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先锋 | “兵支书”和他的“老中青”天团—— 一声“到” 一生“到”

2022-10-10 07:25:1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孙慧娟 卢宇辰 邵明红

责任编辑:鞠月芹

融媒·先锋

  曹楼村加强中年干部、创业者队伍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搭梯建桥”。

  先锋档案

  躬耕田畴、播种希望,扎根基层一辈子的老干部聚拢民心,被村民称作“姜还是老的辣”;中年干部在广袤乡村施展才华,有资源、有情怀、有人脉,建功农村产业;引进优秀退役军人、大学生返乡,成为乡村发展“后备军”。

  一心扑在曹楼村的“兵支书”张波有着一套自己的算法——形成“老中青”搭配的曹楼村党支部干部梯队,发挥各个年龄段的创新优势,把村子治理好、为乡亲们服务好。

  风和日暖,浮云淡薄。济南日报记者来到西邻黄河、东靠长平公路的长清区归德街道曹楼村。

  “响应村里号召,几亩地全流转了。这是村里体恤我们老两口爱种菜,专门给留下了两分地。”地头上,80岁的曹恒平将饱满的蒜头插进土窝窝,这小小的自留地,在曹恒平的手中长出了瓜果蔬菜,也种出了快乐晚年。“过去,大姑娘出嫁绕道走;现在,以地出租有收入,滩区曹楼有高楼……”曹恒平笑着说起乡村变化的顺口溜,还提到了村里的“兵支书”。

  “兵支书”张波,曹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两委”,聚拢起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敢闯敢干的中年干部、有想法懂技术的基层党员,以党建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模式,组建“老中青”天团,干出了许多励志故事——

  “把脉”

  “曹楼村属黄河滩区。几十年前,黄河水泛滥,房屋常被水淹。天旱时,沙尘一吹昏天暗地,麦苗常常被连根拔起。”党员曹宗海感慨道,从而立之年到年过古稀,自己曾当了24年曹楼村党支部书记,也见证着曹楼村的“今昔巨变”。

  “海叔在我心里,就是师傅。2018年上任之初,我先找老干部们聊聊过去的曹楼村,分析现在的发展,规划着未来的美丽新村建设。”张波表示,曹楼村调动老干部的力量,深入基层引导,精准“把脉”,在实施曹楼村黄河滩区外迁安置工作中作用显著。

  那时,村“两委”办公室的灯彻夜明亮。“做老百姓的工作,要下大功夫、会算账、能服众。”张波找到有威望的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和老干部,组成入户队伍,挨家挨户做工作。

  “为避免被黄河水淹没,咱十里八乡差不多15年就要重新盖房或整修。3年攒钱、3年垫房台,这成本得多大!”张波说,“在村里花10万块建房,建好后5万块没人要,咱祖祖辈辈图个啥,您说是不是?”

  让老百姓改变世世代代的生活习惯,需要时间。那段日子,大家伙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经过村“两委”、老干部一番努力,全村迁建户签字率100%,安置新房523套。“这就是我们曹楼村的‘发家史’——让村民说事、让乡贤参事,党员干部是主心骨。”

  “赶上好时代了,几十年前,谁能想到可以吃上免费的晌午饭呢?”9月29日12点,曹恒平拿起马扎,带着老伴儿向安置新房附近的日间照料中心走去。

融媒·先锋

  一块小小的自留地,长出了瓜果蔬菜、种出了快乐晚年。

  “寻宝”

  “老百姓的生活稳了。接下来,要带着村里的老少爷们儿实打实地挣点钱。”曹楼村党支部党员曹相奎是村里的会计,他家6.06亩的土地流转后,每年分近5000元的流转费。“村里帮助种粮大户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提升产量;引进优质高效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逢年过节,村民还会有越来越丰厚的福利补贴。”

  在曹相奎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曾北漂10多年的张波涉足多类细分行业。一肚子的生意经,让他返乡创业的思路格外明晰。

  “干实业,村里一些中年干部、种粮大户或中年创业者很有优势,也普遍认可农业企业化的运营思路。”张波说,他们有乡土情怀、掌握市场资源、积累了人脉,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曹楼村会一步步被带动起来。”

  咋带动?曹楼村的优势是地,那就到地头“寻宝”。

  “这一片半夏中药材种植,前期需浇水、施肥、除草,后期还要采挖、搬运、筛土、过秤、打包,是村里的一块试验田。”张波带着记者来到一处建房台时挖的成方大坑,“这里是‘莲花2号’白莲藕的栽培试验田,旁边是村里种植的大蒜。”他说,自己预想着,因地制宜引导村里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生态和有机农业,探索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振兴致富路。在此过程中,持续加强中年干部、创业者的队伍建设,为曹楼村的成长“搭梯建桥”,让曹楼村的产业慢慢“火出圈”……

  “我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也知道只靠单纯种庄稼是富不起来的,得发展产业。”一位种植大户说,张波多次带领种粮大户外出观摩学习,聘请专业的农业技术专家到村指导,与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集体讨论,创建济南曹楼方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推行支部引领“公司+家庭农场+农户”模式,研究确定发展产业的目标。

  引“凤”

  “当兵的出身,做事要正!”采访中,张波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感染着很多基层党员干部。“一声‘到’,一生‘到’!”他说,“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句话同样应在了曹楼村打造青年人才队伍的一路艰辛中。

  “广大农村大有可为!我们村要搭好台子,让更多为人正直、无私奉献、热爱农村的年轻人来到曹楼、留在曹楼。”采访中,张波提到了另一位“兵支书”,曹楼村党支部副书记曹海潇。

  那年,离开部队后的曹海潇第一次来到曹楼村。平整、狭长、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一眼便知是细心照料过的。再向两旁眺望,一马平川的田野,令人顿生一番世外桃源之感。

  “想要扎根这里,要爱上这片田野!”曹海潇跟着村“两委”入户走访,了解村民发展需求,坚持向群众寻计问策,做到“村情、思路、举措、效果”门儿清。把自己在部队所学的技术和管理与村子实际相结合,为曹楼村的乡村振兴工作打基础……

  “干村里的工作,得真正沉下心来。”张波暗下决心,要调动“老中青”的力量,让曹楼村再变个样!

  “抓农村资源优势,带领农民致富,需要一位优秀村干部带头。”归德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归德街道,28名退役军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他们在乡村建设中主动作为,成为乡村振兴的旗帜力量。近年来,济南市积极推动退役军人从军事人力资源向乡村振兴生力军转变,精准施策,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作风硬朗、年富力强的“兵支书”队伍,为乡村振兴培育优秀带头人。

  80岁的路公兰说,过去,1亩浅水藕承包费才几十块,现在一年能拿1000多块钱。“年轻人越来越能干,咱就等着享福了……”

作者: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孙慧娟 卢宇辰 邵明红

责任编辑:鞠月芹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