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十年“发改”路 善谋有为立新功

2022-10-16 09:06:00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冯瑜

责任编辑:颜甲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突出重点、讲求细节、压实责任、形成闭环,以“严真细实快”的作风推动济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核心阅读

  新能源汽车项目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济南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 泉 城 十年,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发展能级实现新跨越,改革环境焕发新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两大主题,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上主动作为,在争取重大战略实施上抢抓机遇,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上聚力协调,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就。

砥砺十年“发改”路 善谋有为立新功

  2022年8月22日,市发展改革委专题部署全市发展改革系统防疫情、解难题“项目服务月”活动,启动为期40天的项目包挂和服务攻坚行动。

  服务业量质齐升

  惠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印发《济南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两大领域指导意见,围绕总部经济、规上服务业企业、快速发展初创企业、特色产业楼宇出台四大惠企政策,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和产业集聚载体建设,从时间、空间双维度提供精准政策支持,累计落实奖励资金3.9亿元,惠及1500余家企业。

  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突破2200家。累计认定总部企业227家、总部企业高层次人才446人,总部企业年度实现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超过十分之一。积极开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认定市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9家,获批省级以上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3家。

  搭建优势载体平台。认定5个特色产业楼宇和11个储备特色产业楼宇,引导软件开发、工业与专业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人力资源服务等服务业细分行业集聚发展,全市服务业创新中心达到36家,累计获批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6个、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17个。2020年成功获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和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两大重量级“国字号”招牌。

  高技术产业激发新动能

  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发展走在前列。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获批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成为山东省获批的唯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我市大力培育国家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表彰通报,成为全国12个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特色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较强、产业基础雄厚方面受到表彰的城市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被表彰的产业集群。

  新能源汽车项目全产业链发展。2022年6月,比亚迪年产15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顺利获得省发展改革委备案,集整车、高功率芯片、动力电池、零部件于一体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项目全部落地济南。山东首个8英寸高功率芯片生产项目在济南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顺利通线,作为“山东第一芯”实现了完全国产化,补齐了芯片产业应用领域一块重要短板,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即将塑成,为济南市全面开启黄河时代、推动省会强势崛起提供重大支撑。

  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获批建设山东省唯一一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为实现我国相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高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搭建了重要平台。2012年以来,我市优化整合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家,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4家;新增省级平台396家,总量、增量均居全省第一。

砥砺十年“发改”路 善谋有为立新功

  2019年9月29日,平阴县黄河滩区外迁安置社区(和苑社区)举行入住仪式,成为济南市黄河滩区迁建工作中第一个整体搬迁入住的社区。

  圆满完成黄河滩区迁建任务

  全面完成迁建任务。济南市是山东省滩区迁建的主战场,涉及5个区县、358个村、33.9万人,总投资153亿元,在全省滩区迁建工作中涉及人口最多、投资最大、种类最全、任务最重。截至2021年5月底,外迁安置、长平滩区护城堤、旧村台改造提升、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四大类工程全部按期交付使用,迁建任务全面完成,圆了滩区群众千百年来的“安居梦”。

  着力保障群众就业。积极研究滩区居民就业相关政策,出台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黄河滩区搬迁群众就业的指导意见》。通过实施建设产业基地、组建劳务公司、搭建就业载体、扶持自主创业、开展技能培训、落实兜底岗位、建设服务网络等“七个一”工程,统筹做好滩区搬迁群众就业保障,有效促进近万名滩区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谋划推进产业发展。以“金丰公社”农业服务平台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市滩区流转土地超过21万亩、托管超过17万亩。依托小麦、玉米等农业主导产业和奶牛、黄河西瓜、玫瑰加工、阿胶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为滩区后续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砥砺十年“发改”路 善谋有为立新功

市发展改革委调研指导历下区“信用经济示范区”创建。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丰硕

  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2018年12月,济南获批山东省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21年10月,济南在85个参评城市中以全国第1名的成绩获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2022年7月,济南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位列第4。

  “信易贷”助企纾困成效显著。成为首个落地全国“信易贷”平台的省会城市,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专刊通报推广,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截至2022年9月底,全国“信易贷”平台(济南站)已注册企业5万家,发布金融产品268款,成功授信410亿元。

