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万亩示范区秋种现场:一台机械日播种500亩——增产减损,这里有示范!

2022-11-03 07:15:16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曹雅欣 张有水 王宝泓 张素芬

责任编辑:颜甲

  拍摄时间:11月1日

  拍摄地点:济南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

  拍摄内容:高标准农田秋种进行中

探访万亩示范区秋种现场:一台机械日播种500亩——增产减损,这里有示范!

大型播种机在田间作业。

  一望无际的田间,播种机来回穿梭,为来年春天的丰收种下希望。

  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济南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秋收后的田埂上还能看到玉米秸秆的痕迹。今年春天,示范区通过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目前项目规划面积达1万亩,成为在济南乃至山东少有的大规模、高标准农田,也是2023年国际粮食增产减损大会的观摩项目和主会场。

  秋种的步伐加紧,有村民骑着三轮车到地头眺望。他们心中有对机械播种效率的惊叹,更有看着土地因高标准农田建设焕然一新的喜悦。

  大型设备进场实现粮食增产减损

  “有一年我种下65亩不同品种的大豆试验田,收获后地里有残留的豆粒,好多村民把落在土里的豆粒像宝贝一样翻出来、捡回去,连已经被收割机打碎的叶子都捧回家喂牲口。老百姓是最希望土地被高效利用、粮食大丰收的!”

  张彦兴来自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参建、运营方济南城市发展集团,是示范区种植北区的负责人。看着眼前近5000亩土地,他不禁回忆起自己从19岁开始从事农业工作到如今的种种变化——从靠人力摇摇晃晃播种的手扶播种机,到70匹马力的中小型播种机,再到如今耕播一体的220匹马力大型播种机;从抗病虫害能力差的单一品种,到育苗育种技术不断成熟,再到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增产……不变的,是百姓对土地深沉的感情。

  示范区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太平街道,山东省农科院试验基地以东约2.7公里,规划范围北至太平街道边界,南至济太路,西至牧马河,东至庙新路,项目建设面积约1万亩,主要涉及哈叭沟、付家、东坡、西坡、秦二等村庄。张彦兴说,今年春天土地流转完成后,城发集团对土地进行了平整和基础设施建设,将那些原本被沟沟坎坎分割开的土地连成片,又将万亩良田科学划分成21个田方,更加便于大型设备施展拳脚。以正在田间作业的大型耕播一体设备为例,它在田间行进的时速超过15公里,每天能完成500亩的作业。

  “利用大型设备耕种、收割,不仅节省人力、物力成本,更重要的是能达到粮食增产减损的目的。”张彦兴表示,播种机撒种均匀、深度适中,更有利于出苗、增产;秋收时示范区引进了德国进口的大型设备,共投入各类农机装备30台以上、运输车辆80余辆,实现玉米机收率100%,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做到粮食减损5%左右。

探访万亩示范区秋种现场:一台机械日播种500亩——增产减损,这里有示范!

驾驶员操控现代化设备。

  4个“国内领先”迈入农业4.0时代

  “现在我们一边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一边抓紧秋种。”

  藏在地下的种子正在悄悄萌芽,地上的建设一派火热。顺着济南城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瑞手指的方向望去,挖掘机、推土机正在作业,田边堆放着有机肥。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包括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科技推广等。这只是示范区走向现代化的开始。

  “靠天吃饭的传统耕种是农业1.0时代,有了机械化后进入2.0时代,数字农业是3.0时代,而4.0时代要靠智慧化和无人化。”张瑞说,示范区已经开始进行智慧化农业的基础施工,未来田间会布满传感器,土壤的湿度、肥力,植物的长势、病虫害情况,都能实时传输到智慧化农业大数据平台,还能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万亩土地几个人就能管并不是天方夜谭。

  记者了解到,示范区的目标是实现四个“国内领先”,除数字智慧管控技术外,还有优布局田、林、路、渠、机、电、井等基础设施,实现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国内领先;配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田间工程,实现化肥减量、绿色防控技术国内领先;探索建立从种子选育到生产管理、从收获到储藏全环节的粮食增产减损技术路线和模式,实现粮食生产“耕种管收”全程减损技术国内领先。

  “示范区划分为8大区域,有核心区、试验田、育种基地等,我们会跟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突破农业种植中那些‘卡脖子’的难题。”张瑞介绍,示范区前期已经开展了玉米、大豆新品种展示示范和评价试验,在千亩核心试验基地共展示评价玉米新品种76个、大豆新品种61个,专家对品种表象、抗性、产量等多方面性状表现进行评价鉴定,从中选出优势品种和特色品种,向农民推荐并组织大面积推广。

探访万亩示范区秋种现场:一台机械日播种500亩——增产减损,这里有示范!

示范区种植各类优质品种。

  打造现代农业样板 展现智慧化济南农业

  预计提升粮食亩产15%,降低化肥农药等农资消耗30%,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减损5%,种粮农民每亩增收300元……这些喜人的数字,都是示范区通过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等方式将要达成的目标。

  2021年9月,首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举办,大会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为主题,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距2023年国际粮食增产减损大会越来越近了,示范区作为主会场,一定会展现济南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智慧化!”张瑞说。示范区现在的努力,不仅是为大会做准备,也是为济南市、起步区迈上农业新时代打造一处样板。

  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农业农村处副处长王念锋告诉济南日报记者,按照起步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6+4+2”产业主攻方向,农业方面,提升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紧抓农村“三产融合”、“新基建”、消费结构升级发展机遇,以农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重点发展现代种业、休闲农业两个主攻方向,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农业产业新动能引领区。“示范区项目契合起步区发展方向,必将助力北方种业之都打造,将来还能带动更多土地实现现代化种植。”

  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制定粮食减损济南行动方案,建设万亩国际粮食增产减损示范区。济南市发布的《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全力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的行动方案》提出,将济南打造成为种业研发创新活力强劲、种业企业聚集效应一流、种业会展交易国内领先、发展环境最为优越的种业高地,成为立足山东、辐射全国、全球知名的“中国北方种业之都”。

  从这处示范区,可以看到济南市对现代化农业、种业发展的决定和信心。期待来年,这片农田和济南,让世界惊艳。(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 曹雅欣 张有水 王宝泓 张素芬)

作者:曹雅欣 张有水 王宝泓 张素芬

责任编辑:颜甲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