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名城名校深度融合 塑造省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市政协常委、民革济南市委会副主委齐加新(代表民革济南市委会):山东大学作为百年名校、“双一流”大学,可为济南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省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丰厚资源和强大引擎。建议一要加强统筹联动,健全市校融合体制机制。开展定期性市校高层会商、常态化专项组联席会议。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以市政府为引导、山大参与为基础,挖掘、培育科技经纪人,推动产业资本与人力资源、知识资本实现“政府公信力”+“市场活力”的最优配置。探索山大科技成果在济转化质押融资、风险担保与补偿、长期融资贷款等先行先试管理办法,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二要优化人才共建生态,夯实市校融合人才支撑。设市校共建人才平台,开辟市校企“双导师模式”,拓展紧缺人才订单式培训。携同山东大学“以才引才”,在联合培养名额、科技研发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将符合条件的市校共建平台人才纳入济南市人才范畴,享受同等甚至更优质服务类待遇。加强人才干部市校企三方挂职、任职与交流,汇聚更多人才扎根共建平台,服务济南。三要强化双链互动,拓展市校融合应用场景。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精准对接,设立各应用场景专班,创新运行机制,扩大示范影响力,加快推广赋能,激发更多市校科研成果产出和产业化应用,为省会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制胜新赛道。
以工业互联网强势赋能 有效提升先进制造业能级
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济南市委会驻会副主委赵宁(代表九三学社济南市委会):建议一要快速做大核心体量,厚植赋能先进制造业坚实基础。建强标识解析体系,加快“星火·链网”(济南)建设,推动领军企业建设行业二级节点,提升浪潮集团、山东青鸟数据服务能力。构筑高效流通数据体系,争取大型互联网企业区域性数据中心落地济南,大力推进制造业数据全面采集和流通交易。壮大工业互联网企业,培育本地工业互联网企业,培育工业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并推动上市。二要深度融入产业链重构,激活赋能先进制造业动力引擎。推动平台建设扩容提质,大力支持浪潮云洲持续优化提升,鼓励龙头企业共建或自建专业平台,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提升制造业资源共享协同水平。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增效。支持“链主”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双链”协同效应。探索制造业园区数字化转型模式,引导工业互联网政策、标识等要素进入制造业园区,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样板园区。三要构建保障要素融合体系,塑强赋能先进制造业支撑系统。强化政府统筹协调,成立推进工业互联网赋能先进制造业专班,构建黄河中下游城市工业互联网合作机制。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制定财政奖补实施细则。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验中心,鼓励高校开展IT与OT跨界人才培养。
加快推动数字政府建设 引领驱动数字济南建设跨越式发展
市政协委员、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公室副主任姚芳: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为此建议:一要注重统筹协调,强化数字政府建设的系统性。一是整体推进。坚持全市一盘棋,确保步调一致向前推进。二是循序渐进。优先保障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提升。三是试点先行。甄选容易带来突破的项目,先试点再推广。二要坚持“以用为大”,强化数字政府建设的实效性。坚持需求导向,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拓展公共服务,并以数字机关建设为切入点,聚力打造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三要力推共治共享,强化数字政府建设的权威性。研究制定数据标准,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标准基石”。通过促融合、破壁垒、优机制,推动数据共建共享、合理有序开放。四要夯实支撑保障,强化数字政府建设的可持续。一是强化安全保障。强化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关键领域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监管。二是建立编制动态管理机制和完善多元投资机制,为数字济南建设提供人才和资金支撑。
做大做强我市节水产业 支撑强省会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常委、民盟济南市委会副主委刘明翠(代表民盟济南市委会):大力发展节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可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共赢。我市节水产业起步较早,但对照节水典范城市建设要求,尚存在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集聚效应弱等问题。建议一要创新动力机制,补强节水产业发展全链条。高标准落实“四水四定”,加速推进现代水网、再生水利用等规划实施,以项目建设助推节水产业发展;培育集科技研发、装备制造、智能管理为一体的节水龙头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级节水会展活动落户济南,创新推动“会展+节水”融合发展。二要突出示范引领,打造节水产业起步区龙头。在起步区建立国际一流节水技术研发基地和“政学产研用”融合发展创新团队,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水研发品牌;引进国际知名节水企业落户起步区,形成高端节水产业链;支持起步区率先开展数字节水建设。三要强化要素保障,厚植节水产业发展沃土。加快实施《济南市深化水价机制改革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方案》,以价格杠杆撬动节水企业发展动力;充分利用我市四大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探索再生水保泉补源和农业灌溉可行性;充分发挥黄河以北平原地区河道优势,探索河道蓄水调峰可行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节水产业提档升级;推行节水产品和服务强制使用政策,夯实节水项目运营基础。
加快构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保障体系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市政协委员、济南市总商会副会长张羽(代表济南市工商业联合会):加快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推进数字济南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市民营企业大部分处于数字化转型初级阶段,面临资源要素支撑不足、产品服务供给不足、系统协作联动不足、政策引导保障不足等问题,亟需整合企政供智金各方力量,加快构建转型支撑保障体系。建议一要强化政策支撑,打好数字化转型普惠性支持“组合拳”。设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班,将政府相关技改资金整合为数字化转型专项扶持资金,发挥政府引导型基金、金融机构作用,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转型成本和风险。二要强化平台支撑,提升数字化转型“一站式”服务能力。支持促进数字化转型供应商服务商、第三方转型评估咨询机构、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平台发展,鼓励引导中小企业把“小快轻准”转型工具箱先用起来。三要强化链条支撑,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圈”。鼓励“链主”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输出成熟行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转型。四要强化环境支撑,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源动力”。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企业主要负责人年度培训,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数字化转型人才。加强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典型案例和优秀数字产品宣传推广。打造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APP、小程序等工具,实现政策精准推送、解读和服务匹配。
