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2023年政府为民办实事评选”启动 哪些事项您最期待快来投票

2022-11-22 08:46:37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冯瑜 通讯员:刘国庆

责任编辑:王浩

“济南2023年政府为民办实事评选”启动 哪些事项您最期待快来投票
“济南2023年政府为民办实事评选”启动 哪些事项您最期待快来投票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在前期广泛征集群众建议和各部门主动提报的基础上,市政府已梳理遴选63件为民办实事事项,11月22日起,开通“2023年政府为民办实事评选”。市民可通过济南日报“两微一端”平台投票。老年人还可通过拨打电话、邮寄信件等形式参与投票。投票结果将作为市政府确定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重要依据。如果市民还有好的建议,可一并反馈。

  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发展改革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参考市民服务热线大数据分析,结合报纸、网站、电话、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多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对各部门提报的实事建议不断修改完善,并加入公开投票海选环节,根据群众投票结果,梳理遴选为民办实事建议事项。

  从候选事项来看,涉及医疗、教育、住建、金融、司法等多个领域,涵盖群众生活、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等多个主题。

  明年,您希望政府为民办理哪些民生事项?请投上您宝贵一票。投票时间截止到11月26日24:00,投票平台为济南日报“两微一端”(济南日报微博、济南日报微信公众号和济南发布新闻客户端)、拨打电话67976393反馈、发送文字至邮箱jnbyjtrb@jn.shandong.cn、邮寄信件至槐荫区腊山河西路济南报业大厦收发室。

  2023年政府为民办实事候选事项

  1.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设立专项经费,为我市本地户籍的65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市卫生健康委)

  2.为城镇灵活就业和无业适龄妇女进行“两癌”检查:拟于2023年开始,以3年为一个周期,为全市城镇灵活就业和无业适龄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市卫生健康委)

  3.新建公园:新建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古树公园等各类公园100个。(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4.老旧小区绿化提升:绿化提升老旧小区100处,约20万平方米。(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

  5.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55所:保障“学有所教”,全市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55所。(市教育局)

  6.公交优化提升:新开及优化公交线路40条;新开定制公交100条;开辟小巷公交10条;新建电子站牌300处。(市交通运输局)

  7.雨污合流管网清零行动和城市内涝治理:完成中心城区200个以上住宅小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消除污水冒溢,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完成10条以上市政道路雨水提升工程,实施东、西泺河等6条河道治理,提升片区雨水下泄能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市水务局)

  8.实施泉城书房建设:高标准建设泉城书房8家。(市文化和旅游局)

  9.建设“泉城链”及“政保通”数字惠民数据赋能平台:建设“政保通”数据服务平台,深化“泉城链”普惠金融应用,推进政务数据向金融保险机构开放,破解商业保险理赔难、理赔慢难题。实现商业保险“极速赔”“线上办”,计划完成赔付金额累计超过12亿元,助力普惠金融累计实现授信超280亿元。(市大数据局)

  10.为泉城市民发放科学健身大礼包:为泉城一万名市民发放科学健身大礼包,主要包括居家健身小器材、健身技能培训课程、健身科普知识、国民体质监测卡等。(市体育局)

  11.租赁住房补贴:为不少于1.3万户符合条件的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市民、青年人发放租赁住房补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2.“泉城家和”行动:开通88812338“泉城家和”服务热线,建成“泉城家和”幸福驿站200个,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婚姻关系调适、家庭教育指导、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等服务。(市妇联)

  13.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000张:为2000个济南户籍失能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按月提供生活照料、日常护理等专业上门服务。(市民政局)

  14.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改造提升41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打造不少于25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推动全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更好服务社区居民群众。(市民政局)

  15.7类困难群众11项保障标准再提升:自2023年1月起,城乡低保标准、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分三档)、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基础标准(分两档)、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基础标准均提高5%以上,更好保障全市24万困难群众。(市民政局)

  16.提高职工医保门诊待遇水平:自2023年起,职工医保普通门诊三级定点医院报销比例由40%提高至50%,二级和一级定点医院报销比例由60%提高至70%。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报销年度支付限额由3000元提高至4500元。(市医疗保障局)

