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二字重逾千钧,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单列成章,内容丰富,包括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一系列民生关键词,凸显了惠民温度,勾勒出美好的民生画卷。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济南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在高质量发展中尽享幸福美好安康的生活。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如何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再绘一幅民生新答卷?让惠民温度可感可知、为民服务均衡可及!
民生画卷,在一步一个脚印中铺展
增进民生福祉,是一座幸福之城最好的注解。
十年来,济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据“无言”胜“千言”,是动人的印记,是惠民的证明,更彰显着城市温度——
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支出从331.4亿元增加到1032.4亿元,年均增长13.5%。其中,2021年民生支出比重达到79.8%,比2012年提高22.2个百分点。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7449元、22580元,分别是2012年的1.76倍、2.15倍,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相对殷实富足。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1006个贫困村、21.13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33.9万黄河滩区居民圆了安居梦,年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百姓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实践中,饱含济南人的欢声笑语,标注着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幸福指数。
稳住就业,人人都有勤劳致富的机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是人口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促发展保就业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近年来更是把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推动就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济南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十年间,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8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12年的3.08%下降到2021年的2.06%。
未来如何写好“就业文章”?济南早已谋划部署,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拓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渠道,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厚重提气的民生之路,尽显济南责任与担当。
兜底放心,织密民生保障安全网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家住市中区党家街道的商西才是一名三级智力残疾人,2011年成为农村低保保障对象,每月可领保障金871元。2021年,市民政局修订特困人员认定服务实施细则,扩大特困人员认定范围。2022年2月,他由农村低保转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每月能够领取保障金1560元。这仅仅是十年来济南市社会救助持续提标扩面的一个缩影——
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职工养老、工伤、居民养老、失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城乡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十年来分别提高326%、525%。
在“上好学”方面,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1268所,增加学位58.7万个,在全国率先实现“零择校”“零择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驻济高校数量达到52所,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70万,比2012年增长36%。
在“老有颐养”方面,建成各类养老设施3350处,老年人助餐场所站点的镇街覆盖率达到100%。
在“住有宜居”方面,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22万套,改造老旧小区2000余个,新建、改建租赁住房7.3万套。
在“弱有众扶”方面,城乡低保分别达到每人每月995元、770元,失业保险金提高至最低工资标准的90%。
“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群体参保,推动社保扩面、应保尽保。”“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加强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关爱服务保障,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济南多措并举、持之以恒的努力下,民生保障底线将兜得更牢更实。
生命至上,全力以赴守护人民健康安全
过去五年,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1.5%和43.1%;建成208支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完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370余处、1300余万平方米,可供700余万人疏散避险;曾连续711天无新冠肺炎新增本土病例,在副省级城市中保持时间最长……
无论是面对防汛抢险救灾等突发应急事件,还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这座城市始终把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用临危不乱的勇毅担当,筑起牢不可破的安全防线,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受到被珍视保护、温暖心安。
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这座城向来毫无保留、全力以赴。目前,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7530个,每千人口拥有床位达到7.8张、居全省首位,初步构成济南市“15分钟健康服务圈”。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240元提高到670元。同时,整合2500支家庭医生全专结合团队,推动形成整合型慢病诊疗服务格局,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
加快康养济南建设,济南目标坚定、持之以恒。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已描绘出未来五年“康养济南”的美好图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发展、均衡布局,创建国家中医(肿瘤)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公共卫生“六大中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保障群众医疗健康、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群众体质。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彰显了我们党的初心和宗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鼓舞人心,凝聚民力。随着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百姓生活更殷实富足、基本公共服务更优质均衡的新未来将加速到来。 (本报记者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