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坚决扛牢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2022-11-23 07:43:5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宝泓

责任编辑:卢卫美
济南市坚决扛牢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连片的良田沃土,每年带来丰收的喜悦。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在商河县孙集镇前街村众鑫合作社晾晒场,晾晒着一片金黄饱满的玉米粒,这是前街村村民王江升家里今年7亩地的收成。

  “今年流转了7亩农田,用于小麦、玉米种植,单土地流转费用一年收入6300多元,耕地地力补贴归自己将近1000元,年底土地分红每亩150元,又是1050元。空闲时间干个零工,一年还能再挣1万多元,这样总算起来一年收入两万多元,比过去高出了不少。”王江升感叹。这仅仅是济南市耕地保护成效的一个缩影,这样的事还发生在全市许许多多农民身上。

  “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近年来,济南市毫不动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实施耕地保护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田长制”,统筹耕地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耕地管控性保护、激励性保护持续增强,收获了一方方良田沃土。

  扎紧耕地保护“篱笆” 当好“麦田守护者”

  11月11日,记者走在历城区一处稻田,风吹过来,一阵阵稻米香扑鼻而来,置身其中,真切体会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这是历城区一处黄河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是全区首创的街道全域土地全要素综合整治,结合街道整体规划和各村定位,进行土地规模化流转,将零碎“小田块”整理成“大田块”,增加耕地面积3200余亩,耕地比由68%提升至92%。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市牢牢扎紧耕地保护“篱笆”,筑牢粮食安全基石,以“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2021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党政同责的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15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济南市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各区县、街镇同步成立相应机构,进一步完善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各级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市创新建立了“双指标+资金”市级耕地保护激励机制,每年评选5个区县、20个街镇作为市级激励对象,对考核评价第1名、第2-3名、第4-5名的区县分别奖励200亩、100亩、5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相同数量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每个街镇奖励100万元,带动全市耕地保护工作。

  提前布局优先划定 守好粮食生产“安全田”

  永久基本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事关国家粮食命脉、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

济南市坚决扛牢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商河县孙集镇高标准农田项目标识牌。

  2021年,济南市作为“三区三线”划定试点城市,按照国家部署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我市坚持规划融合引领,深入推动“十四五”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按照“应划尽划、实事求是、布局优化、总体稳定”原则,将布局集中、用途稳定、具有良好水利设施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将不符合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耕地予以调出,进一步调整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加强保护的同时,兼顾保障经济发展,将起步区大桥组团、山东重工产业园等400多个重点项目用地通过举证方式调出原永久基本农田,实现了“应划尽划、应保尽保”目标,大力保障了未来发展空间,圆满完成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2022年10月14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北京等省(区、市)启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作为报批建设项目用地用海依据的函》(自然资办函〔2022〕2207号),明确山东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符合质检要求,即日起正式启用,作为建设项目用地用海组卷报批依据。

  数字赋能“田长制” 确保“每块农田都有人管”

  “我们的任务就是盯好耕地,确保耕地上种粮食。”11月11日,在济阳区垛石街道柳家村,村干部们向记者介绍,通过村“两委”干部、小队干部包地块,该村采用“人盯地块”的方法管护耕地,采用“聚土成块”的方式新增土地。事实上,自2021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田长制”工作的实施方案》以来,我市将三级“田长制”调整为四级“田长制”,由主要领导担任市级总田长,全市共设立市、区县、街镇、村居四级田长8419人,设立镇、村标识牌4649个,公开耕地保护面积、范围、示意图、举报电话、责任田长信息等内容,全面构建完成“上下一心、管护一线”的田长组织体系,实现“每块农田都有人管”。2022年3月,济南市被选为首个省级“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监管系统“田长制”应用场景试点城市;5月下旬,该应用场景在全市范围内部署推广。截至目前,全市使用“鲁地云”巡田26798次,巡田里程51853公里。

  为进一步实现信息化监管,目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正以“田长制”为依托,探索搭建市级“田长智治”系统,通过对各类耕地管理信息进行整合汇总,同时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管理、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新增耕地和补划永久基本农田地块监管等有关工作纳入系统管理,实现耕地保护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

  创新联动执法监管 坚持“1小时到达现场”

  为进一步增强警示震慑效果,我市建立自然资源与公安部门联动执法工作机制,组建行刑衔接工作专班,强化部门联动办案,发现违法占地、破坏耕地等行为,公安部门第一时间介入,按照“先刑事后行政”的原则,凡涉嫌构成犯罪的及时立案侦办,并适时公开曝光。

  同时,实施执法监察“112”工作机制,对于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破坏耕地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市、区县、镇(街)三级联动,1小时到达现场,1天内督促整改到位,2天内上报工作情况,有力打击了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

  我市积极探索多手段多样化监管方式,建立违法用地提前预警机制,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坚持“打早、打小、打了”。定期对各区县和各镇(街)违法用地情况进行全市通报,对工作落后的镇(街)开展警示约谈,及时消除违法状态。

  此外,我市还结合一线巡查、基层调研、政策宣讲等,定期宣传自然资源政策法规和有关要求,积极引导基层群众依法依规用地。

  丰富形式多渠道 让耕地保护“刻进骨子里”

  一步一个耕地保护的小知识,抬头可见农田保护政策。这是11月11日记者在济阳区仁风镇特色文化广场看到的景象。结合农耕文化和特色鼓子秧歌打造的耕地保护特色文化广场,让村民在休闲的同时,随时可以学习耕地保护的政策法规,进一步提高群众对耕地保护的重视;一进村,整面墙的彩绘映入眼帘,这是济阳区柳家村结合村居特色和文化,以耕地使用和保护历史为主线,绘制的耕地保护主题墙绘,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彰显了耕地保护的氛围感,又对耕地保护意识提升、耕地保护政策传达发挥了良好作用。

  这只是济南市宣传耕地保护法律法规的一部分内容。为进一步深入宣传,我市采取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定期在主流媒体投放耕地保护宣传语、发放明白纸、借助“422”地球日活动、组织以保护耕地为主题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耕地保护”主题灯光秀等多种方式加强耕地保护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公众了解土地法规政策,增强保护耕地、集约用地意识,在全社会营造了保护耕地、依法用地的良好氛围。

  田地里,翠绿的麦苗正茁壮成长。济南市将按照新时期耕地保护工作的新要求,继续以最坚决的态度落实耕地保护措施,以最有力的行动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不断健全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全面管护,确保全市粮食安全,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作者:王宝泓

责任编辑:卢卫美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