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举行。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王汗冰 摄
聚焦全球大江大河治理经验,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2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社会科学院、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社会科学院主承办,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北京林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黄河河务局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年·经济学):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在北京和济南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来自中外政界、学界、经济界知名人士以及智库和国际组织的专家、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丁仲礼,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刘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南苏丹驻华大使蒙代·昆巴、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先生,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张首映、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济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戴龙成出席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主持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后举行大会主旨演讲。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张首映,南开大学原校长、南开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龚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高世楫,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全国政协常委、《文史哲》杂志主编、山东大学教授王学典,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徐闻为与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理论分享和头脑风暴。更有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南苏丹驻华大使蒙代·昆巴,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与宏观经济部部长谢尔盖·格拉济耶夫等国际友人从国际视野为黄河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论坛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同谱写黄河流域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为主题,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国际视野、全球眼光持续为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求战略理念支撑,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
围绕论坛主题,本届论坛设7个平行分论坛,分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理论论坛、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建设与绿色教育论坛、黄河流域碳达峰碳中和与绿色产业发展论坛、黄河生态文明校(院)长论坛、黄河流域省会城市提升城市软实力论坛、黄河国家战略省会城市智库联盟、山东省省会经济圈智库联盟年会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论坛及全球生态文明建设青年论坛。
专家学者从不同领域分享智慧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助力黄河生态文明与高质量发展,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已是连续第四年举办。论坛邀请国家政府高层官员讲发展策略,国内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专家论发展观点,更会请来国际友人从国际视野对黄河生态文明发展提出建议。随着保护与治理的深入,如今黄河已实现连续23年不断流,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在参加论坛时,专家们从各自领域对黄河的治理、保护提出了中肯建议。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从双碳引领、能源转型革命角度对黄河流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他说,黄河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特点是完全不同的,山东是黄河流域的重要省份,是传统的经济大省和资源环境大省,山东可以归纳为五个1/10,就是人口是全国的1/10,能耗是全国的1/10,经济是全国的1/10,煤炭是全国的1/10,碳排放是全国的1/10。所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资源环境的压力特别重。希望山东加强双碳引领,以能源转型革命为牛鼻子,助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作为流域管理机构,山东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崔存勇对持续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实现黄河安澜发出四点倡议。他表示,要推进黄河上中下游防汛抗旱、防凌联动,构建科学高效的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紧盯下游悬河,推动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确保黄河大堤绝对安全。统筹推进黄河干流、上中游河段和重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构筑保障人民生产安全的稳固防线。始终管好用好黄河水资源,推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落实“四水四定”原则,用强有力的水资源刚性约束,促进提升质量和效益。同时统筹上中下游、河道内外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并始终强化流域统一治理管理,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
文明相互交流 论坛凸显国际视野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全国政协委员张首映在主旨演讲时表示,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是一个国际性会议,世界大河的生态文明问题已引起国际性重视。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可以促进世界大江大河的治理,文明交流互鉴可以推动大江大河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在15日举行的论坛上,来自南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际社会的驻华大使和国际友人也从国际视野对黄河的保护、治理建言献策。南苏丹驻华大使蒙代·昆巴在演讲中说,世界上大多数伟大的文明都是在重要的河流流域成长,比如尼罗河上的埃及、密西西比河上的土墩建造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中国非常有幸,拥有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将会搭建起良好的契机和平台,相互之间共同沟通和交流,支持黄河流域的发展。不仅是黄河流域,同时对全球大江大河的治理,在南苏丹和中国之间,尤其是中国和非洲之间搭建起来命运共同体,以及互相值得信赖的伙伴关系。
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与宏观经济部部长谢尔盖·格拉济耶夫则表示,在发展经济时,科技的发展肯定会推动前进的步伐,但同时生态文明可能会作出牺牲,尤其是像在亚洲国家,这一情况更加明显。要做出实际变化和改革,不仅要依赖目前先进的科技,还需要依赖于对生态文明的保护,以及发展低碳和绿色经济的投入。在欧洲、美国,几十年前很难找到非常清澈的河流去游泳,但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后,很容易找到能够游泳的河流。这与他们发展科技的同时并注重保护生态文明所做出的努力和投入是密切相关的。在发展经济和应用科技时,要最小化在生产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在论坛举办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聚焦论坛主题,深入交流研讨。他们均表示,沿黄河省区要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奏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乐章,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记者苏珊 通讯员齐峰 孙明 祁朝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