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育系统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办有温度有品质的济南教育”,以群众所盼为教育所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在“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上精准施策,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从民生上抓教育、从规律上办教育,努力书写济南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核心阅读
区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下好“教育”这步重要先手棋。教育作为泉城的金字招牌,已然成为济南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资源条件。
近年来,走在发展快车道的济南教育,在“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上精准施策,坚持服务省会高质量发展大局,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服务泉城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城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学生在校园内体验木工技艺。
打造市校融合发展济南模式 凝聚多方合力服务泉城发展
引进企业院所等各类项目37个,落地内外资企业8家,到位内资12亿元……一连串的数字是2021年济南市教育局在“双招双引”上交出的亮眼成绩。在济南版图上,长清大学城、章丘大学园区强势崛起,如何盘活这些优质教育、科创资源?济南市教育局积极聚焦项目化推动,多举措引进资源、服务高校,锐意打造市校融合发展“济南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市教育局积极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与深化教育产业招商全面结合。在对象上,紧盯央企、教育产业领军企业和世界名校资源;在地域上,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地区;在项目上,拿出一批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项目定向招商;在服务上,牢固树立“教育就是营商环境”的理念,以办好有温度的教育为城市高速发展服务。同时,市教育局依托驻济高校科教资源优势,持续深入打造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品牌。2021年,全年重点支持驻济高校建设产业学院20个,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数字经济、中医药、交通物流、智慧安全等各个领域,正在为济南市各条产业链培养急需产业人才。2022年以来,市教育局立项实施了95个市校合作项目,支持高校新建产业学院8个,校地合作各类创新平台20个,新增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11个,校地合作专业43个,新批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2家,牵头成立黄河流域高校专业联盟4个、研究机构(平台)5个,进一步提升了驻济高校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全球化背景下,要想有国际一流的企业,必须有一流的国际化人才。通过考察,市教育局发现建设“虚拟大学”是用轻资产模式引进国内外高校资源来济南发展的最优选择。于是,在汉峪金谷内,济南虚拟大学创新产业园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已经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以及俄罗斯、日本等20多所世界名校项目落户于此。“虚拟大学其实不‘虚’。济南虚拟大学创新产业园为世界名校在济南开展项目提供统一的孵化平台,背后带动的是技术合作和产业落地,实现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内容的数字化和产业化,创新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市教育局产业发展处(高校联络服务处)处长王志国介绍。从2020年开始,驻济高校和济南各区街道的“联姻”此起彼伏: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服务章丘区圣井街道的乡村振兴调研、山东女子学院支持长清区万德街道开发旅游资源、山东建筑大学为历城区港沟街道进行乡村规划……校地合作的一头连着高校——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进行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另一头连着街道——以街道为大学生实践基地,为所在区域的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要打造教育现代化的‘济南品牌’,离不开高水平教育产业的支撑,加强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实现济南重大机遇期的跨越式发展同样离不开高质量教育的赋能。”王志国表示,在市教育局的指导和倡议下,齐鲁科创大走廊沿线高校在自愿、平等、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发起成立了齐鲁科创大走廊高校创新创业联盟,联盟广泛吸纳科技企业、投资机构、孵化载体等企业和团体,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的高层次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促进高校人才与投资机构、孵化载体、地方企业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资源的协同创新,引导更多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资本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面向服务工业强市战略需要 产教深度融合让学生掌握“真本事”
最近,济南市工业学校商务专业的学生正在校内“小智商城”实战运营实训中心开展教学实训。这是学校与山东智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产教融合教学试点项目,全方位实践产教融合教学理念和“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原则,全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
近年来,我市各职业学校纷纷深耕校企合作,有机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学与培训资源,在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到校企之间“无缝连接”,形成合作共赢的格局。
“单靠学校一己之力,远远满足不了行业的需要,只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实现深度合作,才能有效提高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的契合度。”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雅涵表示,学校与10余家行业协会、20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与华为、京东、天元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与SAP公司、浪潮集团、中建公司等大型企业校企共建全国首家装配式建筑教学实训基地、通力电梯北方培训中心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200多个,还牵头成立了全国工业互联网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济南市装配式建筑职教集团。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的育人优势也是育人特色,围绕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济南不断强化职业教育的服务职能,主动对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让产教融合落地生根。