  17.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通过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提供就业岗位信息等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年内新增就业7000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8.为全市居民送上消防“平安礼”:为100万户居民家庭安装联网型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市消防救援支队)

  19.建设青年驿站:在全市建设不少于100家“青年驿站”,每年为3000名来济求职青年人才提供免费短宿、岗位推荐、政策解读等“一站式”服务,助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团市委)

  20.提高全市持证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标准:自2023年5月1日起,提高持证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保费标准至60元/人/年。增强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对残疾人的保障能力,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市残联)

  21.推动家庭托育点规范化建设:对10个家庭托育示范点每家给予10万元奖补,共计100万元。(市卫生健康委)

  22.持续打造“团缘”青年社交服务品牌:利用“青春济南”青年服务综合云平台,策划开展更加契合青年特点的交友主题活动,持续打造“团缘”青年社交服务品牌。(团市委)

  23.举办365场“公益演出进基层”活动:组织市属7家国有文艺院团深入全市乡镇街道、社区农村、学校军营、厂矿企业等举办公益演出。(市文化和旅游局)

  24.社区科普大学服务群众再提升:在全市社区开设科普大学分校160处以上,全年组织授课2500次以上;完善“泉城科普e站”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管理平台,促进提升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市科协)

  25.实施齐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举办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山东省大学生国际动漫游戏大赛等九项赛事,组织5万余名学生参赛,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市科协)

  26.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年为2500名0~17岁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市残联)

  27.利用人防避暑纳凉场所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活动:利用具备条件的人防工程避暑纳凉场所,开展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人防宣教等公益活动。(市人防办)

  28.免费向1万个市民家庭发放人防战备应急包:兼顾人防战备和应急救援,向1万个市民家庭免费发放人防战备应急包。(市人防办)

  29.动检证明送上门:推行线上申报检疫,启用动物检疫业务专用章及官方兽医签名的电子签章,采用无纸化为主、便携为辅的方式,主动到申报检疫的养猪场户,查看相关防疫资料并经临床观察,无异常状况后出具动物检疫证明(省内)。(市农业农村局)

  30.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全市范围内推动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工作,进一步减轻农民保费负担,将保费分担比例由20%降低至15%,减少的5%比例由市级财政承担。(市农业农村局)

  31.党建引领、进园助企、服务企业常态化:一是通过深入扎实开展工作,把公积金政策、服务送进企业一线,为企业提供公积金零距离服务,扩大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提升公积金中心的社会责任担当。二是调研了解企业面临的问题,协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32.持续优化“公积金租房贷”:发挥市住房公积金中心牵引作用,联合商业银行、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为公积金缴存人提供专属低息租房消费金融贷款产品,助力建设租房服务体系。(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33.2023年省棚户区改造:新开工棚改安置房8012套,基本建成11427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4.“阳光关爱”行动:关心关爱低收入适龄妇女健康,实现全市2.2万名低收入适龄妇女“四癌”保险保障全覆盖。(市妇联)

  35.“小候鸟”公益托管课程支持计划:为有需求的假期公益托管机构提供200场次公益课程。(市妇联)

  36.全面推行存量房买卖“带押过户”服务:通过全方位持续宣传,组织相关部门业务专题培训等方式,鼓励各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探索推行“带押过户”模式,2023年力争实现存量房“带押过户”业务资金总额不少于10亿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7.为济南战役无名烈士寻亲并立碑:运用DNA新型技术为济南战役无名烈士寻亲,并为寻亲成功的无名烈士举行立碑仪式。(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38.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服务:开展现场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市地震科普馆作为防震减灾教育实践基地作用;开展智慧化教学,建立“网上地震科普馆”;市地震科普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市地震监测中心)

  39.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60元,达到每人每年730元。(市医疗保障局)

  40.提升村卫生室服务保障能力:会同卫健部门,做好村卫生室医保刷卡机具的更新换代和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推动居民在村卫生室实现医保联网结算。(市医疗保障局)

