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下午,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的手术室团队在4台急症手术后,又迎来一场生死时速的抢救。
“患者37周3天妊娠,阴道流血,怀疑胎盘早剥,正在B超室备皮准备,马上就到手术室,请做好准备!儿科大夫已呼叫!”急诊听班电话响起。16点30分,患者在主任医师吴向华、主管护师贾丽丽等门诊团队的护送下推进手术室,负责心电图室的医生推着心电监护仪跟随患者进入手术室交接区,迅速做了心电图。16点32分,患者进入手术间,巡回护士鲁春菊即刻开通两条静脉通路。16点42分,手术正式开始;16点43分,胎儿迅速娩出。“是个女娃娃!”主管护师范宁第一时间通知在场的所有人员。大家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胎盘早剥本就是命悬一线,从门诊到手术室至胎儿娩出总共不过13分钟。
众所周知,颈椎是一个不容有失的手术区域,成功与失败只有一线之隔。尤其是韧带骨化症,犹如安装在脖子上的“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近日,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全市首例机器人辅助下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手术,为济南市及周边城市患者带来了福音。
手术中,骨科机器人根据医生的指令,自主运行、定位,方向误差不超过0.5mm。机器人利用高科技的“透视眼”和“稳定手”,联合三维C臂采集3D数据与医生微创操作技术,配合默契,达到人机合一的效果。3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经影像学检查,椎管减压彻底,脊髓无受压,为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
不断改善医疗服务,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为此,2019年7月,济南市启动了全市医疗能力“双十提升计划”,分别遴选、扶持、打造全市12个临床整合医疗中心、12个临床精品特色专科,2021年基本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临床整合医疗中心、临床精品特色专科集群。
截至2021年底,济南市每千人口拥有床位7.80张、执业(助理)医师4.55人、注册护士5.30人,均居全省首位。市民看病就医对医疗健康服务满意度从3年前的96.95%提高到如今的98.39%。
济南市医疗能力“双十提升计划”实施3年来,各临床整合医疗中心、临床精品特色专科所在医疗机构门急诊、出院、手术人次数分别从2018年的16.83万、10.57万、5.07万增长至2021年的23.99万、16.20万、8.69万,增长率分别为42.54%、53.26%和71.40%;开放床位使用率从2018年的92.78%增长至2021年的92.96%,平均住院日从2018年的9.84天降至2021年的7.84天,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四级手术和微创手术数量分别从2018年的11293人次、10747人次增长至2021年的15611人次、29986人次,增长率分别为38.24%、179.02%,技术水平提质升级;引进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339人,培养研究生毕业学员124人,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7项;新增多部大型检查、诊疗设备,学科建设全面加强。
未来5年,济南市将投入1.6亿元继续打造泉城优势临床专科集群,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至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至3个,让济南市民的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本报记者 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