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产教融合,真“融”真“合”是关键。济南遴选了16个企业、18所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学校试点;实施产教融合“145+X”项目培育计划,参与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1+X制度试点的学生达到8.6万人;11所院校获批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承担44个项目试点,涵盖全部试点证书种类;2所院校获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8所院校列入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有5个产教融合项目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49个企业被评为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占全省23.2%,数量位居全省首位。2021年被省政府评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
济南信息工程学校校长刘光泉说,作为职业学校,如何找准发力点,帮助学生们赢得发展的机会,并且有所作为,这是学校一直思考的。每个学生都有与别人不一样的专业,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搭起平台。目前,学校所有专业都与企业开展了合作,紧跟市场发展趋势,学校还引进企业在人工智能、物联网、VR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性辅导,以项目制为引领,以小组合作任务形式,在一个个具体案例中给学生做创新思维的启蒙,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济南市教育局职业与高等教育处处长李干三告诉记者,济南现有职业院校76所,在校生33.9万人,学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8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已成为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产业迈向中高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支撑。
泉引桥工程缓解家长焦虑 培育教育科学衔接“济南品牌”
今年暑假期间,济南市市中区汇诚小学联合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融汇幼儿园和济南市市中区汇诚幼儿园共同编写了《入学准备(适应)幼小衔接课程手册》,小学老师走进幼儿园的课堂,共同进行幼小衔接课程实践,将幼小衔接的空白期变成有为期。
同样,利用暑假,济南燕山中学分批组织1300多名小学毕业生走进校园,在初三学生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学校,交流初中生活,提前适应更高学段的学习。
多年来,社会对教育衔接一直存在多种误区:有的家长认为衔接主要是升学准备,多学知识、超前学习、多上培训班;有的家长缺乏衔接意识,没有认识到孩子升学后面临的挑战和适应上的困难;有的学校在教育衔接中也有实践上的困惑……诸多问题引发了家长焦虑,加重了学生负担,也造成了教育“内卷”。
温馨的校园环境赋能学生成长。
今年6月,济南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实施基础教育全学段衔接“泉引桥”工程的指导意见(试行)》,在全国率先推动基础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学段衔接,包括幼儿园到小学、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关注学生发展的连续性、知识的渐进性和环境的统一性,聚焦不同学段之间的科学衔接,搭“引桥”,缓“坡度”,助力身心平稳“过渡”,与国家的“双减”政策配套适应。
除了硬件、环境上的双向接轨,我市各学校在一年级的课程设计上也进行了广泛探索,努力把萌娃的学习难度降到最低,帮助新生真正“迈好入学第一步”。
济南高新区凤凰路小学设计“一周衔接课程”“一月适应课程”“一学期过渡课程”,探索构建一年级入学衔接课程体系。长清区第二初级中学与济南幼高专常春藤幼儿园、济南幼高专常春藤附小成立了“常春藤社区基础教育学校联盟”,通过联合教研实现全学段、全课程、跨学科的衔接。
“‘泉引桥’工程不脱离生活实际,不浮于理论空谈,不以强制为手段,返归生活常态,提供教育衔接的参考范本,预先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案,推进一校一策探索多样化、生成性的教育衔接模式。”济南市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表示。
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高洪波表示,这是落实国家“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是呼应2022年国家新课标的实践探索,也是在全过程、全环境育人的背景下,济南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新实践。同时,济南市将遴选培育100所教育衔接引领校(园),发挥标杆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打造教育衔接“济南品牌”。
全球视野、中国高度、济南特色 对外开放的济南教育国际范儿十足
巴西当地时间9月26日清晨,当五星红旗在金色的朝阳里冉冉升起,巴西里约中国国际学校的学生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周。与以往不同的是,此刻和学生们一起站在红旗下的,还有来自济南的4位支教教师。
巴西里约中国国际学校是教育部海外中国国际学校试点工作的第一所试点学校。受教育部委托,济南市作为巴西里约中国国际学校的对接城市,由市教育局选派优秀教师支援巴西里约中国国际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在首批支教教师圆满完成支教任务后,济南市教育局按照教育部要求,再次承担起选派教师、支持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传统游戏回归校园。
近年来,济南教育人立足“全球视野、中国高度、济南特色”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为全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吸收各国办学先进理念,力促优质教育资源互通互融,走出了一条加快区域教育交流、融通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通衢大道。
“广大师生通过参与多边国际交流,把一个真实、开放、发展的中国介绍给世界,深受外国朋友的理解和欢迎。”济南市教育局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王海宇表示,学生们通过参与国际项目,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培养了国际交往能力,受益匪浅。
在扎实做好现有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同时,市教育局还不断加强对外联络,积极为教育对外交流合作开辟新渠道、搭建新平台。
济南市先后与加拿大、美国、芬兰、瑞典、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西班牙、以色列、奥地利、乌克兰等国家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建立了定期交流和项目合作机制,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
“友好学校交流覆盖面广、参与人数多、互动性强,是教育对外交流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推动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王海宇表示。
在济南“十四五”蓝图中,对外开放被作为“七个新跨越”之一来布局谋划。我市提出,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全力打造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提高全球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这就要求济南教育更加开放,而不断扩大的教育对外开放程度不仅仅为师生打开了一扇“放眼看世界”的窗户,更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引领以及教育治理等多个领域为济南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为济南教育事业“弯道超车”实现优质、均衡、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本报记者史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