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早上不到6点,79岁的高文奎裹了件加绒袄子出了门,戴上手套,拿起笤帚和簸箕,在院子里忙活起来。
“高老师,那我从3单元门口开始扫吧。”一位老人加入院落清扫队伍。
“高叔,今儿这么早。”下夜班回到家,租住在小区的小伙子有序停下车。
高文奎,执教30余年。是同龄人眼中的“高老师”,也是很多年轻人眼中德高望重的“高叔”。他作为章丘四中宿舍院落党支部的党员,带头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社区里,像这样的院落党支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章丘区明水街道眼明泉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让党组织链条从社区延伸到小区、院落、楼道。今天的故事,就从院落党支部的小小趣闻说起——
先锋档案
居民积极性高,开放式宿舍院多、老年人数量多、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多……明水街道眼明泉社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想出“金点子”——将党支部直接建到“家门口”。社区先后建立8个院落党支部和1个红色物业党支部,经过一年多的治理实践,居民的居住体验有了显著提升,小区党员代表有了发光发热的平台。
“跑”出来的征求意见表
“以前,小区西边栅栏处有个小侧门,经常有推销产品人员出入,院子里的老人经常给我们提整修意见。”19日下午3时,高文奎带着济南日报记者来到小区拐角处,“你看,现在建起了围墙,整洁、美观,又安全。”
“但突然将小侧门封闭,建起院墙,不少老街坊想去对面的小超市,就只能走正门。”高文奎表示,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大家伙儿持不同意见,如何让大部分人满意,考验着院落党支部处理事情的能力。
为解决问题,章丘四中宿舍院落党支部发动小区5个楼道长,拿着征求意见表,挨家挨户听意见、说想法。
“这小侧门有安全隐患,我经常看到推销老年产品的人出入,早就想整修但没人愿意领头!院落党支部一出马,又都是些有威望的老同志,大家伙都挺感动!”小区里的一位老人回忆道,当时,五十多户住户同意、约六七户住户不同意。虽说此事应遵从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但为了让大家伙都舒心,社区书记又邀请了明水街道、章丘四中的相关负责人,以及院落党支部成员、居民代表召开协调会,最后在会上达成一致,出具方案。
这样“跑”出来的征求意见表,在眼明泉社区并非孤例。采访中,眼明泉社区党总支书记解传雪为记者展示了一张居民手写签字的“民主协商议事会”存档材料。每户派出代表,在“意见”栏,标注“是否同意”或“整修意见”。
“社区现如今的整洁有序,是院落党支部的党员靠双腿跑出来的。”解传雪介绍。
响当当的“明星小区”
“人家院里有个团队,院里的事儿自己解决,住在附近的居民都羡慕。”19日下午,记者通过一位保洁员的指引,走进眼明泉社区公路局宿舍。墙上的“户户出彩示范楼院”荣誉牌匾,很是显眼。
记者了解到,公路局宿舍院落党支部管理的小区有个叫得响的名号——“出彩楼院”。小区从两户“出彩人家”到十户,再到3个单元共30户居民,“出彩人家”实现全覆盖。于是,这凡事儿带头、有困难先上的公路局宿舍院落党支部,很“圈粉”。
下午4时,记者走进院落党支部办公用房,党支部成员正和社区工作人员商议着近期小区里的大事小情。记者发现,小区里哪栋楼、哪个住户,家里啥情况、有啥需要帮衬的,党支部成员门儿清。
“在这处办公用房,党员、群众一起学习、议事,家里的烦心事、邻里间的小摩擦都能得到解决。”在公路局宿舍院落党支部书记刘廷岩看来,楼里的好风气得以凝聚,并不简单。“困难面前,党员代表愿意主动站出来。院里的大小事,在党支部的联络群里一呼百应。久而久之,我们这个团体也就立起来了。”
“得用4毫米内六角扳手。别着急,这就去!”下午5点,公路局宿舍院落党支部副书记翟成淮挂断电话。“2单元1楼西户老嫂子家的水管子有点漏水,我去去就回。”说完,他走出了办公用房。
一位外地租户告诉记者:“以前在1楼租住,因房屋到期搬到6楼。我舍不得离开这个‘明星小区’。”
在院落服务中建立“阵地”
在眼明泉社区,像此类为群众解决烦恼的院落党支部,还有他们——
明水街道宿舍院落党支部、明水街道畜牧局宿舍院落党支部、明水街道民政局宿舍院落党支部、明水街道农商行宿舍院落党支部、明水街道投资公司宿舍院落党支部、眼明泉东区第一院落党支部、明水街道龙大物业党支部……各院落党支部根据自身特色组建了“红色志愿团”“红袖章”“物业红管家”等志愿服务队……
院落党支部的成立,并非一蹴而就。
早在2018年,辖区60栋居民楼推选了楼长、居民代表,建立健全了社区联系楼长、楼长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虽然各项社区治理工作事半功倍,但随着群众意见的不断提出,创新社区治理模式迫在眉睫。
“明水街道经过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发现许多工作突出、治理出彩的村居都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班子。街道连开多次专题会议,决定借鉴先进村居的优秀工作经验,在社区推行‘院落党支部+红色物业’的创新治理模式。”解传雪表示,眼明泉社区根据自身特色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院落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四级组织架构。如此一来,社会治理有了抓手,党员在院落服务中有了“阵地”,群众出现问题有了依靠。
傍晚,伴着夕阳西下,老人们拿着马扎来到空旷地界儿,悠闲地晒太阳。“以前,支部建在连上;现在,支部建在了院落里。咱老百姓过得更舒心!”党员解良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