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最后一公里“圈”出幸福新生活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进15分钟生活圈专项规划

2022-11-18 06:44:19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宝泓

责任编辑:高原
服务最后一公里“圈”出幸福新生活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进15分钟生活圈专项规划

  编者按 踔厉奋发新时代,勇毅前行向未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即日起,本报开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行动”专栏,聚焦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严格保护耕地、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高城市规划水平和数字济南建设、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扎实举措和实干作为,持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落地生根,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自然资源和规划力量。

服务最后一公里“圈”出幸福新生活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推进15分钟生活圈专项规划

  15分钟生活圈“圈出”老年人的幸福退休生活。

  早晨,下楼买早餐,吃完饭5分钟把孩子送到学校,然后去上班;中午,老妈在小区楼下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朋友们打完麻将,接回孩子,下午送完孩子再去找朋友们打会儿乒乓球;晚上下班,楼下买菜回家。这是济南中新国际城业主苏颜一天的生活。被“圈”在亲民、便民、惠民的15分钟生活圈里,苏颜不用担心老人养老、孩子教育,随处都是生活的便利和幸福。而像这样幸福的生活圈,济南将来会有400余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编制的《济南市15分钟生活圈专项规划》正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通过建设功能更加完善的服务体系,健全市民生活中关系最密切的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塑造“宜业、宜居、宜游、宜养、宜学”的社区有机生命体,不断实现全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用脚步丈量城市 从群众“需求”出发

  “每天都会来杀上几盘,在这能找到兴趣相投的老朋友。”11月11日,在唐冶街道中新国际城东社区长者日间照料中心,已经退休的程先生正和对手在“楚河汉界”杀得火热,除了中午回家吃饭,他几乎全天都“泡”在这里。程先生说,日间照料中心将有相同兴趣爱好的退休老人聚在一起,不但提供干净舒适的环境,还有专门的茶水供应,项目也是多种多样,下棋、麻将、跳舞、打球等。

  “群众的需求,才是规划的最终目的。”市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戴淑虹介绍,在15分钟生活圈专项规划初始阶段,针对我市居民及产业人口需求生活特征,现状产业、混合、居住等不同类型生活圈空间特征和行业管理等情况,通过部门及街道社区座谈交流、现场走访等方式了解我市生活圈实际建设情况与服务要素需求,总结生活圈配套设施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市当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通过梳理分析3500余份有效回收问卷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及生育政策调整,我市养老托育服务需求持续增加,“一老一小”服务设施供给不足,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街道与社区两级办公场地存在个别办公场地内部空间狭小、房屋设施破旧等问题。

  聚焦这些急愁难盼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化基础调研,了解居民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从群众需求出发,坚持为人民规划城市。深挖“一刻”之美 优化生活圈布局

  15分钟是一刻钟,这个时间刻度是市民最舒适、最能体会幸福感的时间。为了用时间刻度“圈”出“最美空间”,“圈”出居民的幸福生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整合分散的多个设施规划建设标准,在国家标准及部门要求基础上,明确教育、医疗、文体、商业、开放空间、绿色交通等生活圈服务设施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设置方式、配置要求等方面内容,适当提高部分设施配置标准,例如:托育设施按照5.2托位/千人进行配置,形成符合济南发展实际的统一要素技术标准,高出4.5托位/千人国家标准,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综合考虑现状街道管辖范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15分钟生活圈步行范围,划定社区生活圈,达到控规编制与行政事权和社会管理边界相统一,实现“编管合一”。倡导医养结合、文体结合,促进空间资源共享,助力“一站式”便利生活,编制生活圈布局方案,划定济南市城镇开发边界内15分钟生活圈400余处。

  精准实施管理 织密生活高品质之网

  半径是生活,圆心是人。如何实现15分钟生活圈的全覆盖?戴淑虹说,为“圈”出更多幸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研究生活圈建设实施路径,开展“上下互馈”的传导机制研究。对新建区和已建成区进行差异化指导,新建区重在构建,根据技术标准内容,开展规划编制,并实施建设;对已建成区重在修补,针对与标准存在差距的方面,通过现状挖潜,对既有建成设施的共享、开放以及综合设置等方式,补齐短板。

  15分钟生活圈的服务承载着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如何织密这张“15分钟”之网,让其汇聚成看得见、体验得到、享受得到的生活品质?明确不同类型设施在建设完成之后的产权主体、运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保障设施建成后的服务质量。在设施建成验收环节,各类公共配套设施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参与;验收后,相关设施分类移交相应的运营主体,制定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服务机制。“圈”起民心民意,收获大写的美好。在15分钟生活圈里,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找到属于自己惬意的一角,幸福生活让人甘之如饴,更让人心向往之。这,正是增进民生福祉的真实写照。

作者:王宝泓

责任编辑:高原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