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锋传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资料照片)。(崔言甲巩丽丽摄)
项目就是发展后劲,抓项目就是抓未来。今年以来,钢城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钢城落地生根,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和澎湃动力。
工业强区 创新驱动 发力重点项目塑造产业新优势
钢城区因工业而立、因工业而兴、因工业而强。工业是钢城的当家产业,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近年来,钢城区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建起产业集群,增强区域工业经济的韧性,推动由资源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全力服务总投资200亿元的山钢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再造升级,研究开发海工用钢、稀土钢等产品。引入宝武清能、宝武水务、欧冶链金等宝武系企业,培育装配式建筑、汽车零部件、装备智造等配套产业,建设千亿级绿色精品钢产业示范基地。立足山钢工业副产氢优势,前瞻性布局氢能源及工业化应用产业,重点推进钢化联产等项目建设。
成立济南钢铁产业智能制造和战略新材料研究院、鲁银新材料研究院,配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造钢铁产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区域产业科创高地,推进精品钢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企业是项目建设的主体。钢城区坚持企业转型与品牌培育并进,强化科技创新,让企业发展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加大技改力度,强化科技创新。出台工业33条等政策,推动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21个过亿元技改项目完成投资33亿元,创建市级以上智能智造示范企业13家,其中,省级智能工厂2家。发展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品牌企业54家、市级优质企业97家,新发展专精特新、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企业、智能工厂、绿色工厂等37家,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保姆式服务 清单化推进 加快推进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近年来,山东鲁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瞄准科研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建成了亚洲规模最大,唯一拥有还原制粉、雾化制粉和合金特种粉末三条生产线的钢铁粉末生产基地,产品涵盖汽车、家电、能源、航空航天等几十个行业。
项目是产业增量。今年是钢城区建设项目最多、项目质量最好、投资数额最大的一年。8个省重点、9个市重点项目提前完成投资计划,实际使用外资实现翻番,新策划储备项目88个。
与省农科院共建省重大项目——山东未来畜禽种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P3实验室、SPF鸡(无特定病原鸡)、种鸭、昊泰制药、活体基因库等5个项目落地,助力打造“中国北方种业之都”;
与山东齐鲁文旅集团就汶源街道全域农文旅综合开发项目正式签约,项目建设范围辐射汶源街道柿子峪村、长胜村、台子村及龙巩峪村,构建“一心、一带、三环线、四片区”综合体;
……
今年以来,钢城区坚持项目引建与产业生态塑造并举,完善机制推项目,倒排时序、专班推进,确保投资量、实物量、工作量“三量齐增”,推动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优质项目集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不断加快。
招才引智 搭建平台 创新动力向项目聚集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钢城区聚焦重点项目建设,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助推发展。
瞄准区内重点产业技术、人才需求,与中国钢研院、同济大学、省农科院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目前,区内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高层次、高能级平台75家,为引才聚才搭建了有效载体。强化人才引育力度。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4人、省市级人才87人、汶源英才146人。
从“双一流”大学、科研院所选派16名科技副职、科技副总到全区重点部门、重点企业挂职,搭建高校院所与政府、企业融合发展桥梁,推动人才资源、创新要素向一线集聚。
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汶源英才”工程的实施意见》《“汶源英才”工程20条政策措施》等,设立3800余万元的人才工作专项经费,为400余名人才发放人才绿卡、钢城人才惠通卡,人才各项服务保障政策不断完善,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凸显。 (本报记者毕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