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速写
路德春,58岁,菜市场商贩。区别于其他摊位,路德春的菜摊儿带着一个书桌。趁着没顾客的空当儿,他翻开一本字帖,照着古代书法家的作品,仔细临摹起来。周围嘈杂的声音,仿佛都被隔绝在千里之外。
上午10点,历城区苏家菜市场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放眼望去,商贩们大都忙着生意,无暇顾及其他。但仔细看就会发现,有一处角落是个例外。
那是58岁的路德春的菜摊儿。前面摆满了各类新鲜蔬菜,后面摆着一张铺着宣纸的书桌。趁着眼前没有顾客,路德春展平纸张,开始挥毫泼墨。
摊前是生计,摊后是梦想。不到3平方米的小天地,承载着路德春忙碌却悠然的生活。
“偷”鸡蛋换梦想
“西兰花怎么卖?”
“4块钱。你看多新鲜。”
“给我拿一个吧!”
顾客一来,路德春放下手里的毛笔,麻利地称菜、装袋,递到顾客手中。待顾客走远,他又回到了书桌前。
书桌,其实是用几个废弃的泡沫箱子垒起来的;涮毛笔的“笔洗”,是用饮料瓶剪成的;看似简陋的环境和装备,丝毫不影响路德春的创作热情。待毛笔吸饱墨汁,他大笔一挥,一气呵成写下4个大字:惠风和畅。还没等落款,顾客的询价声又打断了他。
“我打小就爱写字。你说,咱们汉字怎么那么美?”一说到书法,原本有些腼腆的路德春话多了起来。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温饱都成问题,家里哪会供你学这个?我就偷着把家里的鸡蛋拿去卖,再去供销社买笔墨。”回忆起小时候的事儿,路德春嘿嘿地笑着,尽管当时条件差,但他还是想尽办法学习书法。
“那时候又没有手机,哪像现在,能拍下来回去慢慢看。只能拼命看,往脑子里记。”没有字帖,看到别人家贴的对联、商店里的门匾,但凡是有书法字体出现的地方,路德春都会驻足盯着看很久,回到家再凭着记忆临摹。有一回,商店墙上挂的一幅书法作品吸引了路德春,他伏在柜台上看得入了迷,竟把柜台的玻璃给压碎了,本就拮据的他借了12元钱赔偿店主。
“打那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写出墙上那样的字来!”
带着书桌卖菜
攒钱买的第一本字帖、临摹的第一幅满意的作品、第一次跟“专业选手”切磋……追逐梦想的路上很多个“第一次”,路德春都清楚记得每一个时间点。
招呼顾客。
33岁那年,路德春转行卖菜,打那起他就一直带着书桌卖菜。菜摊和书桌就这样搭档了25年。
凌晨4点出门,路德春先去批发市场,再回到摊上摆货、卖货,等到忙活完回到家就已经是晚上8点钟。一天要在菜市场里待16个小时,晚上再骑着电动车回到8公里外的家。就算一身疲惫,他也要再挤出一个小时来练字。在妻子眼中,路德春写字属于“不务正业”,加上爱抽烟,常常惹妻子生气,有一次她一气之下把路德春的纸笔全都扔进了垃圾桶。为此,路德春一狠心戒了烟:“烟可以不抽,字不能不练!”
市场里的人都知道,卖菜的“老路”写得一手好字,也都来跟他讨一幅“墨宝”。市场里,他的作品也是随处可见。写在塑料泡沫板上的“天津冰糖心萝卜”,写在纸壳上的“烟台红富士,脆甜”,还有路德春自己摊位上的“国宴藕,好吃”。
“有梦想就去追”
谁能想到,藏在菜市场里练字的路德春竟然练出了名堂。
路德春在菜市场里练书法,一练就是25年。
“那条路上有家饭店,店里就挂着我写的字。”路德春说,有学校辗转打听到他,邀请他去给学生们上课,有校外辅导班聘请他,按课时付费。
打那起,路德春更忙了,他在菜市场和学校之间两头跑。早上一卸完货,他把摊子交给儿子,自己换一身干净衣裳,就匆匆赶去了学校。路德春打开手机,给济南日报记者看他上课时的照片,仪表干净整齐,眼神专注有力。
“您还真有专业老师的风范呢!”
“哪有,哪有。”路德春说,当了老师后最大的变化在于妻子。“再也不反对我练字了,花钱买纸买墨也不挨叨叨了!”在家人的支持下,他还考取了国家人力资源部颁发的“人才素质测评证书”,大大小小的比赛也参加了很多。
货架下的纸箱里,藏着路德春的“墨宝”。
“钱是挣不完的,挣钱的同时也别丢了梦想。”路德春打开藏在菜摊下的两个纸箱子,里面全都是他近年来写过的较为满意的作品,足足有百余幅。“写得好的,我就留起来,兴许哪天我也能办个书法展呢,这就是我的梦想,有梦想就去追。”
记者离开时,偌大的市场里,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喧嚣热闹。只有路德春伏在桌前,独享着他那方宁静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