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莱芜区乡村振兴局深入践行“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工作理念,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心任务,以强有力的举措和钉钉子的精神,扎实推进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同步发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建固本 把牢乡村振兴“定盘星”
莱芜区乡村振兴局树牢“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以创建模范机关为抓手,夯实“战斗堡垒”。
建强政治机关,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第一议题”,深刻把握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各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党建全面过硬、全面进步。
建强学习机关,开展“争当强省会建设发展排头兵”主题实践活动,就如何争当6个“排头兵”展开大讨论,提高全体党员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对全区乡村振兴系统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培训3000余人次。
建强廉政机关,深入开展“走在前、争一流、开新局”作风建设年活动,在衔接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管方面,排查风险点,堵塞漏洞,认真落实资金管理、项目实施、资金监管等办法。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印发防返贫监测帮扶典型案例等,将廉政学习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不断筑牢干部职工清正廉洁、执政为民的思想防线。
创新聚力 锻造乡村振兴“硬队伍”
今年,在为136个村建设屋顶式光伏电站5419千瓦项目中,莱芜区乡村振兴局的3名党员干部靠上协调行业部门,在一线协同施工单位克服疫情等因素影响,确保工期。在苗山镇变电站扩容施工中,他们顶着严寒,昼夜施工,顺利完成了扩容并网任务。
莱芜区乡村振兴局坚持把党建融入中心工作,用业绩检验党建质效,持续深化党员承诺践诺活动,凝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强大合力。
莱芜区乡村振兴局组建了重点衔接资金项目党员突击队,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包项目、调度管理、监督问效、评价奖惩“四项机制”。2022年全区各级衔接资金共计9884万元,实施产业项目和小型公益基础设施项目41个,截至11月底已全部完工,资金拨付率达92%。
创新实施“党建+先锋服务”,立足防返贫监测信息采集和帮扶职责,建立“乡村振兴局监测中心+街镇乡村振兴办+村(居)网格+村(居)民小组微网格”监测帮扶信息采集体系,以乡村振兴局党支部为中心,统筹设立792个网格,设置3960个微网格,确定4590名监测信息采集员,严把数据质量关,真正做到“把情况摸上来,把帮扶落下去”。
抓先锋旗帜引领,成立“机关党员惠民先锋队”,坚持下乡进村入户,看原貌、听真话。
多点发力 唱响乡村振兴“好声音”
聚焦年老、慢病大病等特困群体,在实现项目收益、政策精准落实的基础上,抓分类施策,强化增收保障,2022年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360元,同比增长17%,托起了脱贫群众“稳稳的幸福”。
大力推进孝善扶贫政策。针对年老脱贫户,持续开展党员干部联户帮扶,继续宣传动员参与孝善扶贫,2022年11508名老人参与孝善扶贫,占符合条件老人总数的96%,子女缴纳孝善基金2847万元,发放补贴506.1万元,带动形成了孝善养老新风尚。
强化医疗扶贫政策落实。针对慢病大病脱贫户,减轻刚性支出压力,规范抓好10种慢病免费用药,代缴医疗保险费321万元。前三季度,实施慢病帮扶5.7万人次、402万元;门诊慢病、住院1.9万人次、697万元;专项帮扶2021年度429人住院费用337.4万元;60周岁以下人群发放失能护理补贴929人次、13.9万元,60周岁以上人群发放护理券4337张,使用金额119万元。
全力织牢社会保障网。优化调整低保政策,保持政策总体稳定,8658名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占脱贫享受政策人口总数的50%。低保、五保、残疾等补贴均进行了上调。同时,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做到凡困必帮、应救尽救,全力筑牢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本报记者亓楠楠 通讯员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