  信用监管机制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全国首个衔接审批制度改革的信用监管系统,获评“2020年济南市改革攻坚优秀案例”。济南市信用承诺案例获评“全国信用承诺书示范样本”。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模式入选山东省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最佳实践案例,获全省通报推广。

  建成全国一流信用平台网站。平台获评“2020年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标准化平台网站”,嵌入27个部门业务系统和16个区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可用信用数据超过10亿条,涵盖全市155万市场主体和960万自然人。“诚信济南”成为新的靓丽名片。

  创新布局推进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加快布局空天信息产业。“齐鲁一号”“齐鲁四号”、世界首颗微纳量子卫星“济南一号”、S1-S6低轨导航增强卫星试验星等多颗商业卫星成功发射,完成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三个重要领域的全面布局。

  产业化成果加速产出。airsat星座、未来导航天地一体化星座等多组卫星星座组网快速推进;国内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行波管自动化生产线顺利通过验收,“济南造”空间行波管实现多管型自动化生产;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前沿技术研究院等一批硬核研究院所落地运营。

  “济南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联合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共同发起国内首个松散型空天信息产业联盟,159家国内重点单位参加;成功举办2022年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10余位院士专家携手全国空天信息重点企业、高校、研究院所齐聚泉城。

砥砺十年“发改”路 善谋有为立新功

市发展改革委调研指导2022年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建设。

  打造社会发展“济南”品牌

  创新推动“一老一小”服务发展。成功入选第一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名单。牵头制订《济南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获评全省第一名并作为示范方案向全省推介。2021年10月,全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普惠托育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济南举办。今年8月,在全国托育建设工程培训班(第二期)上,我市在大会发言作经验交流。积极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医学中心,为济南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

  扎实推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牵头编制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并获评全省第一名,我市获批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立发改、教育等九部门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扎实做好产教融合企业培育,49家企业入选培育名单,入选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切实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通过征求群众意见、部门提报、筛选修改、研究审议等程序,将市民急难愁盼的民生事项纳入市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建议。2012年以来,落实为民办实事事项187件,办结率100%,济南市多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单。

砥砺十年“发改”路 善谋有为立新功

  全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托育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我市举办,与会人员进行实地调研。

  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首创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交易绩效评估制度。联合各有关监督部门评估房建、市政等各行业交易项目179个,工程中标价逾108.53亿元,涉及各方交易主体及评标专家2100余人,切实规范市场和交易参与方行为,强化政府资金管理,相关典型做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专刊推广。

  获评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全国标杆城市。创新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率先在全国、全省推行电子化招标投标、远程异地评标、CA免费办理、“评定分离”、招标计划提前发布等创新制度。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免费下载招标文件企业34228家,实际投标26352家,免费提供数字证书3800余张,累计可为企业节约投标成本约2749.5万元。创新推行综合评标办法、防止不合理低价中标的做法获邀在2021年全国招标投标改革创新现场会作经验介绍。在2021年公布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获得招标投标领域全国第9名,入围该领域标杆城市。

  入选国家水利工程项目招标电子监管试点城市。入选国家首批试点城市,率先完成省、市水利监管平台46个接口对接,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通过省级验收,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现水利项目招标投标监管“国家—省—市—区县”四级联动,推进了招标投标监管信息的跨层级联通,为探索实现水利行业招标投标行政监督“全国一张网”发挥了重要的先行先试作用。

  节能降耗增效助推全市绿色发展

  科学有序推动节能降耗。建立以工作专班、总体方案和各领域专项方案为框架内容的“1+1+N”节能工作体系,开展区县和重点企业能耗双控评估,持续优化节能服务。10年来,全市能耗强度降幅达60%以上,“十三五”全市能耗双控目标评价工作位居全省第一,连续获得省通报表扬和省级最高节能奖励,以持续降低的能耗强度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泉城蓝”常驻作出积极贡献。

  有力有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成立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专班,编制碳达峰工作方案,构建“1+N+X”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深化重点领域研究,调研摸排碳排放底数,算准存量账和增量账,持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试点先行。编制省内首个特殊类型地区专项规划、市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规划,争取资源环境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11.62亿元,助力绿色低碳发展。发布全省首个县域层面的南部山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成果,成功申报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我市全域纳入省级试点范围。(本报记者冯瑜)

作者:冯瑜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