统筹推进农村“三变”改革 探索实现乡村振兴富民强村的济南路径
市政协委员、商河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中心副主任刘芹:农村“三变”改革是拓宽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济南市今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的指导意见》,在全市范围内稳步推开改革工作。“三变”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需要统筹协调推进。对此提出几点建议:一要健全工作高效推进和政策联动“两个机制”,专班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同时在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给予改革村政策支持。二要抓好产业发展、龙头带动和金融支撑“三个关键”。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选择改革内容和项目;争取国有投资平台、供销社等经济实力强、有公益心的企业参与引领改革;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各类社会资金投入“三变”改革。三要注重“三个坚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保障村集体和农民利益不受损;坚持程序规范化、民主化,制定集体产权交易、股份合作、利益分配等配套文件,强化工作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结合村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借鉴土地托管型、资产经营型、服务创收型、工业强村型等多种模式,探索适合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实现富民强村。
加快发展壮大新型研发机构 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市政协常委、致公党济南市委会副主委卢林(代表致公党济南市委会):建议一要优化政府服务。成立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区县,形成保障合力。在经费资助、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方面推出适配政策。树立绩效导向,明确不同新型研发机构的使命和任务,推行差异化管理考核机制。二要加快成果转化。推广“科创经纪人”成果转化模式,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与驻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链龙头链主企业加强合作。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科技创新推动优势支柱产业发展。以市场导向、企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实施“合约化”“订单式”立项研发。三要丰富投资主体。抢抓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重大机遇,合理布局创新资金。探索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和平台,设立前瞻性产业引导基金。发挥齐鲁科学城科创母基金的纽带作用,设立引导子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四要加大引培力度。引进培育战略性科学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深度实施人员招聘自主化、职称评聘灵活化、薪酬激励绩效化、收益分配企业化的用人机制。探索实施“人才编制池”“候鸟式”聘任、“巡回式”服务等柔性引才模式。五要建立会商机制。市委科技创新委员会牵头组建济南市新型研发机构联盟,定期举办会商座谈,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产业链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推进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
以古城更新提升为契机 擦亮济南历史文化名城大品牌
市政协委员、济南市老建筑文化旅游促进会会长李建军:济南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历史文化在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未形成市级统筹合力和高效运行机制,名城核心区主导产业定位不明晰、发展相对滞后。为此建议一要提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树立“老街古巷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视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正面案例的作用,如经八路的老别墅、普利街的凤凰公馆、百年影院小广寒等,保护好泉城文化载体和发展根基。二要市级统筹领导,完善总体规划,保护为主。将先行实施改造提升的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与泉水申遗、古城大片区、老商埠、上新街、千佛山、华山等片区结合,一体保护;区县联动、平台运营、创新政策机制,吸引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按比例负担开发建设资金和收益分配。制定文物建筑认养措施,推动老建筑“有人管、在利用、出效益”。三要抢抓机遇,将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的资源打造成城市的“金名片”、市民群众的“摇钱树”,构建一体化的文旅商研产业集聚区,打造“中国研学第一城”。培育展现齐鲁文化和济南特色的实体产业,将历史文化遗产转换为城市软实力、发展驱动力,推动济南竞争力、知名度、美誉度再上新台阶,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推动国家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探索创建“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市政协委员、市妇联组织联络部部长戚慧敏(代表市政协妇联界别组、医药卫生界别组、市政协社教卫体和法制委员会):济南市目前已申报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将迎来婴幼儿照护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和关键期。提出如下建议:一要推进协同发力,筑牢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建设保障。健全管理体制,强化建设工作“一盘棋”思想,建立市区两级托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科学托育意识。二要立足普惠托育,营造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发展环境。探索多元托育机构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大力推动托幼一体化。在全市主要社区周边打造“15分钟儿童友好生活圈”,推动社区、单位托育发展。完善托育服务发展政策支持,将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建立市、区(县)财政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资金。三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规范建设。引导托育机构配足配齐专业指导师、育婴师、营养师和医护团队。推动院校开设相关专业。
(文/本报记者郝磊 王希涛 通讯员崔克军 图/本报记者 张一 赵晓明)