发力。设立起步区、自贸区2个检察工作站,与自贸区管委会会签法治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提升检察服务精准性、实效性。出台《济南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14项具体措施,构建常态化工作模式。深化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开通办理涉民企信访绿色通道。“检察护航”App综合检务服务平台,打通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最后一公里”,入选全国智慧检务十大创新案例。

  聚焦主责,强化监督,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持续发力。综合运用打击、保护、预防等检察监督职能,依法打击涉企刑事犯罪,有效维护了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涉民企案件专项监督,出台《涉民营经济犯罪适时介入侦查工作机制》。建成全省首家公益诉讼指挥中心,出台关于加强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的意见和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举报奖励办法。

  能动履职,锐意创新,在提供精准检察服务上持续发力。着力优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落实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三合一”检察监督机制,组建知识产权(自贸)检察办公室,创新实施“先行调解,合理赔偿”机制。依法推进企业合规试点改革,助力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微企业健康有序经营。设立金融检察服务中心,制发《济南市金融检察白皮书》,全力维护省会金融安全。

  市公安局 坚持“三个突出”全力安商护商惠商

  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牢牢咬定“安商护商惠商”目标,着力在净化治安秩序、落实保护执法、深化简政放权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打造安全稳定、公正公平、优质高效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聚势赋能。

  突出打击利剑,着力打造安全稳定的“营商环境”。秉持“经济发展到哪里,公安机关就服务保障到哪里”理念,深化金盾护企,连续两年开展涉企案件“攻坚行动”,强化“市县所一体化”打击机制,加强涉企及企业财务人员电诈案件侦办力度,发起维护食药环知安全“三年大会战”。

  突出规范执法,着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在道路交通、危爆物品、特行特业和大型活动等重点领域健全完善“1+3+6”全流程监管体系。持续开展“送法入企”行动,用好“网、微、端、屏”等宣传平台,推动全民普法用法。构建“零干扰”模式,打造谦抑审慎涉企执法模式,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突出精细治理,着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聚焦“群众满意”,深入推进“互联网+民生警务”,升级打造济南公安“e警通”微警务服务平台和40家“无人智慧警局”,积极推广“红旗窗口”“全科警长”“一窗通办”,实现15类170项高频公安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聚焦“企业受益”,开通“人才绿色通道”和“惠企绿色通道”,惠企服务更具温度。聚焦“基层减负”,打造“警事通”智能客服人机交互系统,24小时为群众在线答疑,实现“满意度提升”和“民警减负”双赢。

  市司法局 落实“四个强化”提升城市法治软实力

  近年来,市司法局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以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建设、中央法务区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为抓手,打造山东半岛、黄河流域、“一带一路”沿线法治新高地,推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提升了济南的城市承载力和法治软实力。

  强化立法保障,提升强省会建设制度环境软实力。坚持高质量推进立法工作,积极推动和配合出台《济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健全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强化依法行政,提升强省会建设政务环境软实力。推动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牵头实施政府部门制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工作指引》,持续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强化执法监督,提升强省会建设法治环境软实力。创新和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坚持包容审慎柔性执法,深入实施行政处罚“四张清单,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构建具有泉城辨识度和引领性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强化法律服务,提升强省会建设服务环境软实力。建设营商环境法治服务高地,制定出台“惠企业、保民生、促发展”十二条措施,为1000家企业免费“法治体检”,成立民营企业法治护航团,推行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代理机制”,打出惠企利民“组合拳”。公证机构参与在全国首次创新推出二手房“带押过户”登记新模式,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惠民生、稳经济的创新亮点。

  长清区委政法委 强化法治“硬功夫”打造营商“软环境”

  近年来,长清区政法系统、长清区法学会发挥法治“智囊团”作用,积极为长清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全力打造最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全面依法治区工作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尽智出力。发挥法学会“搭台唱戏”作用,利用长清区大学城高校资源优势,把优秀法律专家吸收到法学会中来,不断壮大法学会会员队伍,使法学会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加强法治服务实体化建设,全面规范区、街镇、村居三级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街镇法律服务站10个,村居法律服务室645个,实现了基层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探索法学会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今年以来,入驻法学会会员协助化解网格矛盾纠纷107件。

  聚焦特色、创新思路,为黄河法治文化培育增添活力。建成1条全长42公里,涵盖36处法治阵地、120余块法治文化展牌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治文化长廊。成立了西李村民主法治研究院,实现沿黄80个村“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全覆盖。与市委党校签订共建共研协议,推动黄河法治文化融合发展。

  立足职能、发挥优势,为驻区企业提质增效赋能助力。在提供法律服务援助方面,建成全省最大规模的“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健全完善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制度,建立企业矛盾纠纷“第三方”化解平台,妥善处理涉企矛盾纠纷。在健全措施强化保障方面,制定出台《长清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措施20条》。

  文/图本报记者 杨晨 通讯员 杨婷婷 张鹏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