  41.创新打造政务服务沉浸式体验馆:梳理办事流程,提供“白话版”“图例版”“视频版”办事指南和第一视角深度办事体验服务,2023年底前上线不少于100项高频事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42.施工许可一件事“零材料”申报:持续完善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功能,采用数据共享、结构智慧表单、线上获取等方式,进一步实行施工许可一件事“零材料”申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43.实施企业“1+N”联办机制:围绕企业经营范围中涉及的高频许可事项,研发“1+N”联办平台,实现不低于50个事项的联合办理。(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44.打造出租汽车运营证补(换)发智能审批模式:提升出租汽车运营证补(换)发审批效能,依托市审批服务平台开发“智能审批”模块,实现在线提交申请、系统自动比对、即时获取证照,有效解决出租汽车补换证件“多地跑”“折返跑”。(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45.社会组织登记审批“跨域通办”:在社会组织登记同城同标和标准化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两类社会组织的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和章程核准等审批事项在全市范围内跨区域通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46.推进交通运输类审批事项“跨域通办”扩面提质增效:在实现小清河通航水域5市水运类审批事项“异地通办、审管联动”基础上,上线新一批“异地通办”事项,通办城市由5市拓展为8市以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47.新增垃圾分类房:持续推进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投放点的遮雨、照明、洗手、擦手、破袋、语音提示等功能提升,推进分类房(亭)新(改)建,切实提升居民投放环境。2023年新增垃圾分类房200处以上。(市城管局)

  48.全市液化石油气钢瓶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开展专项整治,置换农村居民用户废旧气瓶,提高气瓶安全使用意识,规范气瓶充装和运输行为,提升气瓶安全水平。(市市场监管局)

  49.实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政务云网上服务大厅功能,完成4万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业务一窗受理、一站审核、一条龙服务的网上运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50.为托育机构婴幼儿提供安全保障:为备案机构中婴幼儿购买人均100元意外伤害险。(市卫生健康委)

  51.开展文化和旅游消费惠民促进行动:举办第七届济南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发放济南文旅惠民消费券,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的文旅消费需求。(市文化和旅游局)

  52.高架桥安装声屏障:计划对距离高架桥较近的噪声敏感建筑物路段安装声屏障约2000米。(市交通运输局)

  53.发布“数字人防地图”:依托全市人防工程巡查监管平台,研发上线“数字人防地图”,为全市居民提供就近人防工程位置查询、步行导航。(市人防办)

  54.全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积极争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国试点城市资格,进一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受益群体,租购并举激励更多灵活就业人员来济南创业,提高灵活就业人员在城市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55.“只跑一次腿”办结继承提取公积金事项:联合公证部门优化业务流程,打通系统间数据壁垒,实现继承公证办理、公积金继承提取审核转账“一窗受理”,群众仅需跑一次公证部门即可办结继承提取公积金事项。(市住房公积金中心)

  56.“女性数智就业管家”项目:针对女性等就业困难群体及其他有就业需求的女性及家庭成员,开发建设云服务平台,提供灵活就业等智能化匹配服务,入驻企业1000家以上,年服务量3万人次以上。(市妇联)

  57.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聚焦“学有优教”,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含民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在原有标准上提高200元。(市教育局)

  58.提高殡葬惠民补贴标准:自2023年1月起,我市身故居民基本殡仪服务费用减免补助由1300元/人提高到1500元/人,进一步减轻群众丧葬负担。(市民政局)

  59.全市电梯及游乐设施动态监管:实现全市公共聚集场所的载人(货)电梯安全运行状态、困人情况、大型游乐设施运行状态实时监测。(市市场监管局)

  60.开展“技能月”活动:广泛征集、及时纳入竞赛项目,印发“技能月”活动通知,支持全市各行业、领域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符合规定的获奖选手给予奖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61.打造“全时空”“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打造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建设数字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法律援助不少于1.5万件,化解矛盾纠纷1.6万件。(市司法局)

  62.搭建四级巡防体系:科学整合巡特警、交警、铁骑快反、派出所和社会资源力量,构建战区-警区-巡区-社区四级巡防体系,有效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市公安局)

  63.普及气象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气象科普宣传进社区,全年开放山东济南气象科普馆不少于280天,发放1万个气象救灾急救包。气象安全教育进学校,与10所学校开展气象科普教育与研学活动,建设10个校园气象站。(市气象局)

  (本报记者:冯瑜 通讯员:刘国庆)

作者:冯瑜 通讯员:刘国庆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