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创新用地政策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助力工业强市建设

2022-12-02 09:30:04 来源:舜网-济南日报

作者:王宝泓

责任编辑:王浩

  标准厂房从源头避免新增“低效”用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长远稳定发展。

  整齐划一的生产线上,一个个卡车车头正在等待“出炉”;智能化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着……这是日前记者在章丘区济南(明水)汽车制造产业园看到的场景。一年前,这里还是个烂尾厂房;如今,经过改造提升,摇身一变,成为8家企业同时入驻、产能大幅提升的工业园区。

  这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低效闲置用地节约集约再利用的其中一个案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作为土地要素支撑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积极推行标准厂房、标准地改革、用地清单制推广应用、闲置低效用地创新利用等措施,持续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助力济南向万亿级工业强市迈进。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持续创新用地政策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助力工业强市建设

  政策红利带动企业盈利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走进银丰国际生物城,一排排红色的小楼房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干净整洁,让人误以为走进了别墅区,其实这是一座座工业厂房。与传统厂房不同的是,这里的厂房是标准厂房。该项目最初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性质为工业用地。2021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标高标准园区经营模式及产业定位,准确把握中小医药企业生产办公需求,协助用地单位将传统工业用地升级为标准厂房用地,以更好地适应大区域产业环境。

  这波政策红利得益于近年来市政府多次出台的政策,明确工业标准厂房和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建设模式以及办理流程,建立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多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架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为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准厂房、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原则上在工业园区内实施,牢固树立集约用地理念,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配套完善、产业集聚的园区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我市出台的工业标准厂房和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紧紧围绕建设工业强市这个根本目标,以产业培育为核心,努力打造产业链全要素保障。通过再开发,使该产业片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政府“筑巢引凤”,“搭台”请企业唱戏,政府根据企业需求主导建设标准厂房,企业借助土地要素升级实现自身转型升级,不仅从源头避免了新增“低效”用地,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长远稳定发展,园区通过内外互联,形成“集散效益”,打造上、下游高标准产业链,加强主导产业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真正让企业“落得下、留得住”。

  由“企业跑”变“政府跑”

  “用地清单制”让投资更有信心

  “‘用地清单制’至少为我们节约了4个月的时间。”11月9日接受采访时,中信泰富前期负责人李蓓告诉记者,中信泰富赶上了济南市首批用地清单政策红利,今年9月底拿地后,项目立即投入到开工环节。

  “‘用地清单制’就是将过去由土地受让单位拿地后需要自行办理的12项事项,调整为土地出让前由政府相关部门完成,企业拿地后无需办理清单中的事项审批。”济南市土地储备中心收储二部负责人冯仰成介绍,今年5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济南市工程建设项目建立“用地清单制”实施细则(试行)》,进一步细化了“用地清单制”的适用范围、组织实施、内容要求、部门职责、机制保障等工作内容,“用地清单制”在全市全面推行,也是省内首创。截至目前,我市161个新入库项目土地全部落实了“用地清单制”,第二、第三批集中出让的宗地全部落实了“用地清单一览表”。

  “用地清单制”的推行,既优化了营商环境又树立了部门形象,既创新了审批流程又提升了审批时效,既缩短了建设时间又减轻了企业负担,让用地单位切身感受到改革创新的惠利,获得感提高,在济南投资兴业的信心进一步增强。

  向地上地下要空间

  强化工业发展空间保障

  为助力工业强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划定每年新增工业用地不低于年度出让土地30%的工业用地保障红线,同时加强工业用地出让全生命周期管理。存量工业用地确需改变用途的,按照“总量动态平衡”的原则确保全市工业用地总量不减少。2020年全市供应工业用地191宗,面积12600亩,占出让用地总量的43.4%,有力保障了山东重工、水发国际物流园、银丰生物等重点项目用地需求;2021年全市供应工业用地24219亩,同比增长87.94%,有力保障了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智慧新能源整车工厂项目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2022年1-10月份全市供应工业用地12189亩,保障了比亚迪汽车、临工等重点产业项目。

  工业强市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日之功。从一棵树苗到参天大树,离不开阳光雨露;一个个创业项目发展壮大,也离不开优质的发展生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持续推进高效的土地要素支撑保障,高质量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万亿级工业强市建设注入自然资源力量。

  (本报记者 王宝泓)

作者:王宝泓

责任编辑:王浩
新闻排行
进入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