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总揽全局、内涵丰富,举旗定向、催人奋进,集中体现了全党意志、反映了人民心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济南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吕灿华表示,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济南市总工会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以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团结引领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深化工会改革建设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实现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也是党的初心使命在工会的具体体现。”吕灿华表示,市总工会将深入谋划落实举措,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目标,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建设,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特别是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上持续发力。
吕灿华说,自新就业形态建会入会集中行动开展以来,全市新建工会组织2010家,新发展工会会员105913人,其中新就业形态群体会员52404人。今年,市总工会牵头组建了市快递、畜牧、房地产业工会,规范组建了市物流、石化产业工会,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此外,吕灿华表示,今年以来,市总工会组织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劳动我最美”系列活动,通过宣传宣讲、文艺展演、体育比赛等多种形式,在满足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夯实职工的思想基础,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职工文化软实力,燃起职工的干事热情,在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中体现新作为,在职工群众中凝聚起团结奋进的正能量。 用心用情用力服务 做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竭诚服务职工,是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赢得职工信赖和拥护的基础。
吕灿华表示,济南市总工会按照“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求,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导向,立足民生关切,聚焦职工“急难愁盼”,常态化开展生活救助、“四季服务”、心理健康服务、普惠活动等。今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及时发放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助学金、疫情补贴等1351万元,救助困难职工2.4万人次。发放职工大病救助金739万元,救助患病职工2063人次。同时,市总工会及时、精准顺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切实需求,全市已累计建设使用户外劳动者驿站558家,免费向环卫工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户外劳动者提供歇脚休息、喝水纳凉、热饭就餐、应急用药等便捷服务。
此外,市总工会还努力构建“四个融合”工作体系,不断丰富工会法律援助“工具箱”,擦亮“法助职工·和畅泉城”工作品牌。
“今年,全市工会设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2975家,推动设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2270家,在市、区两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设立“一站互联”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站,区县、镇街、园区设立工会法律援助服务站,办理劳动争议调解和法律援助服务3924件,帮助5196名职工追回劳动报酬等资金5984万元。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普法活动1160场次,参与职工超过20万人次。”吕灿华表示,下一步,济南市总工会将紧密结合服务职工实际,找准工会工作切入点、发力点,切实履行维权服务基本职责,努力把工会建成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把工会干部锤炼成为听党话、跟党走、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不断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产改”走深走实 助力职工成长成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吕灿华表示,这为济南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
吕灿华说,今年是济南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周年,做好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改革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今年以来,市总工会牵头制定出台了《济南市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方案》,组织举办了职工创新创效成果展示大会暨济南工匠交流论坛,在全市开展“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重点任务”劳动竞赛、“匠心筑梦”技能竞赛、“一匠五创”创新创效竞赛、“构筑黄河安澜屏障”安全生产竞赛四项竞赛,不断提升改革效能、放大改革效应、打造改革品牌。
吕灿华表示,接下来,市总工会将继续围绕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任务,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改革始终,筑牢产业工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聚焦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强省会”战略、工业强市战略,努力搭建创新创效平台,组织动员产业工人为推动强省会建设建功立业;在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上持续发力、重点突破,深入实施“济南工匠”建设工程,健全服务高技能人才的成长体系,深入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激励广大产业工人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大军,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重点任务中强化工会担当,汇聚起工人阶级磅礴力量,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新局面。(本报记者 王希涛 通讯员 杜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